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颈椎全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颈椎全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颈椎全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引言微创化是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1986年,Kambin等首次提出腰椎经皮技术,因其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备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目前全内镜微创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适应证得到了明显扩大25。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全内镜器械的发展,Ruetten等68于2007年2009年应用全内镜微创技术分别从颈椎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但目前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并未像腰椎全内镜技术一样取得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笔者对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疗
2、效、并发症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了解其遇到的发展瓶颈及远期前景。瓶颈与展望目前应用最多的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仍是经典的AECD和PECFD,这两种技术对于局限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目并发症少6、8J0、20oPECFD较AECD更加容易推广,主要是颈前方存在许多重要组织结构,术中穿刺定位风险高。AECTcD和PEC1为新兴技术,适应证较AECD和PECFD广泛,且减压范围相对较大13、24、25o近年来,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报道,原有技术的部分缺陷已被克服,手术适应证也获得了扩大。Deng等的研究团队于2018年改良PECFD技术,先后报道后1amina-ho1
3、e22和TrenCh23入路治疗CDH,该技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完全保留了小关节,避免了术后颈椎不稳,拓宽了手术适应证。Qiao等29首次报道了AECTcD技术治疗游离移位型CDH,并将自体骨回植修复骨通道,明显加快了骨通道的愈合速度。1iu等27于2023年采用后入路颈椎全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黄韧带骨化引起的颈椎管狭窄症,拓宽了该技术的适应证。AECD技术因手术入路较固定,近年来并无较大改良。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保证手术疗效的前提下保留颈椎运动节段,对正常组织结构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其次是术区小,术后造成的死腔较小,降低了术后血肿形成或感染的风险。此外,还具有手术时间
4、短、麻醉时间短等一系列优点,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符合脊柱外科手术微创化的发展趋势。但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仍受多种因素限制。首先是颈椎的解剖特点。与腰椎解剖结构不同,颈椎的骨性间隙较窄,颈椎管面积较小,其内为脊髓,手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长。此外,颈椎前方分布有大血管、食管、气管、甲状腺等重要结构,经皮穿刺定位时风险较高,虽有两指法、食管造影、术中超声等技术辅助,但风险仍不可避免,一旦损伤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适应证较窄,目前主要用于颈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单节段CDH和局限性颈椎管狭窄症,尽管不同技术之间得到了相互补充,但对于多节段病变仍首选开放手术。此外,全内镜手术过程中需多次C型臂X线机定位,辐射暴露量明显高于传统开放手术。因此,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取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前至少应解决以上问题。相信经过技术经验的总结积累以及全内镜器械的持续发展,各种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将取得快速发展,适应证将不断扩大,学习曲线将缩短,从而实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