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础信息管理.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98533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基础信息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二章基础信息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二章基础信息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二章基础信息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二章基础信息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基础信息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基础信息管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章基础信息管理学习目标: 理解预算管理一体化中基础信息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基础信息管理基本要求 掌握各项基础信息的内容、作用、管理要素、管理流程与规则第一节基础信息管理概述基础信息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对于规范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强化财政预算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信息管理的范围不断拓展和细化。为了加强基础信息规范管理,提高基础信息管理效率,更好地发挥基础信息价值,预算管理一体化将预算管理各环节使用的基础信息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基础信息管理的集中性、一致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一、基础信息的含义和类型基

2、础信息是根据预算管理的需要收集、整理、存储或再加工形成的预算管理对象或管理要素的基础档案和数据,对预算管理工作和决策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任何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基础信息支撑。例如,预算编制需要单位的人员、定额支出标准等信息,财政资金支付需要零余额账户信息,征收政府非税收入需要依据规定的非税收入项目征收标准等。基础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预算管理需求和信息技术提升不断发展。从需求角度来看,随着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对预算编制科学性、执行控制有效性、执行结果效益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越来越丰富、细化的基础信息支撑日常管理工作和科学决策;从供给角度来看,现代信息

3、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生产、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供了更多有潜在利用价值的信息。当前预算管理中广泛使用的基础信息,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内生信息和外生信息,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资料型信息和规范型信息,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与预算主体及其属性相关的信息、与预算收支及核算管理相关的信息和与资产债务管理相关的信息,等等。(一)基础信息按照来源分类1外生信息,来自预算管理系统以外,是对预算管理活动有影响的外部环境各因素的信息,包括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信息、外部管理活动和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等。例如,单位信息、人员信息来自组织、编制、人事等部门,需要从相关部门共享获取或者由单位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信息

4、填报。再如,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会计科目等信息,由相关制度规定并录入系统。外生信息从外部输入预算管理系统,因此管理的关键是要保证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为此,往往需要开展清理核查,尽可能获取第一手信息,或者要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进行交叉核验。2.内生信息,是指预算管理系统中产生的信息,是预算管理活动的结果,产生以后又作为基础信息用于后续的预算管理。例如,资本性支出将形成资产数量、价值等资产信息,而资产存量信息又是以后年度确定资产配置预算、安排资产维护预算的基础信息。再如,债务收入将形成债务余额、期限、利率等债务信息,而债务信息又是以后年度确定债务限额、安排还本付息预算的基础信息。内生信息

5、由于在预算管理系统内产生,因此管理的关键是要实现信息的自动生成和闭环管理,避免外部干预影响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二)基础信息按照用途分类1资料型信息,是客观事物的静态描述和原始记录,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的真实记载。例如:单位信息、人员信息、账户信息、财政区划信息等。这些信息在预算管理主要作为基本资料使用,并根据客观事物自身变动情况进行更新维护。2.规范型信息,是基于预算管理实践分析总结,由财政部门或相关部门制定发布并用于规范预算管理的信息。例如:政府采购品目和集中采购目录、支出标准等。这些信息一般是预算管理活动的基本遵循,在预算管理中发挥规范管理的作用,随着相关制度的修订而更新维护。(三)基础信

6、息按照性质分类1 .与预算主体及其属性相关的基础信息,主要描述预算主体的基础状态及其基本属性。主要包括单位信息、人员信息、账户信息、财政区划信息等。2 .与预算收支及核算管理相关的基础信息,主要描述预算收支管理活动的范围、分类、标准等。主要包括支出标准信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信息、政府非税收入项目信息、政府采购基础信息、会计科目信息、绩效指标信息等。3 .与资产和债务管理相关的基础信息,主要描述资产和债务的状态、构成、数量、来源等。主要包括资产基本信息、资产财务信息、资产使用信息、债务限额信息、债务余额信息、债券类型信息等。二、基础信息管理的意义基础信息管理在推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中一直发挥着

7、重要基础性作用。例如,部门预算改革之初,财政部就制定过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办法,并部署在中央部门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中央预算单位“家底”,为测算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再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之初,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清理整顿,并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财政审批备案制度,为逐步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并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奠定基础。随着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信息管理的范围在不断拓展和细化,基础信息管理在预算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一)基础信息管理是全面规范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基础信息管理首先是

8、一项预算管理工作,不是单纯的信息收集。收集信息首先是服务于规范管理,其次才是进一步的应用和分析挖掘。同时,还有许多基础信息本身就是预算管理制度规则的具体表现。为此,基础信息管理首先要求建立健全有关基础信息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原始基础信息的清理核实与规范管理。(二)基础信息管理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的重要基础为对于基础信息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面了解部门的资产数量、结构和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资产配置预算、资产运营维护经赛等;需要全面了解单位实有人员数量、结构和工资福利信息,依据支出标准准确核定人员经费;需要科学进行项目分类,并积累丰富的项目执行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提高项目预算支出标准

