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经验信息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传工作经验信息汇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宣传工作经验信息汇编目录“三个聚焦”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2抓实五项举措3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实效3用心用情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工作5增强城市历史自信营造浓厚社会氛围6“四举措”让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坎7“四项工程”筑牢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主阵地8聚力数字+”10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开展地10“四举措”培育乡风文明放大乡村振兴精神引领作用地12打造幸福品牌培育文明乡风13坚持创新融合打造特色品牌加力推进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15四项建设持续推动“中心书屋+特色活动”17“文化串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实起来19“四强化四注重”20助推“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取得实效20探索创
2、新志愿服务机制推进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22三步先行延伸文明实践“触角”23三步先行延伸文明实践触角25-1-“四个强化”做实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工作27“三个聚焦”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为党育人政治属性,不断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凝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思想共识,全面展现青少年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聚焦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全市45万名青少年收看庆祝共青团成立IOO周年庆祝大会,聆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工作站建设,依托名师工作室,实现“课程一体化、教研一体化、队伍培训一体化和机制一体化”,高质量做好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抓好XX精神进课堂,发挥课程建设、班团队活动、实践体验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熏陶。聚焦德育实践,促进全面发展。组织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组建青年讲师团,深入学校社区宣讲120余场,受众25.4万人次。组建红领巾讲师团,在全市各中小学以“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开展少先队队课。组织“青春向党奋斗强国”“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团日活动100余场,举办“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青少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引领青少年永远跟党走、奋
4、进新征程。组织“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征文、红色故事讲述、未成专人分级阅读等教育活动,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牢记总书记嘱托,青春奋进新征程”等实践活动,实施“五色”教育工程,推动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立德树人。聚焦典型示范,彰显青春风貌。挖掘选树青少年先进典型,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百名最美奋斗者”“青年五四奖章”“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全市涌现一批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少年先进典型,举办“我和我的祖国”“青春在战疫中绽放”“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事迹分享会”等系列巡回宣讲会,让学榜样、赶有目标。日报社、广播电视台开展“彰显青年担当,凝聚发展力量”“追寻青年
5、榜样,贡献青春力量”等主题宣传活动。青春公众号等新媒体开设“青年榜样”“青春风采”专栏,发布事迹宣传文章超百篇。抓实五项举措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我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德育”体系建设为牵动,融合各方教育力量,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施多元德育举措,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抓牢主阵地一一激活课堂。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庆祝共青团成立IOO周年等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结合不同学段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在全区66所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活动,通过组织线上线下专题学习,召开“童3心
6、向党”主题班会,举行“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主题合唱展演、“新时代好队员学党史跟党走”党史故事宣讲等系列活动,让思政课活起来,推动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入脑入心。建强思政队伍一一名师引领。通过开办思政教师高级研修班,开展“让学生喜欢我的思政课”教学研讨活动,举办“讲好思政课,做学生成长引路人”优秀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主题演讲大会,提升思政教师队伍整体能力水平。深化“三级”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成立德育管理沙龙,建立思政课题组、名师工作室,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思政课程,组建“家长思政讲师团”,开设“家长思政课堂”,聘请公检法机关人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通过整合师资资源,拓展思政途径,助力未成年人打好人生底色,
7、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红色教育一一打造品牌。扎实推进“红扣子”工程,以继红小学、苏宁小学、雷锋小学、萧红中学等一批省市红色基因传承学校为依托,发挥一曼纪念馆、育红小学少年军校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用好黑龙江革命领袖纪念馆、黑龙江历史纪念馆、抗联纪念馆等13处革命遗址遗迹,组织全区12万名中小学生持续开展革命文物参观学习暨“红色地标我打卡”系列活动,大手拉小手组织“喜迎党的二十大,红娃重走抗联路”红色研学社教活动,潜移默化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强化典型示范一一树立标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完善推选宣传机制,持续开展“尊
8、敬师长”之星、“团结友善”之星、“热爱劳动”之星、“勤俭节约”之星、“绿色环保”之星和“刻苦学习”之星等“星级少年”评选,推荐选树6704余名省市区级“新时代好少年”,并将“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作为各级文明校园创建内容,推动活动开展常态化。通过挖掘青少年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使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弘扬时代新风、争做时代新人。营造育人环境一一形成合力。坚持齐抓共管,各有关部门联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教育网络,形成育人合力。依托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利用东北烈士纪念馆、省博物馆等场馆,建立12个思政课实践基地。开展
