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同步课堂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同步课堂文献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同步课堂文献综述【摘要】教育公平性的实现是我国在教育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战略性问题,在城乡教育差异的问题上,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是削弱这个差异的根本原因,而同步课堂便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同步课堂的概念、应用方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同步课堂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关键词】同步课堂;教育公平;资源共享一、前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主要存在于边远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属于我国教育的短板。这些地区在教育资源上有许多欠缺,导致其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上隐性教育
2、资源上的差异、优秀师资之间的差异、自主创造优质资源能力弱。可以通过输入教育资源来尽量减弱这种不平等现象,因此同步课堂成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削弱教育不公平现象的重要方式。二、同步课堂概念当前对同步课堂涵义的界定,从课堂教学模式角度,王成端,顾玉林提出同步课堂是基于网络技术与直播教学平台支持下,实现本地课堂与异地课堂同步互动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范式;从协同与交互视角,以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郭炯、杨丽勤认为同步课堂是本地和异地学生同步上课的一种远程网络协同教学模式,由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协同配合,目的是
3、通过协同互助,帮扶薄弱区域和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从整体教学系统视角出发,林桂平则认为同步课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进行视音频实时互动教学,可以实现教学名师在网上进行远程实时的直播互动。这种教学系统可以有效共享区域资源,进而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由此可见,无论从什么角度,信息技术和网络是实现同步课堂的基本途径,而同步课堂所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给偏远地区的学生,缩小地区教育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能力的全方面培养。综上我认为同步课堂应以课堂教学模式的的角度出发,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协同交互的目的,将中心学校与偏远学校相对接进行优质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学
4、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偏远地区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三、同步课堂应用方式同步课堂是“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结构性缺编、教育质量薄弱等问题,是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扶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今,同步课堂在教育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已不再只是解决农村教育不公平这一方面。它还逐渐延伸到高校跨校同步教学,中心校间教学教研,跨文化同步教学等多种形式。(一)城乡异地同步教学马宇航、杨东平在探究城乡学生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演变轨迹与路径分析中对三类群体,城市学生、县城学生、村镇学生,以时间轴划分为三阶段,分别描述三个群体的高等教育机会
5、并进行比较(如图1)。由此可见,城乡教育均衡问题是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最早的同步课堂应用于城乡异地同步教学,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这种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学资源较强的城市中小学作为本地端,以教学资源较弱的乡村中小学作为远程端,帮扶薄弱区域和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育扶贫。例如,成都七中将其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实时同步到我国西部边远地区的薄弱学校,不仅缓解了这些薄弱学校教师资源不足的困境,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画。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则是直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优质教学资源给资源薄弱学校,然后由资源薄弱学校的教师使用这些资源来完成具体
6、的教学活动1这种模式更加突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于教育均衡化的意义。孙佳等则从城乡学校校园文化共享的视角来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认为城乡校际文化的交流能够为同步课堂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王忠华研究团队对咸安同步课堂试验区进行了调研,案列研究表明,同步教学过程中存在城乡异地师生、生生互动较少等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通过划分单位课时和利用微课进行辅助的方法来增加课堂师生互动,为城乡异地同步课堂后续开展提供有效帮助。高丹阳研究团队对河北省保定市区的H小学和该市管辖的T村小学开展的城乡异地同步课堂进行了调研,案列研究表明,在双方充分的准备下,双方学生在学习参与度方面的表现令人满意,尤其是乡村学
7、生的英语口语发音有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45.00%1980-19891990-19981999-2008一村、镇一县城T-城市(地级市以及上地区)40.00%35.00%30.00%25.%20.00%15.00%10.%5.00%0.%图1城市学生、县城学生、村镇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百分率(二)高校跨校同步教学中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大学建立大学联盟,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推进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中共十九大强调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原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认为促进教
8、育公平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基本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生命线,并强调“我们既要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发展差距方面补短板,又要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做加法”团。目前,高等教育扩张规模和高校所在城市的发展水平制约了高校教育公平化;高校之间、甚至同一高校的不同教师间交流匮乏导致优质资源无法流通、优质教学方法无法推广。与城乡异地同步教学相对比,高校跨校同步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教育扶贫还有实现各个高校间进行学术交流,资源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作为本地端的高校与远程端的高校相对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学科知识并进行学术探讨。除了国内高校之间互相结对,国内高校也可以与国外高校进行结对。()中心
