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心得体会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心得体会发言.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贯彻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心得体会发言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加强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科学认定国家工业遗产是保护与利用的前提。办法明确,参考借鉴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等经验做法,细化完善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在此基础上,则要科学保护和利用。办法要求,国家工业遗产利用应注重生态保护、整体保护、周边保护,与自然人文和谐共生,推动保护利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以此,确保可持续健康发展。
2、有关工作更要突出重点。办法指出,鼓励和支持大运河、黄河、长江沿线城市和革命老区、老工业城市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重点区域蕴含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更具有发掘、保护、研究、展示、教育潜能。让更多工业遗产重新焕发青春、实现更大价值,也将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各地诸多工业遗产实现华丽“变身”,引发城市区域服务功能蝶变,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往休闲“打卡”,同样是中国社会充满创造力与生机活力的缩影。工信部当加强统筹协调,督促监督实施办法,积极支持地方开展工业遗产调查评估,有效推动保护利用体系建立。“众人拾柴火焰高”,各方合力必将使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
3、越。如今,不少地方都有保护工业遗产的意识,不再以不合时宜为由而轻易地拆除、毁坏工业遗存,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各地保护工业遗产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重视历史建筑,而对工业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等相对轻视;有的老牌工业城市中工业遗产相对分散,为保护利用增加了难度;一个工业遗产被多家单位命名、贴牌,主体保护单位不够明确;保护清单中,有的行业较多,有的行业却几乎没有。因此,各地工业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方式应尽快从粗放走向精细。厂房、焦炉、冷却塔,不该只是个空壳子、仅供游客拍照打卡的背景,讲好工业遗产背后的故事,才能让人们读懂粗犷建筑外表下耐人寻味的精神气质。保护工业遗产,“留下来”之后还要“用得好
4、”,即不仅满足于将其变成富有个性的城市景观,还应努力寻求工业遗存与城市生活需求的联系点,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升级更新。为老厂房注入新功能,用新业态置换旧产业,利用工业遗产空间开起创意产业园、现代艺术区,建立工业主题博物馆等,是当下针对工业遗产比较常见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方式,未来,要想更科学合理、可持续地挖掘工业遗产空间价值,无疑需要政府和民间力量提供更大支持、贡献更多智慧。为此,多地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样本。比如,上海努力实现“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贯通,将岸边因拆除而由“片”碎成了“点”的工业遗存重新“串珠成链”;黑龙江牡丹江吸引新企业入驻老厂房,利用户外工厂设备开展青少年拓展训练,通过工旅融合“唤醒”老旧厂区;浙江杭州具有浓厚包豪斯风格的杭氧厂区已成为杭州国际时装周、ADM生活创新展等的举办地,昔日车间变身时尚秀场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40多处工业遗产。可以预见,工业遗产的未来将拥有更多可能。相关方面在保护利用过程中,既要抓住个性、发挥想象,也应注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多听取民意,避免同质化,尤其不能忽视工业遗产的情感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工业遗产留给我们的无形价值得到最大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