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1943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一是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提升。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不断夯实稳产保供促增收的产业基础。全面细化落实203万亩、19.6亿斤的粮食年度生产计划,全市夏粮播种面积67.5万亩,实现丰产丰收,秋粮种植面积140万亩,实现应种尽种,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20.7亿斤。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全市12个新改扩建万头规模猪场已全部投产,目前地产生猪存栏16.1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高。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上半年产量128万吨。水产养殖放养面积52.1万亩,水产品产量8.4万吨。农田基础设施建

2、设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1%,设施农业占比达22.5%,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全国第三。全市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08个,有机食品认证12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居全省前列。二是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有序推进。梳理了优质稻米、多功能油菜、绿色蔬菜、现代茶、都市花卉、精品蟹虾、特色鱼、鸭等八个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围绕这八条产业链,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着力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六次产业”。拥有盐水鸭、固城湖螃蟹、横溪西瓜等10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出“食礼秦淮”“茉莉六合”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江宁休闲农业、六合蔬果、高淳水产、深水

3、“五莓(梅)”、浦口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有9582家,总经营面积达113万亩;发展专业合作社4226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2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涉农上市企业7家。今年上半年,八条农业主导产业链三产融合总产值实现134.38亿元,同比增长9.4%o三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串联种植、养殖等农业一产全面发展,夯实农业产业链发展基础;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农产品中央厨房、净菜配送、鲜食速配、线上下单、社群团购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产业。通过“都市农业+”模式,将产业链的主导产业与乡村休闲

4、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结合,鼓励农业与文化、创意、体育、教育、康养等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北斗导航等智慧农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要素应用到产业链全过程。2023年实现农村电商销售额83.4亿元,同比增长33%,圆满完成指标任务。今年19月,农村电商销售额超过65亿元,同比增长27%以上。开发“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乡村民宿网上预订、宣传推广、监测统计等功能,目前上线乡村民宿230户,上线床位数达6729张。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2500.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连续举办16届的“中国农业嘉年华”享誉全国。四是农村创业创新活力有效激发

5、。以构建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多渠道集聚农业科技人才为目标,配套8个产业技术体系,吸纳一批涵盖育种、种养、加工、营销、智慧农业、休闲旅游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加入,与本土专家组成专业团队。高起点规划建设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园,累计创成国家级农业园区4个,市级以上农业园区41个。聚焦含“新”量高、可推广、可复制的56个农业农村三产融合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新模式,以及18个需攻关的技术清单,进一步发挥创新驱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o在全省率先启动地方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场、圃)23个,全国农作物资源库收录特色品

6、种1181个。五是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保障不断强化。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要素支撑。积极探索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措施和路径,完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项目库建设,并实行动态管理,截止目前共有29个项目,约300亩用地获批。2019年以来组织实施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1789个,盘活建设用地3091公顷,新增耕地2823公顷。每年预留不低于5%的指标保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2023年已安排84宗604亩用地计划,2023年已预留535亩。“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945亿元用于农业农村,年均增幅20%左右。今年投入达到285亿元,其中直接用于乡村产业发展资

7、金占比20%左右。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银合作政策性贷款产品“金陵惠农贷”,以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作为增信手段,每年设立1500万元一一20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以较低成本、较便利手段筹措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进一步化解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61亿元,累计惠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928户o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和基层反映情况看,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对照产业兴旺的目标、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产业创新驱动能力有待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融合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农业科技

8、创新能力仍需提质。农业企业产学研衔接不够紧密,产业融合层次尚需提高,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够充分。二是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仍需提高。农机化先进技术与高端装备供需矛盾仍然存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层次还不够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发育不够成熟,适应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冷链保鲜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平台载体建设有待加强。农业园区缺乏大体量、高层次项目引领,产业集聚集约能力还显不足,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园区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二)乡村产业特色体系有待加强。如何结合我市乡村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之路,在错位竞争中形成品牌效应的思路办法还不够,产业经营方式较为粗放,特色化品牌化集约

