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志体例章法的继承与创新.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41189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山志体例章法的继承与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山志体例章法的继承与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山志体例章法的继承与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山志体例章法的继承与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山志体例章法的继承与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山志体例章法的继承与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山志体例章法的继承与创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黄山东麓的歙县,清代有位著名文学家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因山水想得意文章。如何将山水收之案头,做好山志这块得意文章,笔者思考已有时日。笔者认真研读了1988年版黄山志以及其他新编山志,并结合司空山志的编纂实践,对新编山志体例章法产生了不吐不快的想法,现述之于后,供修志同仁参考。一山志篇目结构的继承与创新地方志篇目自古以来大都采用纲目体,山志尤盛。1988年黄山书社出版的黄山志是获得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的志书。由于出版最早,因而黄山志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轮山水志的样板之作,后来出版的山志体例篇目与之大同小异。这本具有代表性的黄山志为了创新,篇目一改传统,采用了章节体。说

2、是章节体,实际上只有篇章,并没有设节,就直接到条目。现择取一段为例:第一篇,胜景。第一章,名峰:莲花峰、光明顶、炼丹峰、石门峰、天都峰第二章,怪石:吼狮石、龙虎斗、龙头石、醉石、老鹰石第三章,奇松:迎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第四章,云海章下为何没有设节?显然是因为各章之下峰峰独秀,石石怪异,松松斗奇,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联系。如果我们继承旧山志的传统体例,将这种章节体改为纲目体,大类为纲,小类为目,逐个景点为条目,体例结构便成如下样式:景观。名峰:莲花峰、光明顶、炼丹峰、石门峰、天都峰怪石:吼狮石、龙虎斗、龙头石、醉石、老鹰石奇松:迎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显而易见,

3、恢复纲目体,事以类从,纲举目张,条目独立,非常得体,首轮黄山志章节体硬性加上去的篇和序词纯属画蛇添足。重修黄山志恢复了纲目体,而且在志稿评议会上,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但是,从评议稿的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依然没有根本改变1988年版黄山志体例结构的缺陷,也就是说仅仅是从形式上取消了篇和章的序号,反映的内容仍然是松散的,没有整体性,让人看不到景区的整体形象,应验了那句俗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看起来是个内容问题,实际上是体例问题,即形式没有做到为内容服务。如何克服这个问题?笔者与会的书面意见就提出将“旅游事业下的主要景区移到风景名胜(即景观)”之下,先综述景区,后分述景点,这样综分结合、点

4、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个体。此外,笔者心中早就酝酿着另一种方案。笔者原在编纂司空山志时,曾读过明朝人写的司空见闻录,该书结构上将司空山按5条上山路线编写,采用一线串珠的方式,将沿途景点按线路和方位记述,整体性非常好。当时设计司空山志篇目时就曾想以这古老的5条路线设置篇目,但考虑到志书横排竖写,之前又没有看到任何一部新编山志是这样的结构,就没有付诸实践。没想到在黄山志稿评议会上,笔者无意间发现T分民国22年(1933年)庐山志篇目复印件,该志的篇目就是按旅游路线设置志体的,如纲之二:山川胜迹,下分山北第一路、山北第四路、山南第一路、山南第七路。回来后,笔者购买了该版本的庐山志,发现这种篇目形式正

5、与司空见闻录的结构一样,采用一线串珠的形式记述景点。欣喜万分,终于找到了早就想运用的一种山志体例形式佐证。今日之山志体例如何设计?重点在于整体反映景观面貌。笔者认为应博采新旧山志体例设计之长,可以概括山志体例设计的四要素:一是点,景观分点;二是类,景点分类;三是片,景点分区;四是线,景点分线。点是记述的核心,是志书条目的主体。根据不同的山形结构特点,可以形成三种体例形式:一是景点归类式。有的山体规模不大,小巧玲珑,所有景点都在T景区,就可采用景点分类式,将景点分为石、松、洞、泉等类别,事以类从记述。二是点面结合式。有的山自然分成几个独立的景区,规模宏大,则应先分区,后分点,或先综述景区,后分述

