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池元吉李晓课件第十一章习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第三版池元吉李晓课件第十一章习题与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十一章习题与答案1 .怎样看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条件和利弊?苏联在进行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之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工业化开始后,随着公有制经济统治地位的确立和五年计划的推行,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和决定。如1926年的改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决定,1927年的国营工业托拉斯条例,1929年的关于整顿生产管理和建立一长制的措施和关于改组工业管理的决议,1934年的关于苏维埃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的组织措施决议,1938年的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条例等。这些决议、决定和条例,虽然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经济管理问题而制定的,但加强国家集中的计划管理是它们共同的核心
2、思想,从而逐渐形成和加强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苏联的上述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具有其客观必然性。从客观条件来说,苏联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并面临时刻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危险。这种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苏联不能不加强中央集权的体制,以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每个时期最紧迫的任务,不能不以从政治和军事方面考虑加速发展具有军事意义的重工业,不能不加强中央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从主观原因来说,对苏联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苏联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上认识不清,犯有急性病,不顾生产力状况强制性地改
3、变生产关系,过早地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企图超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阶段,径直地跨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时,不仅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势不两立,而且认为商品经济也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把消灭商品经济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途径。这种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和排斥商品经济的思想观念是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根源。应该肯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加速实现、对抵制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和实现自力更生,特别是卫国战争的胜利,都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带来的经济生活的高度国家化,资产的高度国有化,管理权限的集中化,管理方法的行政化,资源配置的调拨化,产品分配的
4、无偿化,收入分配的平均化,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畸形和失衡,扼制了经济的动力和活力,形成一种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人民群众的择业自由、劳动积极性和物质文化生活都受到了严重限制和束缚。2 .简述“休克疗法”实施的原因及后果。以叶利钦、盖达尔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之所以选择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1)在政治上避免共产党重新上台执政;(2)向市场经济过渡已经在俄罗斯达成社会共识;(3)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是促使俄罗斯新执政者推行激进改革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4)俄罗斯新执政者在以什么样的速度推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压力;(5)从历史逻辑来看,以叶利钦、盖达尔
5、为代表的民主派推行的激进改革,只不过是承袭了戈尔巴乔夫下台前所形成和提出的改革设想。因此,民主派执政后,从历史逻辑来看,推行激进改革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休克疗法”不仅没有带来人们生活的改善,反而使得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被严重削弱。(1)生产力大幅下降,经济规模不断要缩;(2)经济秩序陷入混乱;(3)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形成寡头垄断。3 .普京执政以来的改革措施有哪些?(1)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或“社会市场经济”;(2)限制寡头对政治的干预;(3)谨慎推行私有化;(4)控制资源出口收入。普京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结束了俄罗斯的混乱局面,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步入了正轨,直到金融
6、危机爆发前,俄罗斯经济一直处于较高的增长速度,普京政府关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目标基本实现。4 .现阶段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是什么?(1)对能源经济过度依赖。迄今为止,俄罗斯依然没有改变资源出口型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这是由苏联时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这一历史性包袱造成的。(2)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均不足。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一直面临着与发展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人口数量逐年递减,特别是处于劳动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致使俄劳动力资源匮乏。(3)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动力。创新和变革应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取决于
7、该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俄罗斯经过近20年的经济转轨,尽管以私有制为主导、以多元化的所有制体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框架逐步形成,但迄今仍没有培育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没有形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阶层。5 .简述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成效及未来发展前景。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持续增长。在经历了2-6年的“转型性衰退”期后,东欧国家逐渐走出谷底,经济开始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经济增长是一种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经济增长,与转轨前存在的畸形产业结构及大量浪费掺杂在一起的增长大不一样,此时的增长更能惠及到全体人民。(2)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东欧国家在转轨后实际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8、,总体生活水平大幅提升。(3)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转轨后东欧国家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加入欧盟的国家劳动力的使用更有效率,呈现出内涵式的增长。尽管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经济内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东欧国家成为了重灾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过度银行化”和“金融早熟”问题;“过度借贷”问题;产业安全问题。东欧国家的上述问题加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东欧经济造成的冲击,特别是导致金融银行部门的不稳健和畸形发展、外资对东欧国家的全面控制以及长期依赖外资而导致的债务等问题。然而在现阶段,这些问题并不足以导致东欧国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也不会导致东欧转轨的终结。实际上,继续寻求可行的经济体制仍是东欧国家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对于东欧国家而言,欧盟的扩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能否利用此机遇进步理顺制度调整、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形成促进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战略将是东欧国家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