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65984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教学实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语十那么?教学实录一、课前激趣,融洽师生关系师:上课之间,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各自的身份。你们的身份是什么?生齐答:学生。师:我的身份是什么?生齐答:教师。师:按照传统的观念来看,你们“学什么?向谁“学?我”教什么?“教给谁?应该是很好答复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开展,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你们不仅应该向老师学习,而且更应该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并且不但要学知识,而且更要学方法、学习惯、学做人。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今天的老师已只能作为大家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存在了。希望我们今天能够彼此引导、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好不好?点评:“引导者

2、、合作者、促进者及“彼此引导、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几个词语,点明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一下子拉拢了师生的心灵。为后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

3、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奉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生齐答:有兴趣。【点评:从中国悠久的历史谈起,点出孔子及论语,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师: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局部章节?论语?十那么。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根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那么?。(生放

4、声朗读。)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那么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生齐答:孔子说。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多媒体出示“作者作品读书卡。)讨论交流,填“作者作品读书卡。)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他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

5、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生4: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誉为“贤人,文中说到子路、子贡都在72位贤人之列,孔子去世了,这些人为他守了3年的墓。?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书,由假设干篇组成。全书今本486章,本文选取了1O章。虽只是一个零头,但也可看出这本书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两个方面:1、关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这样写表达了“古为今用的原那么。生5: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答复两

6、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师:看来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他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可以参看书上的插图。我感觉到的孔子不仅高大、庄严,而且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

7、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点评:注重了方法的指导。用做“作家作品读书卡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地搜集、整理、利用资料,资源共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理解作好了铺垫。)四、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生朗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一生范读课文。)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1:第一那么中的“说同“悦,应读作“yuè;,;第五那么

8、中的“女同“汝,故读作“rti。师:“女在这里为什么读“汝?生2:因为它是通假字。师:什么叫通假字,谁来说说看?师:看来同学们还不太理解“通假字。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的文字是漫漫开展起来的,最初没有这么多字,文字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说话的需要,怎么办呢?就用一个字来表达多种意思。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教师举出“莫漠暮具体讲析)。实际上,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已经接触过,是哪篇课文中的哪个字?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的“强同”僵。师:好,大家不妨将刚刚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多媒体出示“难字难词读书卡刚刚大家由一个例子联

9、想到其它例子,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生4:举一反三。师:你知道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吗?生5:孔子。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多媒体出示“难句理解读书卡)生摇头晃脑地读。)师:刚刚,我看见同学们在下面读得摇头晃脑,听起来很有韵味,谁上台来摇一摇呢?生6:(摇头晃脑地)朗读第1那么。师: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镜,就更像老先生To生7:(

10、踱着方步)朗读第3、4那么。师:他是一个踱着方步的孔子。师:我们一起读一遍,好不好?生齐读。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生8:前几那么比拟好懂,第八那么意思我不太理解。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帮他讲解一下?生9:曾子说:“土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那么中有一个“弘毅,可用换字方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方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的人,我们要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

11、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中的许多词语早已被我们所熟知,我们常常把它称作什么?生10:成语。师:大家能不能从文中再举几个例子?生11:温知知新。生12:见贤思齐。生13:学而不厌。生14:循序渐进。师: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多媒体出示:?论语?与“成语读书卡)。?论语?是为现代奉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来看一看。(网页显示?论语?中的成语。)师: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那么当堂背诵。

12、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而且谈谈你的感受,提出你的问题。生15:(背诵“三人行篇)这一句让我体会到了凡事都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我还提出一个问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什么意思?生16: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师:这样理解还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生17: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师:还有哪些同学来背、来读?生18:背诵“曾子篇)这句话是说:人都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师:刚刚所背诵的这

13、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如果要你分类摘抄的话,你准备怎么分类呢?生19: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点评:在这里,既有学生方法的传授,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说、让学生背、让学生读、让学生谈,时时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五、读后思辨,读出个性见解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为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读着你最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个自我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要探究,就应该先找到探究的钥匙: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

14、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到达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是谁?“知意思是“了解吗?像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大家可以充分展开讨论。(生再读背课文。)生1:我特别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因为我有一些体会。有时候,我不喜欢做一些事,但有的同学硬要我去做,为了不影响同学间的友谊,我只好顺从了。我真想把这句话送给他。师:看来,你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共鸣。下来,你可以与他更深入地交流。生2:我特别喜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因为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我们校门口的牌子上的“每日三问今天,我的学习进步了吗?我的身体进步了吗?我的品德进步了吗?

15、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这样问问自己,那我们就会不断进步。师:看来,同学们理解很深,真正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个性。(点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及自我体验品味、思辨,读出了更多个性化的理解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展现。)六、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活动师:有人说,假设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