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9650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编制组二。二三年四月项目名称: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20221144承担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目录1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11.1 任务来源11.2 起草单位11.3 主要起草人1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22.1 必要性22.2 意义33主要工作过程44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54.1 制定标准的原则54.2 制定标准的依据54.3 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65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实验验证的论述75.1 主要条款的说明75.2

2、主要技术指标、参数、实验验证的论述76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147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147.1 国外研究进展147.2 国内研究进展158作为推荐性标准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179强制性标准实施的风险点、风险程度、风险防控措施和预案1810实施标准的措施(政策措施/宣贯培训/试点示范/监督检查/配套资金等)1811其他应说明的事项18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1.1 任务来源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实现 生态质量监测全覆盖”和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推动开展

3、全国生态质量监测评估”的要求,满足建成面向生态管理需求,服务决策,布局 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具备统一技术标准体系的生态监测网络,为生态环 境资源监测、管理决策、公众服务和科技创新等提供数据支撑,为北京生态系统 恢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拟立项编制生态质量监测网 络建设技术规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3月22日印发的202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 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二批)(京市监发(2022) 30号)文件中,生态质量监测 网络建设技术规范作为第20221144号(一类、制定、推荐性)列入计划,由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牵头开展,要求2023年11月底

4、前完 成标准报批工作。1.2 起草单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3 主要起草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鹿海峰、刘保献、陈韵如、李令军、赵文慧、张蔷、李 琪、秦丽欢、周伟奇、王静。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2.1 必要性生态质量监测是开展生态工作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二 十大报告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 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生 态质量监测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国家对生态质量 监测的战略构想日益清晰,出台多个文件支持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中共中央国

5、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实施生物 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调 查、观测、评估。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筑生物多样性保 护网络。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力度。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 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 见提出要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技术标准体 系,统筹衔接各类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黄河 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京津冀、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重点生 物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

6、“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环生态(2022) 15号提出要有序推进生态保 护监管重点区域森林、草原、河湖、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监测,以及区域独特 生态系统状况和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调查。开展重点区域内已记录的野生哺乳类、 鸟类、两栖类和蝶类等生态环境指示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原生生态 系统群落建群种生物量监测。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环办监测 (2020) 9号提出要优化生态监测一张网,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2025年前建 立天地一体的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基本覆盖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重 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区域,突出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7、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环监测(2021) 117号要求构建生态质量监 测体系,建立天地一体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涵盖生态格局、生态功 能、生物多样性、生态胁迫等内容,总体反映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及变化。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京政发(2021) 35号规划目标中 提出,要按照“一站多点”的布局模式,建设覆盖森林、湿地、河湖水库、农田等 典型生态系统的地面生态监测网络,到2025年,初步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 质量监测体系,实现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内人为干扰、 生态系统质量状况等常态化监测。研究制定重要生态空间监管技术规范,探索推 进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新技术

8、应用,实现无人机监测、遥感监测、地面监测有效 衔接。北京市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因此对加快建设现代化 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东北 平原三大地理单元的汇接之地,拥有多种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生态 资源的地区,北京市对生态质量的监测仍存在着不足,目前全市未形成完整的监 测网络。监测站点的分布及监测指标非常有限,未形成系统,难以综合反映全市 生态质量状况,无法支撑全市的生态评价工作。监测标准体系不统一,难以为政 府的生态环境考核与监管提供直接有效的数据支撑。因此,有必要也亟需构建统 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完善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需求。

9、2.2 意义目前北京市的监测站缺少统一的建设规范,存在监测体系不统一、数据共享 困难等问题。本规范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现 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北京市地形地貌以及生态系统类型情况,规范 了北京市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架构,明确了地面监测网络和遥感监测网络的 定义和建设要求。开展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的制订工作,能够为生态监测、管理决 策、公众服务和科技创新等提供数据支撑,切实发挥“顶梁柱”“生命线”作用,为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结合新形势,建 成面向生态管理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具备统一技术标准体系

10、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实现由点到面、短期到长期、基础研究到为政策决策和公 众服务的转化,长期持续为政府提供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的动态信息。3主要工作过程截止目前为止,编制组已经开展如下工作:1 .标准申报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了相关技术调研,并收集了相关技术 文档,为规范制订工作做好准备。2020年10月,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向北 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递交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书,申请对本标 准立项。2 .起草工作大纲2020年标准立项后,由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具体组织开展,中国科学 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参与指标体系的设计、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规划等工作。编 制组包括地面定位生

11、态监测、遥感监测、网络设计共计10人组成。工作组成立 后,先后就编制大纲、标准技术等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修改。3 .开展研究和论证编制组以参考国内外先进生态监测网络构建技术为核心,先后查阅和收集了 大量相关文献作为技术支撑。4 .列入制订计划2022年3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地方标 准制制订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作为 制定、一类、推荐性项目列入计划,编号20221114。5 .标准开题和启动阶段受疫情影响,2022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召开了规范开题会(视 频)。会议邀请行业专家和相关处室参会,会上对规范编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2、2022年3月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主编单位,组织召开了规范 启动会,会议确定了规范编制大纲、工作分工和工作计划。会后根据工作计划安 排,完成了规范初稿第1稿的编制工作。2022年3月14 S,召开了规范编制工作会,会议对规范初稿第1稿进行了 研讨。会后根据意见修改形成了规范初稿第2稿。2022年6月30日,根据规范内容,召开了第二次规范编制工作会,对规范初稿第2稿相应章节进行了研讨。会后根据意见修改形成了规范初稿第3稿。2022年8月18日,根据规范内容,组织召开了内部专家咨询会,对规范初稿第3稿相应章节进行了研讨。会后根据意见修改形成了规范初稿第4稿。2022年10月21日,根据规

13、范内容,召开了第三次规范编制工作会,对规 范初稿第4稿相应章节进行了研讨。会后根据意见修改形成了规范初稿第5稿。2022年11月10日,根据规范内容,召开了第四次规范编制工作会,对规 范初稿第5稿相应章节进行了研讨。会后根据意见修改形成了规范初稿第6稿。2023年1月29日,根据规范内容,召开了第五次规范编制工作会,对规范 初稿第6稿相应章节进行了研讨。会后根据意见修改形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4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 的关系4.1 制定标准的原则标准的制定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 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适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本标准

14、的内容应具有普遍适用性,方法应具有可操 作性,能为相关生态质量监测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科学性、先进性原则。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和利用国内外相关研 究成果,运用可靠的原理、成熟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保证制定的标准具有 科学性和先进性。技术可行性原则。标准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应具有可行,确保按照该标准开展 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具有可操作性。4.2 制定标准的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经建立和完善,为规范的编写提供了的有力的支 撑。规范编写中主要参考的规范、标准如下: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14950-2009测绘基本术语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15、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30115-2013卫星遥感影像植被指数产品规范GB/T 32740-2016自然生态系统土壤长期定位监测指南GB/T 33027-2016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GB/T 35377-201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GB/T 39612-2020低空数字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HJ 192-201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710-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HJ 1166-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一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 核查HJ 1167-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一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9-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一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76-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一数据质量控制与集成LY/T 2990-2018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CJJ/T 85-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QXfT 466-2018微型固定翼无人机机载气象探测系统技术要求QXfT 614-2021多旋翼无人机机载气象探测系统技术要求DB 11/T 1877-202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4.3 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目前国家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