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与苏轼孟轲论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26672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梁惠王上与苏轼孟轲论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孟子梁惠王上与苏轼孟轲论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孟子梁惠王上与苏轼孟轲论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孟子梁惠王上与苏轼孟轲论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梁惠王上与苏轼孟轲论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梁惠王上与苏轼孟轲论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孟子梁惠王上与苏轼孟轲论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 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 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 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 之? ”王日:“吾悟,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 试之。”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 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 罔

2、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 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 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 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室。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于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是故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截然其有所必不可为也。 不观于诗,无以见王道之

3、易。不观于春秋,无以知王政之难。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蓍书而皆不得源诵故为言无有级要若孟子可谓深 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 海,而毫厘有所计。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 未之见也。且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 欲为穿客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砧之也。可以言而不 言,是以不言殆之也。是皆穿客之类也。”唯其不为穿客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 唯其未可以言而言、可以言而不言也,而其罪遂至于穿容。故日:其道始于至粗, 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

4、! 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节选自苏轼孟轲论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罔民而可为也 此其所以为孟子欤! B.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是皆穿籥之类也罔:同“网”,比喻陷害所以:的原因赡:供给人财物之:结构助词,的于:介词,从深:深刻其:代词,他穿爵:穿墙,指偷盗C.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浮于诗而长于春秋D.不若是,孰能御之? 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窗之心1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 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B.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

5、若孟子/ 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C.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 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D.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 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的“庠序”是指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 指学校或教育事业。B.甲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文章音节铿锵, 气势充沛;乙文见解独到,不落窠臼,说理明白晓畅而又透辟。C.孟子认为“王天下”,要制民之产实现养民安民,要礼乐教化淳朴民风; 因此在乙文中苏轼认为研究孟子应主要关注

6、其“仁义”思想。D.诗春秋都属于儒家五经。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 比、兴”,“春秋笔法”,是指“于字句中于褒贬”,微言大义。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2)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计。译文:14 .作者认为“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请结合甲文选择两处对作者 的观点加以分析。【答案】10 . A11 . B12 . C13 .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 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2)他讲的道理从最粗浅之处开始而在细微之处达

7、到了极点。宏大到天地 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细小的事情有所论述。14 .用种桑树、蓄养家畜等这些粗浅的容易做到的事情来说明实现王道的 可行性。用邹楚之战直观地说明小国、弱国无法和大国、强国对抗的道理,并 借此推断行霸道的危害。【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赡: 充足。句意: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之:这。句意:这都是类 似偷窃的行为。C于:介词,和,跟。句意: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 深:动词,深刻理解。句意:深刻理解了诗经而又专长研究春秋。D其: 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故选A。16 .本题考查学生

8、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从孔子逝世之后,诸子百家 各自利用他们的见闻著书立说,而都没有真正探寻到孔子学说的源流,所以他们 的言论有没有都不重要。可是像孟轲,可以说是深刻理解了诗经而又专长研 究春秋的人。“孔子没”为主谓结构,“没”后不跟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 除AC; “诸子”为“著书”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B。17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应主要关注其仁义思想”错误,根据“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 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 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可知,苏轼认为研究孟子应主要关注思想

9、论述领域。【参考译文】甲(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 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 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 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 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 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 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 谁还能抵挡您呢?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

10、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 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 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 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 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 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 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 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 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

11、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 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 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 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 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一 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 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 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 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

12、情乙春秋一书努力在细微的事件之间,揭示历史的是非疑惑,深刻剖析了历 史上一些绝对不可重演的行为。不看诗经就不会了解建立王道的容易;不看 春秋就不会知道建立王政的艰难。自从孔子逝世之后,诸子百家各自利用他 们的见闻著书立说,而都没有真正探寻到孔子学说的源流,所以他们的言论有没 有都不重要。可是像孟轲,可以说是深刻理解了诗经而又专长研究春秋 的人。他讲的道理从粗浅之处开始而在细微之处达到了极点。宏大到天地之间、 传播于四海之内,毫厘之间的细小的事情有所论述。非常地广泛而没有出现漏洞, 相当地细密而不能出现谬误,这其中必定有他一定的信念,而后世学者们可能还 没有理解。而且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

13、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 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 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士大夫们说一些自己不该说的话,是 为了用这些话谋得某些利益;而有些该说的话不说,是以这种不说话的方式得到 利益。这都是类似偷窃的行为。”唯有不求得到私利而言行,世间的“义”才能 成为不可用尽的财富。唯有世人们都认为那些喜欢说不该说的话或者该说的话不 说的人,其罪与偷盗一样。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 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 都有所论述。鸣呼,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 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