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修改人:李益飞【教学目标】1 .初步感受不同体裁古典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感知诗歌描写的景色,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3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1 .初步感受不同体裁古典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感知诗歌描写的景色,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1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宿建德江【教学目标】2 .初步感受五言绝句的韵律和节奏3 .借助注释理解实词大意,感知诗歌描写的景色。4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基本含义,感知诗歌描写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愁思
2、。【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孟浩然的哪首诗?对孟浩然有哪些了解?预设:春晓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2 .古诗分为哪两类?(介绍诗歌体裁)预设: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绝句五言七言律诗3 .今天,我们将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 .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五言绝句;宿:住宿;留宿在建德江边【设计说明】由学生已学内容进行导入,并补充与孟浩然相关的文学常识。解读课题,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补充诗歌体裁内容学习。二、初读课文,整
3、体把握1 .请学生自由散读古诗,读准字音,划分诗歌节奏与停顿。请个别学生诵读,教师指导诵读节奏、停顿。播放诗歌录音,全班齐读。2 .教师泛读,同学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预设: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客:诗人自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设计说明】指导学生把握诗歌诵读的节奏,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与意境。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 .这样的画面流露出怎么样的情感?用诗中的一个字来回答预设:愁2 .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预设:“
4、日暮客愁新”日暮:傍晚时分客:漂泊他乡的人漂泊异乡的人面对日落之景引发的愁思(一二句:触景生情)(补充作者生平经历: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孟浩然到首都长安,应进士不第,问到故乡,郁郁不乐,过了一两年,乘船东下,借漫游排遣仕途失意)“野旷天低树”: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这句诗写了远望之景,展现出远近的纵深感。“天低树”是诗人的视觉感受,不是实际的情形。“野旷”“天低”衬托出作者孤独无援的心境“江清月近人”: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倒影在清澈的江水中,和船中的人是那么接近,“江清”和“月近”互相映衬,似有一点喜悦,也给作者一些慰藉。(三四句:借景抒情)总结:诗人的“愁”是淡淡
5、的忧愁。追问:如果作者此时身在家乡,与亲友相聚是一幅怎么样画面呢?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总结: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一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怎能不忧愁呢?其实,是人的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啊,怎一个“愁”字了得!3 .齐读诗歌,以悠扬缓慢的节奏读出诗中呈现出的淡淡忧愁。【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抓住诗眼,理解诗句中所流露出的诗人情感,补充诗人生平经历,帮助理解诗人之“愁”。四、小结课堂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
6、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同学们都读出了作者的情感,读出了寂寞之愁、思乡之愁。接下来,让我们回顾朗读诗歌的步骤: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读准节奏,第三步读出情感(首先理解诗歌大意,再抓住关键字“愁”)。【设计说明】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炼诗歌朗读方法。五、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设计说明】在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默写,做好积累。六、板书设计触景生情愁思乡思亲借景抒情仕途失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感知诗歌描写的景色。2 .体会诗歌运用修辞、动静结合的写法。3 .感受作者
7、的惊奇之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知诗中景物描写。体会诗歌运用修辞、动静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惊奇之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在宿建德江一诗中欣赏了空旷的郊野、清澈的江水和天上的明月,给人一种凄清、寂寞的感觉。现在,让我们一洗“愁”态,去感受一场酣畅淋漓的阵雨,去感受一种别样的自然图景。我们将要学习另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诗人苏轼笔下的这场阵雨有着怎样的奇趣。2 .板书课题,请学生朗读,注意读准节奏。提问学生: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3 .课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预设:时间、地点、事件提示:“六月二十七日”是指农历六月二十七日,此时正是一年中最
8、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望湖楼”点名写诗地点在杭州西湖边的望湖楼。“醉书”意为饮酒醉时书写的作品,并非真的醉酒,实际上是似醉非醉的状态。【设计说明】从复习上一首诗歌教学内容过渡到新课学习,解读课题,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体内容。二、知人论世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自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诗歌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期,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组诗五首,此为第一首,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设计说明】补充相关
