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心得体会美丽中国建设,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J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
2、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团结一致向前进,橹起袖子加油干,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进程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拥有14亿
3、多人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从生态文明领域看,这10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10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
4、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动体现、雄辩证明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社会应该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
5、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国作为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报告设专章“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
6、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三)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生态文明领域看,这1O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10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
7、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动体现、雄辩证明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并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新境界,不仅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还为其他国家拓展现代化新路径、共同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
8、碳、减污、扩绿、增长。其中,“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和“协同推进”,这一组关键词,也是一套“组合拳”,清晰地勾画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路径策略。在战术路径上,报告还提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等要求。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探索最佳平衡点,在安全降碳的前提下,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四)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
9、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紧盯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等高风险领域,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万无一失。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地表水质量持续向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向好。同时,全国及重点区域臭氧浓度同比有所上升,部分流域水生态系统仍较脆弱,噪声扰民时有发生,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仍未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五)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
10、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基础支撑。要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主动
11、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不断增强制度性权利,实现义务和权利的平衡,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些都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六)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积极对外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让生态文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走向世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工业文明建立在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基础上,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同
1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维护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我国现代化建设展示出旺盛生命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传统现代化理论,对内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增进人民福祉,对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深刻的文明示范性。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人类现代化拓展生态文明新视域、提升社会
13、文明新境界。2023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三个向好”的特点。一是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6.5%,超过时序进度0.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降到1%以内,达至U0.9%。细颗粒物(PM2.5)有监测数据以来浓度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内,为29微克/立方米;北京PM2.5浓度实现“十连降”,“冬奥蓝”“北京蓝”“中国蓝”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靓丽底色。二是地表水质量持续向好。全国水质优良(I-III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三是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向好。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
14、海水水质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比例为8.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及重点区域臭氧浓度同比有所上升,部分流域水生态系统仍较脆弱,噪声扰民时有发生,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仍未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一是立足于“稳。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是工作的总基调,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完善落实。新形势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将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底色擦得更厚实、更靓丽,真正做到积厚成势、根深叶茂。二是着眼于“融”,系统观念、深度融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15、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降碳协同减污,统筹近期和远期、统筹发展和保护、统筹环境和民生、统筹整体和局部,在协同规划、协同布局、协同治理、协同施策上融合共进,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和美丽中国先行区,统筹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城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建设,推动形成有机统一、条块清晰、各美其美的美丽中国建设体系,实现全领域整体和谐美丽。三是发力于“新。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与美丽中国建设有效衔接,为全面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布局夯实基础。善用改革思路和创新举措,完善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导向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尤其要激发和调动基层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16、,从实际出发,鼓励探索美丽中国建设新路径新模式,在各领域各层次培育一批示范作用好、带动能力强的标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激励作用,更加注重优化服务市场主体,着力加强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把动力活力激发释放出来,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有效支撑。这是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深入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双碳”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四是坚持胸怀天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