9、化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区域之间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部分地方对乡村主导产业的定位不够明晰、特色资源挖掘不够深,产业产品较为雷同,个性特色不够鲜明。尤其是休闲观光农业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二是特色品牌效益仍然不足。农产品生产仍以“大路货”居多,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以及市场影响力尚且不足。三是产业链延伸不够充分。从产地到餐桌的产业链条不够健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尚需提高,产品精深加工以及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有待提高。基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保障和流通效率。(三)支持保障力度有待提高。人才、用地、资金等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制约影响较大。一是乡村人才较为匮乏。本土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10、仍然存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创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高素质年轻人占比较低,基层农技人员和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仍然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引进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仍有困难。部分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表示对政策不知情,未能及时利用政策申请产业发展用地。虽然政策上给予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指标倾斜保障,明确预留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受空间指标制约,一些优质农业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或审批。三是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涉农资金整合自主权比较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破解,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宽。(四)产业富民效果有待

11、增强。农业产业既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风险,又要面对市场供求波动,农业产业收益还不稳定。比如,畜禽养殖受动物疫病、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较大;蔬菜、水果、花木等农产品市场行情不稳定,有时存在丰产不丰收现象,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还存在不少困难。一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不够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水平还不够高,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带动能力不够强。二是村集体带动增收能力还需提升。一些村集体乡村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够强,收入来源还不稳定,有的依赖各项财政补贴,难以有效发挥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三是产业持续发展仍有难度。多年来,各方面政策集中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产

12、业发展,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现全面脱贫后,如果支持力度有所减弱,扶贫产业是否都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三、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建议(-)厚植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动能。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兴农、科技强农。一是继续提升农村创业活力。加快推动农村集体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工商资本、经营主体、返乡人员到农村大显身手,以创新驱动农业转型。二是继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围绕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作业条件“宜机化”水平,开展设施农业“机器换人”,提高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示范应用水平,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化、废弃物利用高效化、生产方式生态化。三是继续

13、提升农业平台能级。在区域合作中不断提升产业平台实力。推动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园联动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链完整、产品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集群。四是继续提升产业融合水平。继续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培育乡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集群,助推乡村产业实现“骨干型企业顶天立地、产业链项目铺天盖地、新时代农民欢天喜地”。(二)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在稳产保供基础上,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我市乡村资源禀赋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做好“绣花”功夫,形成品牌效应,加快构建适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的乡村产业体系。一是都市型农业要有“现代范”。继续加强“米袋子”“菜篮子”

14、保供体系建设,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提升绿色优质安全蔬菜供应能力,建设一批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园艺、健康畜禽和特色水产基地,增强“宁”字号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二是特色农产品要有“美誉度”。继续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物流集散地建设水平。推出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让“舌尖上的”成为近悦远来的品牌。三是乡村休旅业要有“金陵味”。充分挖掘乡土产业的产品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新组团,让“诗与远方”在成为近在咫尺的画卷。四是新型服务业要有“科技感”。推动农产品批发零售、养老

15、托幼、家政服务等提档升级,强化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信息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乡村服务业“线上有影响、线下有口碑”。(三)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保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继续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探出新路;也需要继续强化部门协同,在强化用地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业态提升、开展品牌推广等方面,给基层提供更多支持,积极助力“三农”。一是凝聚各方力量。坚持规划引领,强化系统思维和资源整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建立引进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将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郊区街镇高质量发展

16、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广乡村产业发展的鲜活经验、典型模式和创新成果。二是强化用地保障。有序开展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等土地综合治理,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拓展乡村产业用地空间。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市级新型产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对乡村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支持。统筹运用各级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加强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引导扶持,对带动当地区域性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予以优先重点支持。提高“金陵惠农贷”的覆盖面和贷款规模。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加强保险增信功能运用。(四)拓展乡村产业富民的增收渠道。把富民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导向,以产业的兴旺促进农民的增收。一是强化利益联结功能。明确政策导向,将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审批、验收的重要参考依据,不断完善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强化基层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鼓励村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