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工作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向度.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70237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人才工作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向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人才工作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向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人才工作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向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人才工作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向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人才工作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向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人才工作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向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人才工作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向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创新人才工作助力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向度李燕英(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云南昆明650111)0引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支撑。云南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滇之基”,把云南建成人才聚集之地的战略目标。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关键在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强国战略论述和党中央有关人才工作部署,紧密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制度创新构建更加科学更具效能的人才管理服务体制,以机制创新实行更加开放更具弹性的人才培育引进工作体,以服务创新营造更加和谐更具活力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以渠道创新建立更加精

2、准更具智慧的人才培养管理格局,全面贯彻人才强省战略助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1制度创新,构建更加科学更具效能的人才管理服务体制当前,从云南省情和人才工作实际看,“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制度和政策不够活”是制约人才资源发展、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创造活力的最大障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人才创新、科技创造和治理变革的思想引领,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桎梏,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的人才管理体制。1.1 完善人才工作党政统一领导制度要紧盯到2030年基本建成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到2035年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的发展目标,加强对“人才强省”的顶层设计和整

3、体推进,依托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人才专项工作中长期规划,稳妥推进全省人才制度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工作统筹领导的议事决策制度,梳理整合碎片化、分口化的人才政策措施和办法。从制度制定层面强化对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服务政策顶层设计和目标规划,从制度执行层面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服务、奖励、评价和保障措施,实现项目化、清单化具体管理。1.2 创设高层次人才领衔揭榜制度随着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演进,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体量和社会财富持续积累,更加迫切需要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推动基础科学和科技应用的创新创造。在开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任务建设中更加需要政府主

4、导、科技引领、项目攻关和市场推广一体化支撑。要充分发挥首席开新局、领域专家和技术能手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试行高层次人才领衔揭榜,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突出项目清单、目标导向和绩效反馈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带队伍、溯原理和引前沿的重要作用,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西部之光计划”“西部地区千名学科带头人工程”和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为载体,完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引培支持体系。创新高层次人才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模式,试行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项目经费“不跟项目、跟人走”办法,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驱动能力。1.3 持续推进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

5、理改革根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及时修订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和程序。深化对自然科学研究、数字经济与智慧能源、电子信息、水利交通、生态与食品安全等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职称平台系统性重构。充分遵循企事业专业技术人才岗位要求和发展规律,强化重实绩、重一线和市场需求与公众需求服务导向,针对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和职责要求,简化评审范围、学历资历、业绩成果要求,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1.4 持续深化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改革加快推进事业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增幅和合理薪酬区间,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试行弹性绩效工资增幅和灵活薪酬体系。推动知

6、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建立首席科学家、领军专家、学科带头人、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激励机制。试行“一项一策”“专项专策”,探索推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项目制和协议薪酬制。建立人才发展财政专项和基金,纳入单位和部门绩效专项,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试行用于奖励性、专项性激励支出单独核算和审计,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2机制创新,实行更加开放更具弹性的人才引培工作体系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过程中,关于人才资源争夺的“马太效应”成为边疆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制约人才汇聚,造成人才流失的现实困境。这就要求在人才引培工作中扬长避短,创新引制,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方法改革创新,务求实效。

7、2.1进一步激活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要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发展的市场、社会和政府有机协作规律。首先是在符合人才资源市场配置规则和流动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优势、社会生活环境制定出台人才引进、培育和管理的整体谋划和发展机制。其次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调配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引进、“筑巢引才”等方式,积极引导人力资源企业、新型智库等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发挥行业协会承接人才交流、人才推介、人才培养的主体效能,形成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格局。再次,要适应本地发展要求提出打造人才高地具体举措,构建“人才驱动一产业发展一人才集聚”的联动机制和

8、循环体系。2.2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要继续完善培养人才、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人才引进策略,围绕本地区重大战略布局和重点发展领域(如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疫情防控、沿边开放),编制有关人才引进项目化、清单化目录指南。以“项目引才”提升引才项目工作质量,积极引导支持招商引智、企业引才项目。加大对新兴产业、新业态和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企业孕育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的主渠道、迸发地的作用。健全本土人才培育选拔和激励机制,大力培养乡土人才、技能人才。盘活用好本土人才,大力培养教育卫生、民族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急需的拔尖人才,营造人才辈