6、各个景点,组成点面结合体式。三是点线贯通式。有的山景点自然形成线状,即使不是线状,任何游览区都是有游览线路的,按线路设计体式,非常适合读者和游览者的思维方式,按旅游线路一线串珠记述景点,景观整体形象将清晰鲜明。二山志行文宜用“快笔大凡自然风景区都是大自然大手笔形成的,修志者将其收于案头,同样需要大手笔以真方法做真文章。黄山志概述说:狮子林前旧有一联: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意为黄山之美,非言语所能表达,只有身临其境,才识人间真有此奇景。描述黄山的文字,都没有达到“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文出景生,山等同辉的境界。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修山志如何使用穷峰峦之形胜,尽烟云之变态”的行

7、文走笔方法,做好山志这块大文章。古代方志理论多以志书序跋的形式来论述。修山志用什么笔法,历代编修的黄山志序跋均有所论及,其中清代王士祯作黄山领要录序说得最为精彩:志者,史之属也。志录山水与史录人物虽各有体,然人物、山水皆有形有神。如何懒陆录传神,以庄笔为之,则郁而不畅。惟以快笔写之,旁见侧出,则飞腾耸峭,举无遁形而神理出焉。史家快笔,千古推子长。假道云泉,借资松石,安在不可传其神于阿堵乎?.于鼎之录黄山也,别出机杼,别具丘壑,一洗志家格套之陋,驰骋纵横,任其笔之所之,而情理以生,惟其快而已!王士祯从于鼎黄山领要录行文走笔的风格中总结出修山志要使用“快笔,而不能用志家格套之陋的庄笔,不能不认为他

8、说到了修山志的“领要之处。自清代以来,修志就存在文笔与史笔之议,典型代表就是章学诚说的忌妆点名胜,他反对用文笔修志。章氏此言影响颇大,后世修志多采用史笔,述而不作、述而不论。其实,章学诚的理论是从编票省通志、州县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忌妆点名胜”是反对那种硬性拼凑八景、十景,附会风雅之笔法。章氏没有编过山志,如果他编过山志,或许不会拘泥于史笔。因为史笔修山志,就如同王士祯所说的以庄笔为之,则郁而不畅,难以描形状物传神。王士祯提出用快笔,何为快笔?并非专指“文笔,他所推崇的是史家快笔,干古推子长,即司马迁的“快笔,实际上这种快笔就是史笔+文笔,史实与文采并扬的史记之笔法,具体而言就是语言节奏明快,

9、描述准确生动,气势纵横驰骋。1988年版的黄山志,无论是体例还是章法,基本上如王士祯所言,落入“志家格套“。体例上小附录多,如黄山志第三章奇松附考:黄山松的特征和命名,第四章云海附录:云海的成因与规律,第十一章地质地貌附录:关于冰川说的学术争鸣,第十三章植物附录:植物垂直分带特征,第十四章动物附录:动物的区系分带,第二十七章黄山画派附录:黄山画派的形成与发展小附录随处可见。重修黄山志稿一反过去体例形式,将章目体改为纲目体,删去诸多章下的附赘,将小附录内容大多纳入正文记述,增强了志书的著述性,这是体例设计上的一大进步。从章法上看,重修志稿与1988年版黄山志相比,笔法上大有改进,不拘泥于述而不作

10、、述而不论的修志观,许多景观都采用了描述和赋比兴的快笔手法。如飞来石,首轮志书运用典型的述而不作的庄笔,仅仅记述了石头的方位、高宽、重量和黄山三处飞来石的方位,干巴巴的几行字毫无生气,甚至石上刻有画境二字都没有述及。本次重修的志稿,“飞来石一目就写得非常丰满,不仅有方位、高宽、重量等基本要素的记载,而且增添了描述的笔法,从侨口东北向南观看像仙桃,又名“仙桃石,故1987年被电视剧红楼梦选作片头景。从东向西看,飞来石又如一身披袈裟的老僧,正低头耸肩俯瞰西海大峡谷,故又名老僧探海。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比兴一番之后,作者意犹未尽,又引用明程玉衡的一首诗锦上添花。景区解说通常是戏不够,神来凑。飞来石的文字

11、也有山海经的遗风,记述了此石旧传为女蜗补天时所剩下的一块石头。但志稿没有过分渲染神话故事,传说一笔带过,内容更加注意科学性,用较长的篇幅从地质科学的角度记述黄山花岗岩构造节理发育,由于两组近直立节理和一组水平节理的切割裂解,形成了长方柱体的飞来石雏形由于风化剥蚀、冰川流水和重力崩塌,四周岩块逐渐剥离脱落,接触面也越来越小,最终形成了兀立于高座平台之上的飞来石奇观。这就是修山志行文章法的成功之处,既有景观基本状况的记述,又有不同方位生动形象的描述;既有诗词歌赋的引用,又有鲜活史实的陈述;既有神话传说的点缀,又有地质构造奇峰怪石的申论。这种笔法正是王士祯所推崇的“文笔+史笔的快笔写法。三山志概述宜

