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时代都邑的遗址.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0798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时代都邑的遗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帝时代都邑的遗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帝时代都邑的遗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帝时代都邑的遗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帝时代都邑的遗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帝时代都邑的遗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时代都邑的遗址.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黄帝时代都邑的遗址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发展一直备受关注,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也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近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连续进行考古工作,经多位知名考古学家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这是距今53

2、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位于河洛中心区域,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河洛古国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道路系统等,并出土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等专家公认,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而且该遗址经过精

3、心选址和科学规划,周边多个遗址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崇尚中心和文化包容,重视民生、农桑,不过分地把创造的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而是更多地投入社会再生产。这一模式的主体在后代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为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专家们认为,双槐树遗址所表现的内涵尤其是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而绵延不绝。讲述中华文明主根脉五千多年不断尽管已实地考察数次,83岁的李伯谦仍不舍得错过任何一次近距离查看河洛古国细节的机会。我来六七次

4、了,今天看了还是挺激动,真是太重要了。作为备受推崇的权威专家,他们走遍大江南北,看过的文明古迹不计其数,却对河洛古国青眼有加,原因在于河洛古国填补了一个重要空白。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持人,王巍坦言,大家都知道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但它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中心?一直欠缺过硬的考古资料。地处中原的河南地区却没有此阶段的重大发现,给人5000多年前中原地区社会发展相对沉寂的印象,甚至出现了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令人欣慰的是,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说。河洛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所处时代太重要了,伊洛汇流后在这里汇入黄河,遗址呈现出的景象与内涵,契合了易

5、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李伯谦认为,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河洛古国宏大的建筑规模,严谨有序的布局,所表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北斗九星与天下第一”的关联以及其他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中华文明的主根脉愈加清晰。双槐树遗址发掘的意义在于,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发现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北斗九星

6、天文遗迹的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其中一颗如今已看不到的星,专家推测可能是景星,即超新星。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也就是说,在北斗附近出现景星的时候是黄帝治理天下的繁盛时代。这九个陶罐,有可能记录了一次超新星爆发,目前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如果情况属实,将是对世界天文学史的巨大贡献。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一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它与青台遗址等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缥丝。这件艺术品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用野猪糠牙雕刻而成,是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它的做工十分精致,腹足、胸足、头部组合明晰,和现代的家蚕极为相似,同时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与蚕吐丝或即将吐丝时的造型高度契合。这是迄今发现的仰韶时期与养蚕及丝绸起源相关联的、比较直观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牙雕蚕的发现,对顾万发而言别具意义,因为双槐树遗址的发掘初衷就是寻找丝绸之源。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中国新石器时代各地代表性文化的农业都较为发达,但在距今5300年前后,除了双槐树为首的聚落,全国其他地方却没有与桑蚕纺织业有关的确切发现。李伯谦认为,从这一角度讲,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