9、文学常识三、自由朗读,感知大意1 .运用学习宿建德江时总结的朗读方法,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在朗读的同时结合注释领会诗的大意。2 .请学生朗读,纠正字音和停顿,学生示范朗读,教师带读,全班齐读。3 .自由散读,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狂风吹散图雨过天晴图【设计说明】在反复朗读中读出节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四、细品诗句,想象画面1 .四句诗分别对应四个不同的画面,你最欣赏哪一个画面?提示:“黑云翻墨未遮山翻墨”将乌云密布滚滚而来的态势比作打翻的墨水,一场大雨叙事待发。似乎可以听到暴雨来临前的隆隆的打雷声(雨前:有声、动态)“白雨跳珠乱入船:“白”写出雨的颜
10、色,也指出由于雨势之急,原本透明的雨水变成了白色。“跳珠”将密集的雨点比作跳跃的珍珠,写出雨的大与急,展现暴雨的迷乱与壮观。“乱”由于雨大因为雨滴变得十分杂乱。似乎可以听到雨滴重重拍打船只的声响。(雨中:有声、动态)“卷地风来忽吹散”:“卷地”说明风很大,“忽”字说明风来的突然,天气变化之快。似乎可以听到卷地的呼呼风声。(雨后:有声、动态)“望湖楼下水如天”:雨过天晴后无声的静态之美。(雨后:无声、静态)(阅读指导:本诗围绕“奇”字来写,前三句给人动态之感,朗读时宜语速梢快,顿挫有力)2 .男女生分别朗读,全班齐读。【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精彩字词,从动静结合、无声和有声之间切换的角度感
11、受诗歌所描绘的美景。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强化朗读训练。五、课堂总结全诗短短28个字,却把西湖盛夏时时阴、时雨、时晴的变幻莫测刻画地淋漓尽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中色彩对比强烈,同时动静结合,在无声与有声之间切换,令人眼花缭乱。最后,让我们回顾古诗学习的方法,熟读诗歌一一理解诗句一一体悟感情。【设计说明】概括诗歌内容,并总结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提炼诗歌学习方法。六、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这首词。【设计说明】在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和默写,做好词的积累。七、板书设计奇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狂风吹散图雨过天晴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 .初步感受词这种文学体裁,把握与词相关的基础
12、知识。2 .准确、流畅地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词作大意,感知词中描写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3 .通过朗读赏析,把握景物特点以及写景的角度变化,体会词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教学重点】把握词这种文学体裁,理解词作大意,通过朗读感受词所展现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赏析,体会词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在古代文学史上,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上节课我们接触了两首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宋词,领略它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看一看这首词的题目,它的题目形式与诗有什么不同?提示: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这首词的题目,时间:夜
13、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2 .自由散读,观察这首词的结构与诗有什么不同?预设:介绍词的结构、别称、字数、分类【设计说明】解读课题,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体内容,通过观察诗和词在题目、结构上的不同,学习词的有关知识。二、知人论世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今山东济南)。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他的词充满爱国热情,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理想。由于其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隐居江西上饶。(设计说明】介绍作者相关背景资料,积累文学常识,为后续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做铺垫。三、自由朗读,领会大意1 .结合注释,在领会词的大
14、意的基础上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求读通,读顺。2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词的节奏。(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3 .分组赛读。【设计说明】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感受词的意境。四、细品诗句,想象画面词的上片:1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预设:听到了鹊啼、蝉鸣和蛙叫(听觉)(追问:“惊”“鸣”描述了怎样的状态?预设:天气炎热、环境静谴)看到了明月别枝、风吹稻田(视觉)闻到了稻花香(嗅觉)(追问:“稻花香里说丰年”谁在说?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预设:稻花香
15、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蛙声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中,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此欢唱)2.词人将他的所见所听所闻描绘成了怎样的夏夜景象?预设:清幽、静谧词的下片:3.炎热而又幽静的乡村夏夜迎来了一阵雨,词人是怎样描写的?预设:“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追问:怎么理解“七八个”和“两三点”,这是怎样的星,怎样的雨?预设:星的数量不多,数也数的清,暗示云层几乎布满天空。雨点不紧,十分疏朗。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柳暗花明又一村”,匆忙避雨的“我”一时找不到熟悉的茅店的位置,路转了一个弯后茅店就在眼前。【设计说明】抓住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感受词人所描绘的夏夜风光,理解作者因丰收而欣喜的心情。五、课堂小结这首词挑选惊鹊、鸣蝉、蛙声、稻香等富有特色的景物来描写农村风光,又将诗人自己置于景中,不但真切描绘出一幅农村夏夜图,而且表现了预想中农村的丰收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