9、制定的科学性;需要等。三、基础信息管理的要求“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生动地描述了基础信息对系统建设的重要性。预算管理一体化将基础信息集中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基础信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信息质量;也有助于集中开展各环节预算管理信息的组织、检索和加工,开展大数据分析利用。同时,预算管理一体化对基础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集中性集中是预算管理一体化以后,基础信息管理的重要特点,也是综合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将预算管理各环节使用的基础信息集中管理,才能为预算管理各环节的整合提供基础保障。基础信息的集中管理还有利于提高信息采集效率,财政、部门和单位一次录入

10、基础信息,各环节预算管理就可以共享共用。因此,集中性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应不再出现重复基础录入基础信息的情况。(二)一致性基础信息管理应遵循“数出一门”的原则,在系统中同一个数据只能有一个数据来源,防止多头管理、重复设置和录入基础信息,导致管理职责不清、数据口径不一致、易发生差错等问题。为此,基础信息管理在集中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各类信息的管理职责、信息的关联性等进行梳理和规范。例如,项目库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报告、资产管理等都需要维护单位信息,以往在系统分散情况下各自录入和审核,预算管理一体化以后就只能一次录入和审核单位信息,并明确审核管理职责,其他管理环节直接使用,不再要求单位

11、重复提供编办批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等证明材料。再如,单位信息中的实有人数信息与人员信息存在关联,应通过人员信息填报情况自动汇总填列,避免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三)准确性只有依据准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失真以至错误的信息,不但不能对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相反还会导致管理工作的失误。首先,准确性要求原始信息可靠,才能加工出准确的信息。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主观随意性,应对原始信息认真加以核实,使其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其次,准确性还要求信息的及时传输。信息只有传输到需要者手中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要以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将有用信息提供到系

12、统中去,使其成为决策和控制的依据。基础信息大多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外部产生的信息。原始基础信息生成或更新以后,需要有关单位或者从外部系统及时录入或导入一体化系统,保证一体化系统中的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四)完整性进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基础信息不仅应当是预算管理对象或管理要素实际情况的准确反映,还应当是完整反映,否则也可能误导决策和判断。为充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应全面、严格开展原始基础信息的清理核查和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管理,保证信息传递秩序的一致性,防止数据丢失、重复和遗漏。(五)规范性基础信息的规范是有效促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必须保证各环节的基础信息数据表述一致、管理口径一致、统计口

13、径一致,形成有效的基础信息规范管理机制,才能支撑预算管理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第二节基础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规范根据当前预算管理中广泛使用的基础信息情况,主要对单位信息、人员信息、资产信息、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支出标准、绩效指标、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政府采购基础信息、账户信息、财政区划等12种基础信息管理的内容、管理要素、管理流程和规则进行了规范。一、单位信息管理(一)单位信息的内容和作用单位信息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各单位基本信息。具体包括单位代码、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类型、单位经费保障方式、人员编制数、实有人数、实有在编人数等24个管理要素。登记单位信息是各单位开展预算管

14、理业务的起点,单位只有经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并分配单位代码,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登记单位信息后,才能登记人员信息、资产信息、账户信息等基础信息,以及开展预算申请、资金支付申请等预算管理操作。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以后,预算管理各环节可直接使用基础信息管理环节登记和维护更新的单位代码、名称等相关管理要素,不再重复填报单位信息,既减少了工作量,也保证了各环节单位信息的一致性。(二)单位信息的管理流程1 .单位信息新增新增单位由所属部门填写单位申请表,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单位信息新增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2 .单位信息维护单位变更、撤销和单位信息维护,由单位提出申请,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

15、门审核确认。部门申请新增单位时,应当根据组织、编制、人社等部门的批复文件完整规范填报单位名称,并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登记单位信息的单位范围预算法规定:”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因此,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都应当编报预算,列入预算管理。为此,规范中的单位范围涵盖部门本级及所属各单位,即不仅是与财政有领拨款关系的单位,部门所属不用财政拨款、完全用单位资金安排预算的单位也要登记单位信息。从涵盖的单位类型上看,不仅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也包括列入预算管理的企业和其他单位。由财政安排财政拨款资金或部门用单位资金直接给予补助的企业,也要登记单位信息,主要目的是反映预算资金的去向。

16、目前,各地对这些企业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原则上,应将这些企业列入部门预算管理。考虑到用预算资金给予企业的补助经常是一次性的,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因此,只要求这些企业登记单位信息,如无特殊管理需要,不要求登记人员、资产等其他信息。(四)单位代码的设置规则单位代码是部门和单位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的唯一标识码。为保持政策的延续性,规范延用了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3.0版)(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3.0版),二维码)规定的单位代码设置规则。编码方法采用层次码,用数字表示,代码结构为每3位一层。一级单位3位码、二级单位6位码,以此类推,最多到七级单位21位码。其中,为便于区分部门与部门本级,若单位存在下属单位,该单位本级的单位代码由其单位层次码加上OO1表示;若单位没有下属单位,则不需要设单位本级,单位层次码即为单位代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