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诊疗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诊疗护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皮肤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诊疗护理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11ergiccutaneousvascu1iti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炎症性皮肤病。青壮年好发,发病时常有发热、乏力及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很快出现皮肤损害,皮损好发于双小腿及踝部,可发展至双大腿、臀部,甚至全身各处。皮损呈多形性,病变过程中可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血疱、结节、坏死及溃疡等。【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可由药物、感染、食物过敏、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2.发病机制主要是IgG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常见的是细菌或病毒抗原或药物抗原与IgG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静脉及中等静脉管壁,造成白细胞碎裂性血
2、管炎,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果血管炎发生在皮肤上,注意表现为紫瘢性丘疹、结节、坏死、溃疡等,如累及肾小球、消化道及关节周围血管,可出现血尿、腹痛、大便隐血及关节肿痛,即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临床类型及表现】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特征性临床表现是双小腿为主的对称、多发性红色丘疹、结节,皮疹出血性,有明显浸润、坏死、溃疡、结痂。【诊断及治疗】1诊断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尿常规和粪常规中,应关注红细胞计数及隐血,这对确定损害非常必要。对慢性反复性皮疹患者,需做血清HBV和HCV的有关检查,部分患者血液中可发现循环免疫复合物(C1C)。此外,本病典型的组织病理表现是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层小血管或中等血
3、管壁纤维素样变性;血管壁及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破碎,可伴嗜酸性粒细胞;可见血栓形成。2.治疗(1)去除病因,如各种细菌、病毒等感染。(2)去除有关诱因,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3)针对发病机制的某些环节治疗,如口服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等趋化因子,减轻炎症反应。(4)对症治疗,如关节肿痛,可口服非留体消炎药等。【护理】1.一般护理(1)环境:居住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2)起居:避免熬夜、过劳,以免破坏机体免疫功能。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选择柔软的棉质衣裤,避免皮肤损害。发病期间应减少活动,适当卧床休
4、息,如下肢肿胀或有溃疡,抬高患肢30,减轻肢体疼痛减轻肿胀。冬季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3)饮食:注意合理饮食搭配,少食辛辣、油腻、海鲜类食物,忌烟酒。多食当季的蔬菜、水果,如丝瓜、绿豆、番茄、西瓜等。(4)心理:指导患者正确认识本病发生、发展过程,避免发怒、紧张、焦虑等不艮情绪,应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行。(5)活动指导:适当运动锻炼,注意不宜久行及久立,避免风寒及潮湿,注意做好防晒。疾病控制后可做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2.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有无压痛、结节红斑、紫瘢、紫瘢性皮疹、风闭、血疱等皮损,是否伴随局部皮温升高或降低。注意
5、询问患者有无伴随肢体疲乏无力、肢体肿胀、肌肉、关节疼痛等情况。(2)皮肤护理:必须在全身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加强皮肤溃疡的换药护理,以促进溃疡愈合,皮肤溃疡处每天按外科换药操作方法遵医嘱使用外用药进行换药,如溃疡处渗出多可按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抗生素或康复新溶液局部湿敷,每天2次。同时定时变换体位,尽量避免溃疡处受压影响愈合。(3)治疗的护理:经治疗和护理,患者下肢皮肤溃疡好转后出现黑色结痂、暗红色皮疹、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并瘙痒,可按医嘱使用合适的外用药。指导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避免用手抓挠和接触过敏因素。在病因祛除后,经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皮疹消退,皮肤红、肿、痛消失,部分患者皮肤遗留色素沉着,需做好患者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