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9822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为提升我县防范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机构改革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1.1 适用范围本预案是全县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纲,是指导全县突发事件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以及恢复重建等工作的行动指南。1.2 工作原则1.2.1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升全县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最

2、大限度防范安全风险、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控制社会影响。1.2.2 统一领导、各方联动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明晰各层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责任链条,形成全县突发事件防范应对整体合力。1.2.3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全县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由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履行主体责任,统筹应急资源,协调应急力量,动员社会参与,积极做好防范应对工作。1.2.4 关口前移、标本兼治坚持预防为主,针对各类突发事件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危险源治理、监测预警等多种途径减少突发事

3、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1.2.5 立足实战、快速反应立足应急实战需求,健全预案体系,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力量建设,配备必要装备,强化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快速反应、高效应对能力。1. 2.6依法依规、科学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应对严格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规范运行、科学实施,避免应急准备不足、应急响应迟缓、应急行动失当,导致次生衍生事件或事态扩大,造成不良影响。1.3 突发事件概念和分级1.3.1 突发事件概念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

4、下类别:(I)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事故,工矿商贸等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城市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事件、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油气供应中断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等。上述各类突发事件往往相互关联,某类突发事件可能引发

5、次生、衍生、耦合事件或者与其他类事件同时发生,应具体分析,统筹应对。1.3.2 突发事件分级突发事件按照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个等级。本县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在各类专项应急预案中予以明确。1.4 分级应对与响应分级建立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1.5 .1分级应对(1)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由省政府负责应对;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市政府负责应对,必要时报请省政府及省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发生一般突发事件,由县政府负责应对,必要时报请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予以支持。(2)超出属地人民

6、政府应对能力的突发事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提供支援或者负责应对。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由事发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或不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应对。1.4.2响应分级突发事件发生后,本县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和单位等根据初判级别、应急能力以及预判后果,综合研判本层级响应级别。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的突发事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响应级别(详见附件1)。县级应急响应按以下层级对应实施:(1)启动县级一级应急响由县委、县政府决定,县政府主要领导组织指挥,必要时县委主要领导组织指挥。(2)启动县级二级应急响应由县政府

7、决定,县本级专项指挥机构负责人(县政府分管领导)组织指挥,必要时县政府主要领导组织指挥。(3)启动县级三级应急响应由县本级专项指挥机构决定,县级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主任组织指挥,必要时县级专项指挥机构负责人(县政府分管领导)组织指挥。(4)启动县级四级应急响应由县级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突发事件防范应对牵头部门)决定,县级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副主任组织指挥,必要时县级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主任组织指挥。乡(镇)及各专项指挥机构参照层级划分,明确本级应急响应分级。1.6 应急预案体系本县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行动方案、应急工作手册、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等

8、。1.6.1 县级总体应急预案县级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县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县政府组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1.6.2 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县级专项应急预案是县级相关部门针对某一类突发事件防范应对编制的应急专项方案,重点对县级组织指挥、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行动、力量调动、应急保障等予以明确,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防范应对工作(专项预案及牵头编制单位见附件2)。1.6.3 县级应急行动方案县级应急行动方案是县级有关部门按照各类专项应急预案职责划分,细化具体任务、分解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制定针对性的行动方案,指导本部门应急行动。1.6.4 县级应急工作手册县级应急工作手册是县级有关

9、部门针对本部门应急行动方案,将各项应急任务明确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按照应急响应流程,细化各环节应急响应措施,是本部门应急行动操作规范。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单独编制应急工作手册,也可将有关内容融入应急预案合并编制。1.6.5 县级应急保障预案县级应急保障预案是防范应对突发事件,涉及交通、医疗、电力、通信、物资、生活、治安等应急行动保障需求,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具体工作方案。各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参照县级应急预案体系要求,构建完善本级应急预案体系。2组织指挥机构2. 1领导机构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县政府是本县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行政领导机关。

10、发生一般突发事件,由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县级一般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总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应对处置工作。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县委、政府按规定权限负责应对处置,建立完善一定层级、一定范围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毗邻行政区域的沟通衔接,共同做好跨区域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本县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突发事件防范应对最高行政领导,全面负责,研究部署、指导推动本辖区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分管领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应急管理决策部署,按照职责分工,指导制定工作规划、完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督促工作落实,扎实做好分管领域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3. 2指挥机构4. 2.1专项指挥机构县政府根据本县突发

11、事件防范应对需求,设立专项指挥机构,承担相关突发事件防范应对组织指挥工作。总指挥由县委、县政府指定的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突发事件防范应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综合工作由相关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牵头部门承担,并做好与相关专项指挥机构的工作衔接。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多类突发事件时,由县委、县政府根据事件性质和应对需求,授权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和指挥人员负责统一指挥。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指挥机构,组织、指挥、协调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 2.2现场指挥机构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县政府视情设立现场指挥机构;现场指挥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立综合协调、灾害

12、监测、抢险救援、交通管制、医疗卫生、善后处置、信息发布及新闻宣传、生活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和恢复重建、专家支持、调查评估等工作组。现场指挥机构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党对应急指挥工作的领导,成立临时党组织,加强思想动员、作风监督、纪律监督和廉政监督,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1. 3工作协调机构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在突发事件防范应对牵头部门设立办公室,主要承担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风险排查、隐患治理、监测预警、预案编制、队伍建设、机制完善、应急演练、应急响应、指挥调度、应急行动、恢复重建等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不具备指挥场所开设条件的,

13、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具备条件的部门(单位),开设专项机构指挥场所。2. 4技术服务机构本县各级人民政府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牵头部门,应建立突发事件防范应对专家库,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日常工作中,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为指挥决策和应急行动提供技术支撑。3运行机制3. 1风险管理和危险源治理机制(1)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涉及社会发展规划、社会综合治理、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项目建设、重大活动安排等重要事项,要强化风险防控意识,进行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分析风险因素,研究对策措施,完善应对方案,切实做好风

14、险源头管控。(2)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本辖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特点规律和风险因素,建立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风险防控体系,将风险防控责任延伸到村、社区,覆盖到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制定风险防控规划,明确风险防控重点,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力量,建立完善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扎实开展风险排查辨识、评估登记、建立风险台账和数据库,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3)完善危险源排查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各类危险点、危险源、危险区域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造成社会危害、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因素,建立健全排查辨识

15、、分析研判、登记建档、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综合治理、跟踪督办、考核评估、激励约束等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危险源排查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行。(4)加强危险源治理。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紧盯重点目标、重点部位,督促相关部门排查风险隐患,明确整改责任、限定整改时限,实行闭环管理。完成整改的风险隐患及时销号,短期难以整改的风险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落实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可控。3.2监测预警机制3. 2.1监测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围绕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建立监测制度,整合信息资源,完善共享机制,提升监测能力。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防范应对牵头部门负责各自领域监测信息集

16、成。根据突发事件特点,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体系,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位,明确监测目标,配备监测设备,加强监测力量,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全天候监测,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3. 2.2预警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突发事件防范应对牵头部门,建立预警发布系统、完善预警发布机制、畅通预警发布渠道、明确预警发布范围,出现突发事件征兆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有效地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相关方面及早做好防范应对准备。(1)判定预警级别可预警的突发事件,有关部门获取相关征兆信息,及时组织风险分析评估,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强度、影响范围以及次生、衍生事件进行综合研判,确定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