《2022年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院关于疫情期间稳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各高校就业工作压力陡然增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工作安排,坚决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招生就业处,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供市领导参考。一、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现状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新冠
2、疫情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延续至今,2022届毕业生中,过半数都表示自身的就业期待有所改变,其中表示“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分别占比23.9%、18.4%。本届毕业生中,有44%青睐规模在500-9999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稳定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找工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中型企业则能较好的满足这两个诉求,求职难度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更低,因此成为大学生求职首选。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截至目前,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超9成已经参与过面试,其中6成以上参
3、与1-5场、占比最高,且与去年基本持平;参与6-10场的占17.2%,还有1成面试了 11场以上。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线上面试的普及。二、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一是“高期望”“慢就业”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要找到一个饭碗转变成要找到一个金饭碗。既然一时之间无合适工作,更多家长宁愿选择让孩子继续深造。但不少学生对升学院校期望值较高。以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今年XX市专升本计划共有20000余个,较去年计划有所增长,但是公办院校招生计划只占1/4左右,增加较多的主要是民办院校,但由于民办院校学费较高,且教学质量、就业资源与公办院校也有差距,部分学生反馈
4、虽然考试已上线却不愿选择民办院校,如果专升本录取结果不满意,后续仍然需要学校推荐就业,很多单位春季招聘已经结束,这部分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二是中小企业岗位缩减,待遇较低。部分中小企业守法意识较弱,以试用期等为由不及时与学生完善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等手续,侵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部分大型企业为节约成本,专科生只能劳务派遣,不能与公司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待遇上差距比较大。三是基层就业录取率偏低。毕业生愿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但以往专科生的录取比例都比较低。以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年西部志愿者报名139人,最终录取只有4人。目前西部志愿者项目
5、正式确认录取基本都在7月份,报名学生担心如未能录取,再参加招聘就会错失很多机会,就业难度加大。四是“互联网+就业”模式尚需完善。当前“互联网+就业”模式建设应用还不够充分、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还不够科学等现实之困。要让互联网+就业模式成为推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样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现路径。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一是疫情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202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
6、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三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就业需求反差现象明显。越是经济发达、知识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毕业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毕业生。同时这些边远地区或内地不发达地区,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做法,不利于毕业生求职就业;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收城市增容费,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复杂,户口指标审批难。四是互联网招聘平台及线下宣讲会为最主要信息渠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招聘平台是
7、超过63%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渠道,过半大学生的求职信息来源于线下宣讲会。综合来看,专业化的线上招聘平台将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主要信息渠道。疫情防治常态化,“云招聘会”、“空中宣讲会”等线上模式成为大学生招聘求职的主要方式。“金三银四”的快速增长后,头部互联网招聘平台的使用时长多呈现上涨趋势,大学生逐步形成互联网招聘APP使用习惯。五是大学生招聘服务专业化、细分化,线上线下融合为长期趋势。随着基础产品和服务的成熟,校园招聘市场进入精细化发力阶段;疫情影响叠加5G时代的到来,线上招聘加快渗透,空中宣讲会、直播“带岗”等模式渐趋主流,目前的典型线上招聘模式中,用户对互联网平台投递简历的传统方式偏好比例
8、最高,达到62. 8%;直播招聘模式发展时间相对最短,但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具备突破时空限制、求职效率高等优势,预计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校招主流模式。四、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一)落实国家政策,拓展就业渠道。一是基层就业方面,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选调生”等基层项目能多增加一些岗位数量,并且部分岗位能降低学历门槛,扩大专科生的基层就业机会。建议基层项目的报考录取时间能够提前,确保未能录取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参与校内招聘。二是在扩大专升本规模的同时支持更多的公办院校增加招生计划,打通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三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持续推进大学生
9、创业示范基地和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匹配更多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和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每年对毕业生创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力扶持学生创办微型企业。(二)落实精准帮扶,促进充分就业。一是提供精准就业帮扶。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动态实行周报制度,通过“学校一学院一班级”三级管理体系,精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为学生提供“四个一”精准就业帮扶,即落实“一次单独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就业指导、一项就业补贴”,确保重点群体顺利就业。二是落实求职创业补贴。为毕业生申办求职创业补贴。三是开展求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大学生求职
10、就业训练营活动,为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求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包括求职定位、简历制作、面试准备等实用技巧。(三)着力优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是加强个性化指导。开通各类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平台,组建校内就业创业导师咨询团队,以“生但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具备突破时空限制、求职效率高等优势,预计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校招主流模式。四、加大毕业生在疫情影响下稳就业的对策建议(一)落实国家政策,拓展就业渠道。一是基层就业方面,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选调生”等基层项目能多增加一些岗位数量,并且部分岗位能降低学历门槛,扩大专科生的基层就业机会。建议基层项目的报考录取时间能
11、够提前,确保未能录取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参与校内招聘。二是在扩大专升本规模的同时支持更多的公办院校增加招生计划,打通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三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匹配更多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场地和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每年对毕业生创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力扶持学生创办微型企业。(二)落实精准帮扶,促进充分就业。一是提供精准就业帮扶。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动态实行周报制度,通过“学校一学院一班级”三级管理体系,精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为学生提供“四个一”精准就业帮扶,即落实
12、“一次单独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就业指导、一项就业补贴”,确保重点群体顺利就业。二是落实求职创业补贴。为毕业生申办求职创业补贴。三是开展求职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大学生求职就业训练营活动,为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求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包括求职定位、简历制作、面试准备等实用技巧。(三)着力优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是加强个性化指导。开通各类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平台,组建校内就业创业导师咨询团队,以“生学院要善于在危机上遇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持提前谋划部署,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努力争取更大工作主动权,聚焦重点,综合施策,全力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民生之首,民心之安所在。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让一个个毕业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会使一个个家庭缩小收入差距,一个个群体更能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扎扎实实的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