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1943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平台,展示的是文化建设成果,同时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其规划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高度,确立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开始由政策维护迈向法律保障。2016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公

2、共文化基础优势,至2023年,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本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做准备,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采取专题视察、座谈交流、市区联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基本情况(-)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市政府相关部门于2017年联合开展了市文化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按照总体规划要求,与绿地系统、公共空间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努力使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布

3、局与城市整体发展、群众生活需求更加契合。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除玄武区和深水区文化馆外,各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均被评为国家一级馆;通过新、改、扩建等方式分批推进街道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以来,累计新增面积717313平方米,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同时,市区两级政府部门与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加强合作,积极探索体系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模式,“栖阅时光”、“建邺书房”等新型特色阅读空间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断推广,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便利的公共文化延伸服务。(二)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市政府及其相关

4、部门着眼时代发展新特征和人民群众新需求,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不断提升。全面推行图书馆总分馆制,由市级图书馆牵头抓总,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采用统一的业务建设标准。全市930个图书馆分馆纳入总分馆服务体系,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图书机构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各级图书资源相互独立的“孤岛”现象得到有效解决。认真对照省政府关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相关要求,创新完善基层文化服务场所统一管理、综合利用的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软件”与“硬件”相适应、服务与设施相配套

5、。全市提前一年完成省定建设目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覆盖率均达100%O(三)公共文化设施阵地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场馆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将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时间、开放项目和文化活动开展数量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不断丰富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产品供给。2019年,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8358场,比2015年增加4619场,增幅达33.6%o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由单一阵地服务向“阵地+数字+流动”多元服务转变,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市区两级图书馆通过共享、购买、自制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数字资源收藏力度,数字资源

6、采购经费占全年购书经费的25虬购买流动图书车,采取固定时间、固定路线的方式,为远郊地区群众定时定点提供图书借阅服务,2019年累计服务79763人次,外借图书160470册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市委“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关注、认真解决。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1.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均。省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集中于鼓楼、玄武、秦淮、建邺等老城区,城乡设施类型差异较大。2.市级图书馆整体建设比较落后。金陵图书馆建设面积、年购书经费、年人均购书经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

7、中分别列第12、14、13位。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年购书经费、藏书量合计比不上省级图书馆,年人均购书经费1.67元,低于全省2.18元均值,省内排名第5位。各区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均不达标(标准为1.2册/人),有8个区的年新增藏书量不达标(标准为0.06册/人)。市级目前无专门的少儿图书馆,落后于省内苏州等城市,区级只有玄武、漂水两个区有专门的少儿图书馆,不论是总体建筑面积还是图书收藏总量,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少儿阅读需求。3.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质量相对不高。镇(街道)文化站平均面积为3522平方米,仅为苏州、无锡的三分之一。二是公共文化设施“配套软件”相对滞后。一方面,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轻管

8、”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公共文化项目建成后,由于后续财政资金、运营能力不足,使用效率偏低,个别区级文化场馆“建成之日,即是蒙尘之时”,公共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受编制体制、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市、区文化馆、站专业人才招聘难、留不住的“老大难”矛盾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到文化产品的创作与推广。基层文化站普遍未做到定人定编定岗,实有在岗人员393人,在编的仅为158人,不足半数,并且拥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严重匮乏,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保证和提高。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发展

9、趋势,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的问题日益凸显。市政府相关部门问卷调查显示,有近70%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项目不够完善,不能满足需求。部分公共文化项目规划时只强调地标性,未能重视和听取文化专业人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设前没有充分考虑文化服务的现实需求,致使建成后缺乏相应的文化产品和内容支撑。市区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虽然都在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但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的服务平台尚未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和分析利用,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高校的公共文化设施和社会文化资源也亟待整合、融合。三、对策建议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

10、加快由“设施建设”向“效能建设”转变。我们认为,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群众的获得感是关键。为此,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和社会效益,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一)坚持规划引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档升级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准确把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现

11、状,对照国家标准和同类城市场馆建设水平,科学编制“十四五”期间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规划,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高水平”“高质量”目标迈进提供更坚强保障。建立市级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专门咨询或论证机制,广泛征求文化专家、文艺工作者和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促进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用的有机衔接和优质高效。强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机制,加大基层、农村、新区等薄弱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促进公共文化资源优质均衡配置。着力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维护的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确保建得起、用得上,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2、,充分发挥好各类文化场馆的文化服务主体作用。(二)坚持民生导向,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进一步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加强公共文化大数据分析处理,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的动态变化,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切实解决“需不得供、供不应需”的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程度,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供需对接”转变。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适时调整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积极组织优质文化产品的创作与推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服务。进一步健全民意表达、监督、评价

13、机制,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三)坚持多方参与,大力推进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发展动力。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共享。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各类公共设施的文化服务功能,推动机关、高校、企业的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为更多群众参加文化活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人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探索互为补充、同振共赢的政企合作模式,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各类文化机构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营,调动和激发现有闲置文化场馆

14、的活力。加强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品质。积极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鼓励群众建设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阵地,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四)注重教育引导,积极助推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治理能力的必备要素,体现着文化治理的重要功能。要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注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实现公共文化建设与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繁荣文化艺术创作生产,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和形式,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认同。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传承文明、德治教化的作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精神内核,努力提炼具有城市烙印的文化品质,培育市民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取向。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将公共文化科技创新纳入创新名城建设总体框架,支持公共文化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开展文化专用硬件、软件的研发应用。在尊重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强科技产品在各类文化场所的应用,体现当代公共文化建设的时代感和科技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手段、提高效能,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确保实现“走在前列”的既定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