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浙江民营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成长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和发展,现在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其对社会的贡献也日趋明显。目前,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及中国步入WTO这个大市场,浙江的民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管理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既有外部的不利环境造成的,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上的落后,这些问题已成为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本文从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三部分,对此试加阐述。关键词:民营企业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二十年是中国
2、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也是浙江经济不断向前、蓬勃发展的二十年。2006年,浙江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初步核算,全省GDP达到1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GDP达到了3975美元,远远超过了经济总量排在前三位的广东、江苏和山东。为什么一个资源如此稀缺的小省能够得到如此迅速,关键在于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对浙江经济的贡献。数据显示,2006年,经济实现增加值I1Ooo多亿元,占GDP比重达715%。过去的二十年是浙江民营企业取得了大发展的二十年,也是一些民营企业经历兴衰荣辱的二十年。由于大多数浙江民营企业起初规模都比较小,并且大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在
3、不断壮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掩盖了诸多问题,但是在寻求进一步发展时,一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其中很多民营企业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他们的失败案例时刻在警示我们:民营企业如果想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从诸多的误区中走出来。如何使浙江民营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第一章浙江民营企业情况介绍一、浙江民营企业形成的环境条件(一)自然资源的极度贫乏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前线,没有战略纵深,使国家在19521978年对浙江的人均投资仅为全国水平的二分之一,列全国倒数第一,从而造成浙江的国有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普遍较小
4、。能被企业接纳成为工人的人数很少,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挤在人均0.5亩耕地上劳作,人民生活极为贫困。穷则思变。改革开放创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后,被压抑的生产力终于如井喷般爆发,各种乡镇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创办起来,为后来民营企业的大量涌现打下了基础。省内民营企业的分布密度至今仍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与人均土地占有率成反比,人多地少的地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越多,温州就是个例子。(二)人力资源的丰厚底蕴浙江被称为“文化之邦”,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以来,浙江人就有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即使家境贫困的农家也会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子弟读书识字,或送出去学生意、学手艺,从而使社会上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和
5、生意人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工商传统,如石雕之乡青田人、百工之乡东阳人、五金之乡永康人、皮鞋之乡温州人、奉帮裁缝宁波人、擅长酿造、轻纺的绍兴人、走村串户做小生意的义乌人等等。改革开放后,他们逐渐抛弃了传统落后的手工生产方式和走村串户的游商方式,办起了使用现代机器设备的家庭工厂、私营企业和坐地经营的大市场,从而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家队伍。(H)政府政策的因势利导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
6、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O“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自十五大以来,从理论政策上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和关怀。十年来,浙江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为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提
7、供了巨大帮助。二、浙江民营企业规模浙江民营企业数量很大,是一个宠大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的企业群体。(-)资金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省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量净增1770亿元,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10.1万家,1亿元以上的有435家,分别净增1.6万家、52家。全省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达170.7万元,净增26.8万元。(二)规模企业数量不断攀升2006年,全省新开业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为8.05万家和38.7万户,平均每天有224家私营企业开业,比上年增加44家,总量突破40万家,创历史新高;个体工商户逐步走出高位徘徊的局势,增长速度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全年平均每天新登记10
8、76户,比上年增加21户。据调查,2006年末总资产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超过1500家,年总产值或销售总额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1700多家;浙江全省现有私营企业集团1019家,比上年净增294家。前十强企业户均销售额达158.78亿元,比上年增加16.59亿元,排名第一的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销售额达到256.1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3.28亿元。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4户,比上年增加了3户。三、浙江民营企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后,浙江民营企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在吸纳就业还是在创造价值、利税等方面,民营企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就业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浙江全省有私营企业40.6万家,带动508.6万人就业,注册资本金6936.7亿元,比上年底增长了34.3%。个体工商户也走出前几年高位调整的徘徊期,年末总户数达179.8万户,吸纳就业人员364.8万人。(二)经济实力闻名海内外的“浙江模式”在我国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浙江占203席,总量居全国第一,这是浙江民企上榜500强数量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浙江占19席;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浙江省有4位;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最能反映民营经济
