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7424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借鉴.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城市排水规划中内涝防治的策略根据2010年对349个城市内涝情况调研的情况,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占调查城市数的80%;现城市内涝一般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为什么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城市不断扩张:地表不透水区占35%-50%地表不透水区占75%100%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在上升。城市化一方面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另一方面加剧了气候变暖,城市也就沦为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以华北为例,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暴雨内涝灾害逐渐加重,主要原因一是城镇下垫面性质改变,沥青、水泥等不透水

2、地面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同等雨量的径流系数增大数倍。2.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气候的形成导致降水分布更加不均匀,城市内部的局地暴雨有增加趋势。城市城市群形成以后,大气的层间和稳定度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雷暴和雨区的分布也会改变,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都有了变化,这给预防自然灾害带来了困难。城市热岛效应、洪涝是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现在强降水直接引发的洪涝是城市的最大威胁之一。3、城市排水设施的落后城镇建设必须科学规划,不仅要注重地上高楼大厦,而且要十分重视地下管网的建设。城市建设必须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能力不够、排水标准比较低,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集水范围成倍增大,

3、城市排水量已经远远超过原有设计管线的排水能力;另外雨水管网改造上相对投入的比较少,且管径流量上也不能满足使用等,都是制约排水水平提高的因素。二、解决内涝的先进理念1、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1、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从积水深度、范围和积水时间三个方面,明确内涝的定义)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地制宜,蓄、滞、渗、净、用、排结合,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突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先进性)突出本规划的综

4、合性,尤其是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关系,以及与道路、绿地、竖向、防洪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关系。(统筹兼顾、系统性、协调性)在城市地下水水位低、下渗条件良好的地区,应加大雨水促渗;城市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 受纳水体顶托严重或者排水出路不畅的地区,应积极考虑河湖水系整治和排水出路拓展。 对已规划但尚未建设地区,应优先考虑通过调整用地布局和场地、道路竖向等,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并结合城市内涝风险和地形地貌,规划设计地表雨水行泄通道; 对老城地区,应结合旧城改造工作,对原有低于标准的管网进行改造,并通过雨水调蓄等措施,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标准 径流量控制(水量),控制单位土地

5、面积雨水蓄滞量、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和绿地率等,明确城市开发后的径流不能超过开发前(11D),旧城改造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不能超过改造前,不能增加既有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一般按不超过0.5进行控制 径流污染控制(水质),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截流量、设施规模) 雨水资源化利用(资源利用),缺水地区应加大雨水资源化利用力度;优先考虑市政杂用水、景观用水和补充地下水等方面的用水需求总体来说有蓄、滞、渗、排几个办法的组合,例如国内赣州古城采用“蓄+滞+排”方法,为何内涝只发生在城市?这与城市的特点有关,如建筑物多、绿地少、路面硬化度高,更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缺失有关,如绿地、河湖多数仅仅是景观。不少城市的河湖风

6、华不似当年,河湖调蓄功能大大下降,城市之肾不能正常代谢。下水道再完善,河道承接能力不足,内涝依然不可根治。水泥大楼,柏油路面,都市以隔绝一切大自然的方式作为文明象征,看似坚不可摧,其实是让地球皮肤坏死再也不能呼吸。在极端气候变迁因子的导引下,暴雨、洪流、干旱、热浪,城市同时将会变成灾难引爆的核心。把城市改变成为一种海绵城市的概念,雨水一来它就吸水,我们就让城市吸饱水,大热天的时候,城市地底里面储的水就会蒸发出来,也让水泥城市下的土壤被封死的状况之下,把那个气孔全面打开。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

7、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建设城市公园。提升城市绿地功能。结合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1)

8、统筹兼顾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营造水文化,提升人居环境;以城市排水防涝为主,兼顾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治理。(2)系统协调系统考虑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和管理,与道路、绿地、竖向、水系、景观、防洪等专项规划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应与其同步调整。(3)理念先进因地制宜,蓄、滞、渗、排、净、用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平面与竖向控制(源头减控措施),根据城市低影响开发(1ID)的要求,结合涝水量和涝水产生的地区,合理布局城市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利用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蓄滞涝水。清淤、拓宽河道,提高河道排涝和调蓄能力。对于地表建设确有困难的地区,可以在经过深入的技术论证后,考虑深隧排水的方式。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多种措施),结合城市湿地、公园、下凹式绿地和下凹式广场等,合理布局临时性的雨水调蓄空间,结合历史上城市内涝易发地区和内涝风险评估中的高风险地区,规划雨水调蓄设施。此处应注意建设用地的落实,确保项目可以顺利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