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与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与护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与护理【概念】视网膜脱离是视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视网膜下液。按病因可分为孔源性(裂孔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见,主要是由于视网膜变性或玻璃体的牵拉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生裂孔,液化的玻璃体经此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形成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者、老年人和眼外伤者;渗出性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脉络膜渗出所致的视网膜脱离,又称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是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增殖条带牵拉而引起的视网膜脱离。主要临床表现有:1、症状、体征
2、:早期眼前有闪光感和黑影飘动(飞蚊症),眼前黑影遮挡(视野缺损),累及黄斑区则视力减退。眼底可见脱离部位的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多可找到鲜红色的裂孔、眼压偏低。2、心理社会状况多数病人担心预后不好,常有紧张、焦虑等心理表现。通过与病人交流,注意评估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特征、对视网膜脱离的认知程度等。【治疗原则】以尽早手术治疗封闭裂孔为原则。常用激光光凝、透巩膜光凝、电凝或冷凝,使裂孔周围产生炎症反应而闭合,再在裂孔对应的巩膜外做垫压术。复杂的视网膜脱离选择玻璃体手术、气体或硅油充填术等,使视网膜复位。【护理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重点评估病人的年龄,有无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和
3、眼外伤病史。非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评估病人有无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后巩膜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恶性高血压以及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症等疾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应评估病人有无玻璃体出血、糖尿病、高血压和DRP(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史。【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一般按内眼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前准备。2、术前充分散瞳,详细查明视网膜脱离区和裂孔。若视网膜积液较多,不易查找裂孔时,嘱病人卧床休息,戴小孔眼镜,必要时双眼包扎,使眼球处于绝对安静状态,23日后再检查眼底。3、静卧休息,并使裂孔区处于最低位,防止脱离范围加大。(二)术后护理1、安静卧床休息一周,双眼包扎,避免活动,以减少出
4、血。2、为帮助视网膜复位和防止晶状体混浊应采取低头或俯卧位,待气体吸收后改为正常卧位。告知病人和家属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保证疗效。同时观察病人有无特殊体位引起的不适,及时给予指导。俯卧位在眼科也称头低位,正确的姿势是面部朝下,与地面基本平行。并每天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为避免过度疲劳可以坐位和俯卧位于病床上两种姿势交替,无论那一种姿势都要面部朝下。医生也会根据裂孔的特殊位置指导患者在俯卧位的基础上变换头部的角度。几日后可根据眼内填充物的性质和视网膜的情况适当调整俯卧位的时间。术中眼内填入硅油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须保持16-20小时俯卧位,以后可根据医嘱减少俯卧位的时间但每日仍需坚持
5、4小时的俯卧位直至将硅油取出。俯卧位的意义:当眼内填充硅油或气体后,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比重均比水轻,而视网膜的正常位置在眼球的后部,所以当患者俯卧时,气体或硅油浮在眼内的上方,恰好顶在视网膜上,以达到促进视网膜复位的目的。而且这种体位还可以保证眼内填充物不与患者的晶状体或角膜接触,减少术后白内障或角膜失代偿的机会。3、患者下地活动量力而行,逐步适应,走路时要减慢速度不要剧烈活动,要保持低头,避免碰撞术眼,夜间入睡加床档,防坠床跌倒。4、密切观察病情,如病人出现眼痛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或降眼压药,必要时可适当放气。5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1天,术眼用氧氟沙星、氟美瞳、普南朴灵等眼药水滴眼
6、,每天4次,用1周。指导患者正确点眼药的方法,两种药之间应间隔2-5mino叮嘱患者洗脸、洗头时避免脏水进入术眼中,以免引起感染。6、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健康指导】1、接受硅油填充或注气术的患者,出院之后也必须采取脱离部位向上的卧位,采取正确的卧位直至康复,一般大约3个月左右。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排便。3、避免用眼过度,看书,看电视要适当,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分的情绪激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愉快,尽量避免眼外伤等注意保护眼睛。4、避免头部剧烈震荡,不宜长时间地低头,乘车时,应尽量坐在车的前部,尽可能不乘飞机。5、做好保暖,预防感冒,如要大力咳嗽或喷嚏时,应用舌头顶住上腭,防止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发生。6、定期来院复查,如发现眼部不适、闪光感、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视物变形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