10、综合实力的指标,浙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在营收100强中,浙江有31家民营企业进入,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股份有限公司挤进前10名;在纳税10强中,浙江民企也表现得相当抢眼,娃哈哈、广厦、正泰集团纷纷上榜。第二章浙江民营企业发展中存现的弊端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一、人力资源严重短缺人才是21世纪竞争中保持主动、赢得优势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管理科学权威杜拉克也认为:“企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工众所周知,浙江的人力资源底蕴丰厚,可为什么我们的民企留不住人才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1、一方面,民营企业在用人一般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但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人力资源短缺的现象。这一点成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制约了“企业木桶”水平线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大力招募人才,同时也着力培养内部人才。但一些适合于特定企业的人才,其贡献和投入相比较,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其需求和供给相比较,总有相当的稀缺性,致使企业总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状态。另一方面,人才机制不灵活。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中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究其根本原因: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
12、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再加上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其中。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二、管理体制落后据统计,浙江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居于“家族企业”,成也家族,败也家族。无论在产权结构、组织基础、权力分配,还是在决策方式上,都带有明显的家族化痕迹。辩证地看,家族化管理对当前民营企业来说,具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是,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决定了这种管理模式很难支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管理方式上,家族式管理早已在民营企业中根深蒂固,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
13、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由此带来的是企业创新机制,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和提拔受到严重的限制。民营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抓住发展机遇,搞活、搞大、搞强企业,错失发展良机。此外,传统式的指令式的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尊重色彩浓厚,内部人员缺乏相互沟通的机制和动力,企业的信息很少能在应有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来影响员工之间的感情,二来不利于员工之间开展有利于企业业绩的工作,三来直接带来了不人本、不科学的企业文化,形成恶性循
14、环。三、资源匮乏限制了企业发展众所周知,浙江省是资源小省,95%以上的资源靠省外调入。2006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1322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9%o其中,煤炭消费11340万吨、电力1909亿千瓦时、石油及制品193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3%,石油及制品消费与上年基本持平。浙江省人均能源消费、人均年用电分别高出全国水平四成和八成。同时,全省一次能源自产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7%(当量值),自给率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一次能源煤作为二次能源主体的电力资源,近几年瓶颈制约突出。2006年浙江省电力最大负荷缺口150万千瓦,供电形势十分严峻。这直观地反应了浙江省社会发展全面加速
15、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同时这又恰恰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力。第一,想象一下,没有电的日子。到处一片漆黑,生产不能进行,扩大企业规模就更无从谈起了。第二,世界原油价格不断刷出新高,铁矿石进口价格飞涨等等,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产品成本增加,对产品销售施加了更大的压力。第三,过高的土地价格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中国民营企业仍处于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提高竞争力的阶段,对土地具有高度依赖倾向。调查发现,在浙江,几乎所有外迁企业的首要原因是由于土地使用不能得到满足。目前浙江共有3058家民营企业外迁,其中整体外迁488家,总部迁移2488家,外迁企业在省外创造的总产值达453.5亿元,占浙江个体
16、私营经济总产值的6.1%o浙江民营企业外迁,除了与土地供给不足有关外,还与土地供给价格过高,导致商务成本提高缺少竞争优势有关。四、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只卖三流的价格,这种设备浪费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奔驰轿车拉黄沙”。经调查发现,这种拥有了先进设备但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在浙江民企中相当普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呢?(-)要素宽松使得民营企业“不想创新”中国最大的纺织基地一一浙江的绍兴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完成了设备的引进和技术改造,目前全市拥有德国、意大利等生产的世界最先进的无梭织机,无梭化程度达到90%以上,许多设备甚至比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先进。然而由于企业过去一直靠生产中低端产品获得利润,导致“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由于过度竞争,只卖“三流的价格”。在民营企业里,有一种思想普遍存在,认为民营企业难以与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