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工程应急预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坑工程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二、内部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本工程依据深基坑开挖要求和保证深基坑开挖安全制定应急机构和各管理人员职责,仅对基坑可能发生的安全生
2、产事故进行预防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基坑紧急状况处理)(-)应急小组成员组成及职责1应急领导小组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组员1职责:负责险情发生时的统一指挥、调动,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及修订,并组织交底和培训,根据基坑事故性质,确定应急措施,负责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事后组织分析事故原因和调查处理。下设现场巡视组、技术指导组、机电组、后勤保障组、现场抢险组、警戒疏散组和事故调查组。2、现场巡视组组长:副组长:组员:职责:负责日常现场周边巡视,主要观察基坑周边是否出现裂缝、外围建筑物、道路等构筑物是否出现异常现象(沉降、裂缝等),负责现场周边房屋、支护体等位移及沉降观测(垂直度检查等),观察基坑侧
3、壁、坑底是否出现流水、流沙等异常情况。同时每天做好记录、及时封堵周边裂缝;出现特殊异常及时上报领导小组成员。3、技术指导组组长:组员:技术部、质检部职责:根据现场不同的异常情况及时提出险情处理方案或初步控制险情方案,同时负责日常巡视记录的收集与处理、以及险情发生后的通讯联络。4、机电组组长:组员:机电班职责:做好施工用电、发电设备、抽降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险情发生期间不发生不正常停电、保证各种设备能正常运转,或市政停电后必须能及时发电或抢修设备保证抢险正常进行。5、后勤组组长:组员:物资部、工程部职责:负责抢险物资的日常配备,同时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及时将各种抢险物质发放到位。6、现场抢险组组长
4、:副组长:组员:工程部、质检部、安全部职责:负责险情发生后能够迅速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实施抢险,负责现场指挥及协调,及时将险情控制。7、警戒、疏散救援组组长:成员:等护卫人员。职责:负责临时防护,疏散通道、疏散人群和治安警戒;抢救现场伤员及伤员送外就医。8、事故调查组组长:成员;职责:负责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调查,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提出整改措施。(二)应急准备及应急响应1现场发现者立即报告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并迅速上报项目总指挥,项目总指挥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应急程序。指挥部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
5、现场。应急准备及响应工作流程图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发生坍塌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同时通知项目经理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现场抢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现场安全负责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2、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以确保人员
6、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3、急救知识与技术鉴于深基坑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4、警戒与治安项目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5、人群疏散与安置疏散人员工作要
7、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6、公共关系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对事故的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项目经理李航程对事故有针对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外界和内部如实的报道。7、现场恢复充分辩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四.施工中存在的紧急情况及处理措施1、地连墙及支撑结构发生位移或变形(1)安全预防措施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架设支撑,支撑连接处要可靠,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深度,确保支撑体系稳定。施工时严格控制竖向及水平支撑位置,确保支撑轴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一致。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观察、每班
8、要有专人巡察、当支撑轴力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2)应急措施: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立即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组织项目部及相关方面专家对此情况进行论证,通过论证拿出最终解决方案。情况紧急情况下,首先迅速回填基坑。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磅,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加垫木楔,防止失稳现象扩散。2.地下连续墙渗.漏水(1)现象地
9、下连续墙渗、漏水。(2)处理措施地下连续墙渗漏水多出在地连墙之间接缝处和墙体混凝土浇筑时自密实不够或者是浇筑过程中不规范操作等产生的现象,首先观察水量大小及清浊程度选择封堵方法。水量大时可先用布袋进行封堵然后流出小部分水做引流,水量不大可直接做引流。发生管涌或流砂时,如漏水位置离地面不远,可在支护墙或立柱桩背后开挖至漏水位置下Im左右,对支护墙或支护墙后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漏水位置开孔并在墙后压密注浆(浆液中掺水玻璃),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在漏水部位应适当延长喷射时间。3、基坑坑底隆起(1)安全预防措施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
10、认真的分析。地基加固、周边设降水井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祥查,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注浆封堵处理。(2)应急措施: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回填注浆或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4.涌砂涌水(1)安全预防措施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桩间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若发现出现少量渗漏,应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加强量控监测、对量测数据进行审查对比,密切关注围桩的变形情况。监测信息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
11、许范围时,必须立即加密支撑,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遇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时,及时处理。(2)应急措施: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人员进行疏散。在涌砂处打设42注浆孔注浆加固在涌水处采用MIO浆砌片石围堰,边用抽水机将突水排出,然后回填干砌片石,注浆加固。5、高空坠物(1)作好基坑四周围闭工作,在基坑坡顶和基坑边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护栏安全网;(2)为防止地面杂物吊入基坑,在基坑周边护栏下缘设置踢脚板。6 .停电应急措施(1)现象:整个施工区域发生大面积停电,所有用电机械瘫痪,造成基坑抽水设施、降水设备停止运转,对基坑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2)原因:施工箱变总线线路故
12、障、电线短路断路。(3)预防措施:现场配备柴油发电机,一旦停电立即启用发电机发电,可供电量为200KVA,能满足降水井和照明灯的正常运行。一旦发生停电事故、立即派电工启用应急电源,保证现场降水井、照明灯的正常运行。并派专人维护现场秩序(交通秩序疏散人员。同时,立即向当地供电局报告,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供电。立即组织施工用电自查自纠、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立即组织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的举一反三施工用电再教育,提高施工用电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遵章守纪,防止同类事故发生。(4)材料和人员准备现场预备发电机,发电机容量因至少能够保证排水措施(包括降水设备和强排水泵)和照明需要,现场电工随时待命,准备对用
13、电设备进行修复。7 .暴雨过后坑内积水(1)现象大雨后基坑积水严重,坑底土体浸泡后松软,主要表现为大雨对边坡的冲刷造成边坡护坡的破坏,导致边坡土坍塌,基坑安全受到严重影响。(2)主要措施加强施工期间的施工排水系统日常维护,保持场地内排水设施畅通。施工机电设备采取防雨、防淹措施,安装接地安全装置、漏电保护装置,机械设备有防雨棚,现场四周的大照明灯架全部采用定制钢管桁架结构,并且对柱脚进行加固。基坑开挖过程中各层分别设置排水盲沟、集水坑,挖土现场应配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如水泵、塑料薄膜、雨布、铁钉、铅丝等),如出现暴雨天气应暂停施工。项目部制定雨季施工专项方案,以项目经理为领导成立防汛指挥小组,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抽水机加强雨季、汛期的应急排水能力。安排落实专用防汛物资备用,不得挪作他用。防台、防汛期间,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组织力量及时抢救以尽可能减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