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诊断服务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诊断服务规范编制说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山东省大数据协会团体标准科技诊断服务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本项目为山东省大数据协会2023年7月立项计划。二、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的起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充分利用超过50000家企业的服务经验,在广泛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论证,并征求相关管理部门、业内同行、服务客户等单位的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提高标准质量。1标准启动阶段2023年7-8月,根据任务要求,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筹备和征集标准起草单位,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筛选和评审,最终确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起草工作组制定
2、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安排。同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2442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结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2 .调研和草案编写2023年8月-9月,标准起草工作组经过对20余家省内外企业现场调研、咨询,收集、分析有关资料,认真梳理分析山东省各类科技政策,并结合山东省企业科技诊断工作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根据企业资源禀赋、产业特征、科技管理水平等条件,找出企业的科技管理问题及技术短板,对照行业标杆,提出可落地可执行的改进建议或方案;工作组先后
3、数次召开讨论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国内企业科技诊断现状,确定了标准起草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该标准经过成员单位的多次讨论和修改后,于2023年9月完成了标准草案的编写工作。3 .专家论证,形成征求意见稿2023年10月,标准编制组邀请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相关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论证指导,编制组认证分析专家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三、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起草单位: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作单位:山东潜研大数据有限公司、山东省政和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山东正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政和产业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山东共同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政和软件科
4、技有限公司、青岛政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威海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滨州政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各单位具体分工如下:1 .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总体分析山东省企业科技发展现状,根据企业资源禀赋、产业特征、科技经济水平等条件,确定诊断的总体要求、编制标准的基本原则,实施方案、文本统筹,推广应用等工作。2 .山东潜研大数据有限公司、山东省政和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山东正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政和产业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山东共同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当前国内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国内企业科技服务市场情况,企业人才、技术需求;负责分析产业特征及企业科技诊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立标准诊断指标。3
5、 .烟台政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政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威海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滨州政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调科技、财务、管理等各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并汇总指导意见,确定诊断内容及各项指标;负责科技、工信、高校研究院所等单位及企业的调研,汇总标准修改意见。四、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一)编制原则本标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了现有成熟的科技咨询相关经验。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给
6、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总结了科技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科技要素,并把相关要求纳入了本标准中,使标准内容及指标更加符合实际运用。(二)主要内容1、范围起草工作组在借鉴、吸收国内成熟咨询服务机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国家关于科技人才、科技平台、科技创新、科技管理、财税管理等相关政策,分析企业需求、服务工作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总结了科技诊断服务工作基础性、共性的内容,确定了标准的基本要求、诊断内容、诊断流程、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区域内企业科技诊断服务的规划、实施和管理,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提高山东省区域内科技诊断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列出了该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7、即高技术服务业服务质量评价指南(GB/T35966-2018),确定组织实施服务质量评价的内容。3、术语和定义主要是本标准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即科技诊断、科技要素、科技政策、科技平台等。(1)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鼓励综合科技服务,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的跨领域融合、跨区域合作,以市场化方式整合现有科技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起草单位在调研和服务企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技诊断”的服务模式,与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相关又有所不同,同时,在参考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8)的基础上,给出了“科技诊断”的定义。(2)科技要素的本质是资源,具有一切资源所
