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1940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协助常委会做好该项工作,3月下旬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大勇带领委员会及工作室同志先后赴胶州市和莱西市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经营发展情况,听取了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与相关主管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农户代表进行了座谈。与此同时,会同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和各区(市)人大农委进行了调研,书面了解了有关情况,征求了意见建议,专程赴习近平总书

2、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讲话中予以肯定的聊城市在平县贾寨镇耿店村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按照上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关要求,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培育工作力度,2015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市整体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方案(2016-2023)等政策文件,涵盖了财政投入、土地流转、人才培训和税收等方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截至2017年底,全市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9472家,百亩以上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65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1家,生产领域涵

3、盖了粮食、蔬菜、果茶、林业、渔业、畜牧等农业产业的各个方面,经营范围涉及农业生产、农资采购、农机服务、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者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信息、技术、品牌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通过开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全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和吸收农民参加生产经营,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和工资性收入,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多农民在参加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虽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4、但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要求和国内外先进经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生产经营占比情况看,2017年全市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9472家,入社成员40.1万户,占全市农户总量的33.3%;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累计经营土地面积106.8万亩,分别占全市耕地总面积和耕地流转总面积的13.3%和35.6%o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经营土地面积占比都不高,全市以小农户为主导的农村生产经营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从产业类型看,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从事种植类、养殖类生产为主;部分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主要从事以人工操作为主的产品初级筛选和加工,从事产品精深加工的比较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少数涉足

5、服务业的经营主体主要提供采摘、农家宴等服务,服务水平不高,特色不足,同质化现象明显;从事农业旅游、创意农业等新兴农业业态的不多。从市场竞争力和产业融合情况看,201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694个,拥有“三品一标”和QS认证417个,分别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7.3%和4.4%,产品品牌化程度较低,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较弱。各类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与其他产业形态对接和融合的意识不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能力不足。从内部管理情况看,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负责人缺乏对经营主体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的认识,对产品市场前景以及如何应对市场风险缺乏必要的了解,获得供求信息的途径比较

6、单一,对“互联网+”“订单农业”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强,虽然生产规模扩大了,但生产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一些农户抱着“搭便车”的思想加入专业合作社或注册家庭农场,虽然进行了工商登记,但机构设置不清晰,财务管理不规范,民主管理体系不健全,运作管理随意性大,发展壮大难。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土地、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土地方面,土地流转的难度逐年加大,集中连片、可以长期稳定经营的土地需求越来越迫切,农资仓库、农机库房、生产管理用房建设受农业用地监管措施制约较大,农村土地确权办证之后的市场认同价值没有充分释放出来。人才方面,据统计,我市农村劳

7、动力平均年龄约5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386199部队”现象比较突出,同时,由于工作地点偏远、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不高、社会保险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聘请专业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成为难点,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资金方面,受抵押物少、抵押率低等因素制约,金融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普遍存在惜贷现象,一些政策性担保融资公司业务选择标准较高,规模小实力弱的经营主体很难获得融资机会。(二)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硬件方面,虽然我市加大了对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力度,但与发展需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据有关数据显示

8、,全市近六千个村庄,村内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的村庄不足50%,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仅占19%,用上清洁供暖的占13.1%0互联网、仓储物流和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软件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相应的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现有的基层指导服务机构和人员在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共享、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不足。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相配套的育种出苗、农资配送、收购处理等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建立起来。(三)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为例,2015-2017年,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财政支农项目210多个,涉及财政资金16亿

9、元,相对于全市九千多个专业合作社来说,总量上和平均量上都无法满足需求。政府组织的一般性培训服务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2017年依托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开展培训四千多人次,平均每个经营主体不到一人。据基层农业部门反映,近两年来的一些补贴和扶持政策调整较快,一些关于农业公共服务、土地流转、农业风险防范和农村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门槛较高,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垒大户”现象。三、意见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存

10、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以下意见建议:(-)建立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的“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在平县贾寨镇耿店村采取“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带领农民发展蔬菜大棚生产经营,吸引50多个青年回乡投资创业,实现了集体和农户共同致富。“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实现了“一人一票”村级组织自治、“一户一票”劳动合作联合和“一股一票”资本股份联合的有机统一,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借鉴这一经验做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在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党的组织,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人才加入党组织,发挥好乡村振兴工作队、市派“第一书

11、记”在抓农村基层党建和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农业生产要素红利。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村各类生产要素资源进入市场的属性,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渠道,实现农村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财富化,解决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导向,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民商事主体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要解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农业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这“三块地”之间的关节,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12、,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各项权能,发挥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认同价值,通过市场方式转化为生产要素。(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破解农村金融瓶颈。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让金融服务更多地进入农村经济领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一是鼓励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信用合作。建立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培育具有担保功能的经营主体,开展信用担保互助,运用联合增信方式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逐步扩大成员融资担保范围和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二是引导合作经济从劳动联合向资本联合转变。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成立法

13、人机构开展联合经营,解决市场主体问题,更好地运用金融服务,实现发展壮大。三是加大政府的金融政策投入。采取扩大农业产权质押范围、拓展农村资产担保范围、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建立贷款担保基金或风险补偿基金等措施,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四)加强引导和服务,鼓励工商资本下乡。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深入,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经济领域是一个趋势。工商资本的进入给农业带来资金和现代生产要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拉动作用。要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现代化种养、农产品深加工、流通和生产性服务行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产业联合,带动全市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政府

14、相关部门要熟悉掌握农业农村领域的产业优惠政策,为优质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更好地服务。与此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工商资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之间的关系,对工商资本参与的土地流转和项目建设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等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五)加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注入人才动力。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新型农业人才工作。一是引入。建立农业人力资本观念,允许和鼓励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等,以人力资本出资和合作的模式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并获得报酬。尝试建立定期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锻炼的机制,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二是用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

15、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含金量,依托我市农业院校,采取轮训、进修、外出学习考察、农技实训、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根据需求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新型农业人才培训。对财政资金组织的培训要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三是留住。要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健全针对职业农民和农业产业工人的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障机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创业创新环境,解决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就业的后顾之忧。(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作为和高效服务。首先要建立

16、考核机制。一方面,加强对相关主管部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情况的考核,将有关工作目标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指标体系,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经济数据监测分析工作,发挥农业、工商、税务、财政和金融等部门力量,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对有组织无合作和挂名空壳组织要坚决注销,引导经营主体朝着主体资质化、生产专业化、管理标准化方向发展。其次要引入表彰机制。进一步加强示范创建工作,发挥优秀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各类经营主体树立标杆。同时,要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水、电、路、气、暖、互联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