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林场工作总结经验做法优秀先进事迹:无私奉献造就传世绿色财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6林场工作总结经验做法优秀先进事迹:无私奉献造就传世绿色财富.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6林场工作总结经验做法优秀先进事迹:无私奉献造就传世绿色财富这里是三山交汇的地方;这里是号称第一屏障的群山腹地;这里是有着省生态建设一面旗帜的林场主战场山高、坡陡、干旱、少雨、风大、沙化在这样的地方造林,成本高、成活率低,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和困难,省市务林人知难而上、迎难而上、克难而上,不降标准、不减规格,持续发扬钉钉子的工匠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造林难题历经20年的苦干实干,林场务林人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百万亩林海,在东西长255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坝头沿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65万亩、封山育林42万亩,筑起了一道乔灌木结合、多层次立体式的生态屏障,为京津阻了沙源、涵了水源,为当地增
2、了资源、拓了财源,为改善市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里,诞生着奇迹,创造着辉煌,镌刻着未来格局高瞻远瞩展望绿色未来曾经,坝头沿线是一片荒山秃岭,而今,这里如鬼斧神工般地在营造起一道百万亩的防护林带,构建起防风沙涵水源的生态屏障,绵延数百里的坝头,一道巍峨的绿色长城横空出世,飞虹般地镶嵌在大地。这得益于林场始终坚守着“绿了荒山白了头,誓还绿水和蓝天”的不屈精神。党的大以来,林场立足“两区(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抢抓三大历史机遇,围绕已经建成的10个10万亩示范区和横贯区项目内的路、高速公路,按照省”再造三个林场”项目建设规划(2017-2023年),五年新增人工造林10万亩。
3、重点打造“一连二带三示范”的绿化精品工程建设。一连是将10个10万亩示范工程区连接成片,打通死角,见缝插针、查漏补缺、完善提高,进而形成规模集中的百万亩浩瀚林海;二带是建设路、高速公路景观带,把项目规划重点安排在已经初显生态旅游产业的路和高速两侧,丰富树种,以绿见景,实现“绿化、彩化、香化”,为发热的生态旅游再添人工造林新景观,助推生态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三示范是建设光伏林业、碳汇林业、林业产业三个示范区,重点抓好分场、赤城分场、分场碳汇林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分场光伏林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分场、分场冰红果经济林示范区以及万全分场蛋白桑经济林示范区的建设,由单一的生态林建设转为具有生态效益、经济
4、效益相结合的现代林业格局,推动林业产业体系的融合发展。在项目推进上,林场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四高原贝1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组织验收的”五统一管理办法,严把“设计、整地、苗木、栽植、验收、管护”六关,山、水、林、田、路、草综合布局,做到“发展与保护相结合、造林和管护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的模式。林场根据项目区多在赛事核心区、旅游景观区、重点通道等第一可视面的特点,在项目谋划上,引入新思维,突出高标准,探索新模式。缜密科学的规划设计、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可行到位的工程措施、完整成套的管理体系,确保了林场建设的每一处工程,都能经得起时间
5、的考验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均居全市前列,成为市“两区”建设的样板工程。细节精益求精造就生态奇迹造林工程好比一场战役,要想打赢这场战役,不光要靠时间的积累,更需要智慧的沉淀。林场上下全体工作人员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越过重重障碍,让如今的林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一支完整的管理队伍,解决“如何管”的问题。相关县区组建了林场分场,配置了场长、副场长,抽调得力人员充实了管理机构,全权负责本县范围内林场项目的实施。各分场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相继组建了31个作业区,实现了总场一分场一营林区一作业区的运作体系。一套合理的科学布局,解决工程“如何摆布”的问题。林场始终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施工高质量,实
6、现高效益”的工程建设原则。坚持“重点工程做示范出精品,一般工程保合格,整体工程上台阶二多年来,林场重点围绕窗口地带、干线公路、旅游景点、河流源头重要地段,合理安排项目,连接新旧项目,增大规模效应。同时在每年的工程建设中始终把“省级、市级、县级”三级示范工程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牢牢把在手上。一个独特的营造林机制,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要造林首先就得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为此,林场逐步探索出了一个独特的造林机制。一一四级联营造林。建立总场、分场、乡镇、村四级联营合作造林,全面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用地问题。这一造林机制完成143.6万亩。一一总场直接承包造林。林场总场承包工程区所在村的宜林荒山,
7、直接组织造林和经营。累计完成荒山7万亩。总场与村合作造林。为调动工程所在村造林的积极性,林场与工程所在地村实行合作造林3.2万亩。工程区所在村提供宜林荒山,林场投资、组织施工。一一与国有林场联合造林。林场积极与国有林场联合造林3.6万亩。把国有林场的宜林荒山,作为工程的战场。既解决了国有林场造林资金短缺的矛盾,又加快了国有林场造林绿化步伐。支持非公有制造林。为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林场按照“谁承包、谁造林、谁拥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村民带头承包荒山进行造林7.6万亩。一套过硬的制度,解决钱“怎么花”的问题。多年来,林场建立了工程法人责任制、
8、招投标、工程监理、检查验收、按工程质量兑付工程资金等制度,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措施。层层监管,单独建账,保证所有资金全部用在工程建设上,实现了资金效益最大化。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解决“怎么造”的问题。坚持科技造林,大力实行容器苗造林和“看天植树”“就雨造林”,有效解决工程区造林缺水问题,保证苗木成活率。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解决“如何管”的问题。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逐级签订防火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防范到点、应急到位。同时,大力推行公司化专业管护模式,实现森林管护市场化。坚守无悔奉献铸就“绿色功勋”20年的艰苦奋斗,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了荒山、绿了荒漠,也绿了人们生存的家园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9、,需要付出怎样的辛劳才能换得这样的成就?林场的工程区都在坝头沿线的深山老岭,上下落差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这样的区域造林异常困难。可偏偏有一群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凭着一股子“聚劲儿”,让一棵棵小树苗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林场人长年累月坚守在大山深处,每年10月15日一过,就深入实地,一沟一沟规划,一坡一坡设计。大地解冻后,在大山脚下搭起帐篷,和施工队同吃同住,一坑一坑验质量,一苗一苗盯栽植。一年365天,他们有200多天都是在造林一线度过。长期的爬山上梁、风餐露宿,造就了一支不畏艰苦、敢于创新、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务林人队伍。在造林质量上,他们不断完善和丰富造林与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树种结构,提升生态建设水平,为全市造就了一笔传世的绿色财富。他们顺应时代潮流,把单一的造林拓展为绿色产业,在大地上浓墨重彩般地绘就出一幅神奇的画卷一望无际的林海,镌刻着一份“绿色功勋”,这是他们用心用情搭建起的民心工程。市林场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全国十佳林场”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