8、具有的稀缺性、需求性和选择性等特征,也是企业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科技政策、科技人员、创新平台、研究开发活动、研究开发费用、科技成果等主要内容,因此,结合国家、省现行政策内容,给出了“科技要素”定义。科技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基本方针和行为准则,以及根据方针、准则制定的有关规(计)划、办法、细则、通知及公告等组成的制度体系,是本标准科技要素的分析、实施、落地的前提,基于其特定指向性,给出以上定义。创新平台,是科技人员进行研发活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在基础研发、中试阶段起重要的的主要载体,也是企业申请享受相关国家政策的重要支撑,因此,标准中给出了“研究开发机构”的定义
9、。4、基本要求4 .1诊断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重心也逐渐转移到科技创新的竞争,因此,科技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为众多企业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标准通过梳理科技政策、分析科技创新的共性要素、总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法,并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企业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指导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5 .2诊断方法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企业各类科技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6 .3指标体系科技诊断涉及
10、企业科技人员、研发机构、研发费用等各个方面,兼具综合性、针对性特征,为均衡反映企业科技现状,基于行业类别和企业规模,编制了6项一级指标(科技人员、研发机构、研发项目、研发费用、科技成果、管理机制),每个指标下设多个二级指标,每项二级指标对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分成四个等级,形成科技诊断指标体系。5、诊断内容起草工作组总结了起草单位和协作单位科技咨询、项目管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财税咨询及知识产权服务等相关经验,查阅了我国有关科技服务方面的法规、制度、标准和研究论文等,参考了省内部分服务机构的相关要求及服务过程中的一些成熟做法,结合企业人才、费用、技术、专家、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要素的需要以及企
11、业财税规范化管理需求,遵循调研-研发-转化-效益的规律和流程,从企业情报分析、资源整合、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财税管理等方面,提出以下服务内容,旨在协助企业建立科技创新相关的科技、财税管理体系,优化科技管理和财税筹划工作,实现企业创新发展、降本增效、提升利润及减税降费目的。5.1 科技人员不少企业缺少统筹规划,人员管理水平较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缺少高水平人才,仅有的研发工作依赖于具有长期工作经验的人员,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另外,不少企业现有研发人员知识更新、绩效奖励及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管理不够规范。5.2 研发机构很多企业未成立相对独立的研发机构,研发、中试场地未做
12、规划,缺少研发试验设备,一定程度限制企业研发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提出上述科技资源诊断内容,旨在协助企业规范科技人员管理,引导企业做好研发投入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5.3 研发项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指出,鼓励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科技评估、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业,积极培育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外包等新业态;经市场调研,目前不少企业尚未建立科技研发项目管理体系,导致科技研发效果欠佳,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或市场有同类可替代产品等:(1)项目立项,很多企业科研项目没有经历过充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就直接立项,缺乏应用前景、市场
13、潜力、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论证。(2)组织实施,许多企业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缩减流程,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工作任务单形式交流,技术、生产、质量等项目相关部门对于项目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只能被动地接受项目负责人的安排,工作被动,效率较低;(3)研发费用,费用预算、管理不规范,费用超支,研发人力、试验设备的配置不到位,科技研发效率较低,成本超过预估。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研发费用诊断内容,旨在引导企业建立科技项目管理体系,梳理科技项目立项、实施流程,提升科技研发效率。5.4研发费用研发费用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少企业研发投入预算、实施管理不规范,记账混乱,企业不能正常享受相应财税优惠政策。5.5
14、科技成果针对企业研发形成的科技成果,评估企业通过试验、应用、推广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以及成果转化的经济社会效益。(1)评估科技成果的技术先进性,包括产品生产的效果、解决实际问题情况等,对地区、行业的技术发展带动作用,给出相应建议并指导企业做好科技成果保护,如知识产权、企业标准等筹划工作;(2)调研企业试验、生产设备、检测手段及质量控制等情况,评估科技成果经济社会效益,针对企业产品更新迭代、降本增效、经营利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节约水电能源、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协助企业确定自主转化或技术转移等方式实现转化,达到科技成果的高价值转化和推广目的。5.6管理机制当前多数中小企业的研发理念
15、滞后,缺乏系统性。比如,很多企业认为,研发的关键在于技术和人才,研发管理只是辅助性的;很多研发主管和研发人员觉得”失败是成功之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搞产品研发;流程和规范会约束创新等。职能化组织结构阻碍了跨部门的协作。研发活动是一项需要跨部门协作的综合性活动,几乎需要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参与进来。当前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部门职能为基础的,运作上职能化特征明显,部门各自为政,由于“部门墙”的存在带来了部门之间协作和协调的种种困难。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科技人员的职业化素质不足。表现为培养手段单一,未建立清晰的发展通道,责权不明确,专业培训不足,对周边工作了解不够,交流机制缺乏,市场压力传递不到
16、位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研发考核与激励机制。由于研发工作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目标难以量化,对研发工作和研发人员的评价确实比较困难,不少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考核在定量和定性之间、在结果和过程之间、在短期和长期之间摇摆,找不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研发管理机制的评价内容。7、诊断流程依据起草单位和协作单位针对各类企业的服务经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服务流程和服务要求,发掘其中的共性和通用性,确定了标准中科技诊断服务的一般流程。8、服务评价与改进结合起草单位和协作单位企业服务评价及后期改进的工作经验,为保证和提升服务质量,参考GB/T35966-2018高技术服务业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关于服务质量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