12、用散文体概述在志书中享有的地位之高、编纂的难度之大自不待言。山志概述是山志重中之重,但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未见到非常理想的山志概述。仍以重修黄山志概述为例,共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命名由来、地质成因等简况;第二部分介绍黄山的峰峦、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动植物资源等自然景观;第三部分介绍黄山的宗教文化、古代建筑、摩崖石刻、黄山画派、游山名人、传世佳作等文化遗产;第四部分介绍黄山开发史上四个重要时期的发展历程;第五部分介绍黄山的规划管理、资源保护、基础设施、旅游经济、文明创建等景区现状;结束语总结黄山自对外开放以来所获得的荣誉,提出黄山今后的发展方向。与1988年

13、版概述相比,内容增加了近T吾,保留了原有自然和历史方面的内容,增加了“文化遗产”和景区现状等内容,较好地体现了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从结构分析,本概述是采用全志钩弦提要的”分志浓缩体,亦称拼盘体”。按浓缩体标准评判,此概述应属于成功之作。从尽善尽美的角度来分析,概述的笔法还没有脱离志家格套,依然是1988年版庄笔手法。正因以庄笔为之,则郁而不畅,导致概述生动不足,形象不显,特色不彰。加之内容庞杂,读后令人不知所云,如坠黄山雾海。如何写好山志概述,当然要提倡王士祯所说的快笔,但是笔法是受体例章法限制的,要想改变现有概述风格,首先要对体式重新改造,否则大手笔也无用武之地。

14、因此,笔者认为修山志套用修行政区域志的方法必然走不出粗浅平淡的志家格套,尤其是山志的概述,要将过去套用行政区域志的浓缩体概述,改为符合自然风光特色的散文体概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散文体的概述,才可尽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赋山水笔底千秋;只有散文体的快笔,才能够云横九派,浪下三吴,使景观跃然纸上;只有散文体的文风,才不需要辞藻堆砌,字字珠矶,就可以用素浅的衣着裹着令人激动的灵魂,准确的白描更能够抖出不同凡响的精气神来。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方志曾介绍并全文刊登了陕西省佛坪县志散文体概述。县志都能使用散文体写概述,山志更可以用散文体写概述,不仅可以,而且散文体概述应当是山水志之

15、首选。四山水景观成因应重科学轻传说奇山秀水,浑然天成。由于文人的附会风雅,或者是旅游宣传者的故弄玄虚,总是将山水景观成因蒙上神话色彩。有的神话是美丽的传说,如云南大理的赤诚斩蟒和蝴蝶泉;有的是鬼怪传说,如新疆的喀拉斯湖水怪;有的是象形巧合的传说,如许多大山都有飞来石、一线天景观,大都说成飞来石是从哪里哪里飞来的,一线天是某某鬼斧神工劈出来的。这些神话传说古今中夕我不鲜见,旅游部门编写导游宣传材料可以如此增强神秘感,修志则不行。志书可以吸收部分神话传说,但更应重视以科学为基础,记述景观真实成因。山水志可以点缀一些神话传说,但不能滥收,要有高标准。笔者在主编司空山志时,就力排众议,拒绝使用一个传说:司空山北有个叫白帽镇”的地名,传说一位名叫余谷璋的乡绅被明皇朱元璋诏去用毒酒赐死,余回家乡走到一条河边浑身发麻,上到山岭就死了。当地老百姓披麻戴孝一片白帽去接余谷璋,于是就产生了麻滩河、停尸岭和白帽等一连串地名。笔者一查民国25年(1936年)太湖县志,上面的确记载了余谷璋其人,但没有被朱元璋诏去及白帽的故事。志书记载这个地方到处生长一种芒草,地名原叫白芒镇,方言白芒与白帽音相近,地名演绎成白帽镇;山岭上有座广佛庵,是尼姑为了施茶给行人提供休憩的地方,在岭头上修建的一座茶亭,故山岭就叫做亭子岭,至今还是这样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