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 写 @ 必 修2第20课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默 写 @ 必 修2第20课公开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默写必修2第20课学校:姓名:班级:考号:I.东欧剧变(1)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这些国家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起到推动作用。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O(2)结果:19891992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或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1)成就一,中华
2、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口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2)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3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国家。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一,造成国民经济比例
3、失调。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4 .苏联的改革(I)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改革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评价经济注入了某些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没有突破,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政治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改革: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
4、善管理、提高效益。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效果有限。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3)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经济改革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承认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政治改革取消领导地位,放弃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5 .“福利国家”(1)概念:指国家通过构建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2)影响积极: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一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
5、用。消极:增加了国家O(3)演变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一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6 .国家的宏观调控: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为核心。7 .发展问题出现的原因(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3)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8 .决策: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6、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9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表现(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所谓“”的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10 .亚非拉国家地区面临问题调整及结果亚洲过分依赖,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拉丁美洲过于依赖,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非洲是发展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参考答案:1. 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2. 1949年10月I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两弹一星物质基础3. 人民民主苏联模式4. 农业市场计划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修修补补市场调节苏共社会主义多元化5. 社会保障社会稳定财政负担减少6. 国家干预7. 发达国家边界政策8. 改革开放9. 服务业中间阶层10. 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出口贸易和外资最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