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蝴蝶的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蝴蝶的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蝴蝶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避、撼、喧、”字,掌多字“雀”的读音。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晰作者以问行文的思路,感受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3 .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提出问题、进行梳理并尝试解决。4 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板书课题,提问激发兴趣1 .出示单元导读页:画面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一个超级大问号)2 .有同学戏称最近的学习是一场场头脑风暴,脑袋上时刻挂着一排问号,看什么都想问个为什么。蝴蝶的家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看看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总结提问角度:关注内容、关注写法)3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跟我们一样脑袋上挂着一排问号的作
2、者。一个满是疑问的人,碰到我们这群满是疑问的人,会掀起怎样的头脑风暴呢?(设计意图: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提问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所以,在课始,借助单元导读页、课题和作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把学生引向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板块二小组合作,掀起问题风暴1结合之前的经验,想一想,如果让你用提问的方式来学习本文,你会如何展开学习?3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小结: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那么,我们就按照大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本文的学习:先初读课文,试着提出问题;再小组讨论,整理提问单,并汇报本组最佳问题。4 .出示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便利贴上记录自己的问题,读完后,请将问题贴
3、到小组问题贴板上。(2)阅读同组的问题,请根据提问角度对问题进行分类,去除重复问题。(3)小组讨论,筛选出本组精华问题,在该便利贴上标上星号。(组员须陈述选择的理由)5 .生自主学习。全员完成后,邀请最先完成的小组和最后完成的小组上讲台汇报小组成果。6 .根据汇报,师相机指导提问策略。(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带着学生一步步学会提问、分类、筛选,这堂略读课便可以让学生试着跑一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学习。展示时选择最先完成的小组和最后完成的小组,可让学生对比感知时间与效果,找到提升合作效率的方法。)板块三集体讨论,直击风暴中心1大家集体投票,分别从内容、写
4、法、启示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2.自面风泰集体比取有价值的三个问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筛选问题,你们完成得很不错。然而,学会提问,只是一个开始,尝试解决问题,才能让你从风暴中心成功驶出,到达新的彼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直击风暴中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预设问题一: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1)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2)这也是作者关心的问题,他是如何去寻找问题答案的呢?引导:文中有几次出现他人的话,可见作者会将自己的问题与他人交流;作者没有只问一次,而是反复追问,不停思考。小作者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问题解决策略。(3)你觉得如何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预设问题二:短短一篇文
5、章,为什么要写12个问句?(1)寻找问句:用横线画出能在文中找到答案的问句,用波浪线画出在文中不能找到答案的问句。(2)指名轮读没有答案的问句,思考:这些没有答案的问句合起来就是一个什么问题?(蝴蝶的家在哪里?)(3)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不只用一个问题,而要写这么多问题呢?小结:作者对蝴蝶的关心正体现在这许多的问题上。他对蝴蝶有多了解,才会有如此细腻的担忧啊!(4)文章好几个自然段都以一个问题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些问题可以互换位置吗?小结:用”可题导的万式员穿全文,在阅读时,更容易诱发读者顺着作者的思路去感受“我”的心理活动。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后一个问题是由前一个问题思考得来,不能互换。
6、预设问题三:课文中的小作者会让你联想到谁?小结:是啊,课文中的小朋友无处不在,他也许在其他的作品里,比如喂,小蚂蚁,他也许在我们的身边,那个舍不得踩死一只蚂蚁的小女孩,那个在花坛边细细观察的小男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关爱小动物、珍爱生命。(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会提问、分类与筛选,最终目的都是要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去解决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既是本课重点,也是对前面学习的总结与延伸。借由解决问题,带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回到文本,探寻作者的思维线路与情感,进而将课内与课外联通,引导学生培养善思笃行的良好学习品质。)3.回过头来再次思考:为什么这些问题是最有价值问题?这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分别让我们
7、有了什么收获?小结:从内容角度提出的问题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的情感;从写法上提出的问题,能帮助我们理解写作方法的妙处;从启发的角度提的问题,能让我们联系起阅读经验或者生活实际,对课文也有更深刻的理解。(设计意图:什么是“最有价值问题“,对学生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感觉。在学完之后,再次回顾和追问,正是让学生更直观更主动地去感受一个好问题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儿。)板块四名言引领,培养质疑精神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在思考的过程中,你便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再来回顾单元导语中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你觉得是不是更懂得这句话里的意思了呢?(设计意图:通过补充的名人名言,及回顾单元导语中的话,再次体会质疑精神在学习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