9、出、各尽其才的成长格局。着力化解制约人才创新创业的钳制因素和发展瓶颈问题。坚持统筹协调、因才施策,充分运用市场化激励、社会化激励和财政性奖励等综合政策合理解决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过程中股权期权激励、社会认同激励、市场准入通道和荣誉称号表彰等灵活多样化激励措施。2.3 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破解地域性、体制性、身份属性等制度性障碍,积极倡导以实绩、实效作为人才评价的基准法则。健全以创新能力、价值、实效、质量、服务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探索富于弹性的人才评价指标和柔性化科研考核目标。扭转简单以人才“帽子”挂钩薪酬待遇、资源分配的现象,破除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

10、制机制障碍。突出原创导向、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推进科研投入与人才评价改革,为高层次成果和高质量研究夯实支撑环境和工作氛围。简化科研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程序,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3服务创新,营造更加和谐更具活力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强化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转变人才工作方式,厘清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属性,推动人才管理服务工作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创新生态、实现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体系转变。3.1 营造尊才爱才容才的社会氛围在人才建设上凸显各类人才政治上受重视

11、,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做到以人才为本,构建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在强边固防、兴边富民、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辐射中心、沿边开放和示范区建设中放开手脚、甩开包袱、放心大胆干事创业。充分理解和全力保障青年人才的人生出彩、主动参与、共享互信、归属认同和灵活简约等成长愿景。充分增强专业人才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厚植人才成长沃士1O3.2 构筑一体化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服务人才理念,着力解决人才发展中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后顾之忧。通过构筑一体化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便捷性的服务,在住房安居、医疗健康、家庭服务等

12、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是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的关键,以高质量发展吸引、保障和服务人才增量发展,以担当干事创业环境搭建事业平台,不断改善人才福利待遇,积极营造实干苦干奉献干的献身精神、待遇保障和奋斗氛围。3.3 建立优秀人才流动协同服务体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事业平台,有计划汇聚批量高层次人才梯队和研究团队。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合理调整布局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引进和教育结构。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西部定点帮扶政策红利,打造高层次人才流向西部、扎根边疆、振兴乡村的先手棋和基石方。以自然资源禀赋、民族文化特质和地理区位优势,出台“最宽松最实在最优厚”引才政策。吸引科研院所、

13、企业研发中心和社会组织入滇设立分支机构,广泛接收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来滇工作、学习和落户。为适应新时代协同工作、交叉学科、复杂系统发展对人才交流和行业协作的变革要求,建立更加灵活多元的人才流动服务体系,激活人才资源潜能,保障重大领域人才聚合,促进人才协同服务。3.4 探索建立“筑巢安居”人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高品质专家墅院、人才公寓和便捷化租赁型人才周转房建设,提升各级各类引进人才安居货币化补贴档次和租房补贴范围。以“交钥匙”工程建设精装房、公寓房,让引进人才放心、舒心地“拎包入住”。提升周边配套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健康、交通出行、生活消费便利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真正实现人才落户无

14、忧无虑。对入选各类人才计划、承担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攻关任务的专家人才,加大支持力度,在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住房安置等方面享受同等支持政策。4渠道创新,建立更加精准更具智慧的人才培养管理格局激发人才资源增量迭代发展需要因时因势持续发力,精准用力和智慧助力。优化不拘一格,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多样化多元化渠道。在营造人才流入良性空间上需要更加精细化的人才规划和人才政策,而不是简单粗放式的引进策略。在完善人才成长工作环境上需要更加智慧化、柔性化的培养管理氛围,主动解决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以开明向上、精准高效的政策为汇聚的各类人才创造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的条件与空间,确保各种类人才聚得来、留得住、

15、用得好2。4.1建立多层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创新工程和创新培育平台,统筹调配项目资金、科研团队和市场要素资源强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应用推广,实现由政策、资源要素吸引人才向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转变3。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周边人才国际交流和培育。积极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吸收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和先进理念。支持科研院所设置分部联合创建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鼓励各州市、县区积极引入基础研究、合作项目和创新业态。积极推动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创新平台入滇驻滇。4.2 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高质量技能型学院

16、结合本地实际和优势支持“高精尖缺”领域和学科建设,加快构建适应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在新一轮创新探索中培育重大突破的顶尖人才和引领团队。加快“双一流”建设,优先构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双一流”学科专业。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加快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专业紧缺人才。加快高质量应用技术学院建设,扩大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急需紧缺技能人才招生比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渠道。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创新网络在线教育、移动自主学习和按需定制培训优势,为人才自我提升、充电增智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便利条件,全面挖掘和释放人才红利。进一步引导高校按规定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岗位类别、任职资格条件,自主安排、执行用人计划,自主公开招聘各类人才。加强博士后、杰出青年人才与院士工作站有机融合。支持高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