9、校园周边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充分发挥2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优势,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开展“代理家长认亲”、春蕾助学捐赠等活动,帮助40名困境女童完成学业,营造共同关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用心用情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工作我市将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工作主线贯穿全年始终,在学习研讨、文化活动、文艺创作等方面做好宣传引导大文章,全力营造浓厚热烈、昂扬向上的迎庆氛围。以学习研讨拓宽振兴发展路径。深入推进“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活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思想观念问题检视,找准问题补齐差距,对发展思路和
10、工作目标再完善、再明确。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乡镇、企业等基层一线走访调研,征求基层干部5群众关于振兴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形成专项调研报告80余篇。以文化活动激荡群众爱党深情。以承办全省2023年文化惠民“蒲公英”计划启动仪式为契机,紧扣“喜迎二十大”主题,通过市级带动、县乡村联动,组织基层文化骨干组建多支文艺小分队,有计划、有重点地将文化惠民活动送入乡镇、村屯,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寓教于乐,讲述党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历程。以文艺笔触为党的二十大献礼。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献礼党的二十大的精品力作,农业题材话剧中国粮仓准备就绪,即将在佳木斯大剧院首
11、演;复排的原创抗联题材话剧红雪花,将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为群众送上一场慷慨悲壮的视听盛宴。增强城市历史自信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我市立足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创新开展“增强城市历史自信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不断用历史自信提振士气与信心,提升城市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全面总结历史成就,激发振兴发展士气。系统总结我市在党的领导下,工业、农业、民生、生态、文体、历史等六大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汲取全市各行业、各领域成功应对困难挑战的经验智慧。发挥“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作用,开展城市历史系列研讨,编撰历史文化读本历史要览历史图集等地方历史资料,为增强城市历史自信提供教材支撑。举办大型主题展,让
12、全市干部-6-群众在今昔对比中,感受隼路蓝缕,砥砺奋进的发展进程,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增强城市历史自信,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断丰富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立足于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个工作主线,科学编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利用小说、诗歌、散文、歌曲、戏剧、影视剧等文艺形式讲好历史故事。发挥市话剧团、市马戏团、市戏曲剧院的主力军作用,加大对卜奎风云国之重器达斡尔人大泽鹤恋等重点剧目的扶持力度,开展常态化驻场演出。加强特有的“和平节”、“滚冰节”、“瑟宾节”、“库木勒节”等节日打造力度,积极营造热烈、喜庆的社会氛围。打造靓丽城市品牌,加力推动高
13、质量发展。开展“扮靓城市名片”活动,制作城市宣传片,打造城市主题歌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结合承办全省第六届旅发大会,推进扎龙5A级景区创建,提升“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知名度和美誉度。立足打造“亚洲最佳冰球城市”,建设冰球运动展示走廊、冰雪影视街,策划组织冰雪论坛。弘扬特色美食文化,加强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对外叫响“冰火两重天、爱上一座城”城市品牌。注重从城市历史自信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激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群众幸福、环境美丽,以实干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四举措”让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坎我县以打造乡风文明试点村镇为契机,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树7立文明新
14、风。用“好家风”涵养文明乡风。围绕孝老爱亲、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绿色环保等主题,广泛开展“文明示范户”“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评比和“好家风家训”征集等活动。建立道德讲堂,利用网络媒体、条幅、大喇叭等宣传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用“新风尚”引领文明乡风。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规范管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组织,与群众签订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通过“红黑榜”表彰好人好事、曝光不文明行为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群众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不良风气。用“小活动”培育文明乡风。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明实践活动,举办
15、的“永远跟党走”“童心向党”“结对子种文化”“金色田野”“送欢笑到基层”“农民文化节”“农民体育健身赛事”等200余次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用“微力量”助推文明乡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发挥农村志愿者引领作用,持续开展不文明劝导、环境整治、便民服务、义务植树、法治宣传、敬老爱老、扶弱助残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在全县掀起文明实践新热潮。“四项工程”筑牢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主阵地我市压实主体责任,面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实施“四项工程”,筑牢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主阵地。 8理论武装“稳心”。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解放思想、
16、振兴发展”研讨方案,明确学习内容、目标、任务和时限。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关键少数”引领作用,举办专题研讨4场,围绕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四个体系”等重点工作深入研讨。开展“红飘带”志愿宣讲活动,深入机关单位、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宣讲省党代会精神、红色文化和先进典型事迹。依托“网络平台指尖学”、干部教育“云课堂”等12种载体,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38场,培训干部1300人,建立题库68套,开展“每季一测”51场(次),编印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手册1500册,推动学习型机关创建行动走深走实。舆论引导“聚心o创办FM93.9XX综合广播,联合开办全国首个异地常态化同步直播节目安好中国,并在喜马拉雅APP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