9、校间开展校际教学教研“中心校与中心校结对”是指中心校与中心校结为共同体,学校之间利用同步课堂共同开展网络研修,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以“合作、联动、共享”的方式,聚焦教育教学问题,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中心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黎兴祥在“1+2”混合式学习联动中提到,以县(区)级名校名师的优质资源为镇级中心校培养各学科的种子教师“3利用网络进行网络研修、教学研讨,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方法。严友田介绍孝感市名师“1+X”同步课堂以中小学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授课者的异地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实现
10、城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和实现孝感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由此中心校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四)跨文化同步教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分重要的战略方向跨文化同步教学致力于让学生置身于多文化的国际氛围中去交流学习,杨俊峰团队进行了跨文化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实践,邀请了国际最知名的12位教授为J专业的博士/硕士生授课,在课程结束后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发现学生很喜欢此类国际课程,从实践中我们看到让国外知名教授为我国学生授课,可以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协作的能力,为
11、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可能I。四、同步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一)同步课堂高环境要求同步课堂是基于网络开展的教学模式,同步课堂环境要具有教学性、技术性、经济性。为满足教学性和技术性,则需要开展同步课堂的中心学校的师生与小规模学校的师生相互看见听见,使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能参与班级授课中听讲、答问等基本教学环节例如湖北恩施武商小学(中心学校)教室如图2所示与店子槽教学点(小规模学校)同步教室场景如图2中的(1)所示。使同步课堂讲课声音洪亮,影像清晰流畅,互动无卡顿。为小规模学校配齐开展同步课堂的设备也是重中之重,才可以基本实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目标,小规模学校的师资短缺所带
12、来的压力得到很大缓解。图2恩施武商小学(中心学校)主播教室场景(二)忽视师生差距刘一丹针对城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的对比研究例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城市地区测试成绩平均分明显高于乡村地区(见表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在进行同步课堂之前中心校与教学点学生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便存在差异,中心校教师只以中心校学生为主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忽视教学点学生的学情差异便,那么同步课堂的效果便微乎其微。因此,中心校教师与教学点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中心校学生与教学点学生之间的差异,若差距过大,中心校教师可以考虑开展一段时间的专递课堂,对教学点学生进行“补课”,在中心校学生与教学点学生的差距缩小之后,
13、再实施同步课堂*味找.用.O表1城乡总体成绩对比城乡总体数据1(1)教室前端液晶显示店子槽教学点实况,当主讲教师走下讲台时,从此屏查看店子槽教学点学生的状态;当店子槽教学点的学生发言时,武商小学的学生也从此屏上观看店子槽教学点的同学;(2)教室中部液晶显示店子槽教学点实时视频,当主讲教师在讲台上时,从此屏查看店子槽教学点学生的状态;(3)电子白板上显示课件。地区人数平均分标准差标准误差城市13440.880612.317871.06410乡村14237.521112.379191.03884()课后缺乏沟通互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老师课后针对性指导问题解答是教学过程中不可获取的一环
14、,那么同步课堂不仅仅只停留在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上,对于同步课堂来说,线上直播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而已,应在同步课堂教学过程完成后,应根据学生(尤其是远程端学生)的成绩和平常反馈,作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调整,一方面可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同步教学效果。Wuensch等发现学生认为在个性化和方便性等方便网络学习优于传统面对面学习,在和同学沟通、和教师交流以及学习复杂的学习材料的时候,传统面对面学习优于网络学习卬。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该进行更多的拓展,适当安排线下课程,让异地师生和生生真正的面对面交流;线上同步直播和线上论坛结合起来,弥补线上同步交流的不足,在线上进行充分的答疑和交流
15、。(四)教学点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2023年下半年,嘉善县作为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全面铺开“1对3”同步课堂。沈敏燕根据该工程梳理教学中出现的四大问题,其中包括主课堂和分课堂沟壑分明以及主教作用和辅教作用发挥不均,这两个问题其实均指向了教学点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城镇学校的学生与上课教师在线下面对面学习,学习热情比较高昂,“主角”意识强烈。而对接点学校的学生与上课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学习热情相对弱化,“配角”意识凸显。这就形成“主课堂热热闹闹、分课堂冷冷清清”的教学状况。整堂课中,主讲教师呈现“绝对权威”,只有在需要网络那端学生回答的时候,辅助教师才会辅助指名学生回答。在混合同步课堂中,
16、教师在授课时经常容易忽略或遗忘远程端学生的存在1231O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有意地提高与远程学生课堂交互的频率。同步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以增强学习者学习体验,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为目的I,要有理想的交互情境,明确的活动规则,还要保障学生具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能够获得反馈皿。所以在开展同步课堂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将两地学生进行混合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以学生为中心,让中心校与对接点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公平对待,而不是主导教师的绝对地位,提高教学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此之外,营造数智融合驱动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和互动感,有研究表明,教育智能体所特有的模拟社会性交互功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表现阎。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教育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