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智慧学校评价平台建设思路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融合技术应用的智慧学校建设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学校评价平台通过基础环境设施、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应用成效、队伍管理五个维度生成全市各学校评估结果,相关部门领导能够直观了解辖区智慧学校建设情况,助力学校智慧化升级决策。一、建设目标建设智慧学校评价平台,为教育部门提供全市智慧学校评价工作智能管理的一体化平台。平台功能如下:1、支持评价指标与分值的录入、修改、删减;2、支持灵活设置评价开放周期;3、支持各学校自主上报建设情况并进行自评;4、支持相关管理员针对学校自评进行核查确认;5、评价结束后,支持自动生成全市评价报告;6、支持管
2、理员随时查看评价进度与历史报告。二、服务对象1、教育局2、全市各学校相关责任人三、平台流程四、评价报告评价结束后,平台将自动生成智慧学校评价报告。主要包含:1、全市智慧学校评价平均总得分与评分表2、全市智慧学校评价能力图谱3、全市各学校评价得分排名4、得分较高的几个方面5、得分较低的几个方面6、全市智慧学校评价总结论五、评价指标参照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的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评价项目共分基础环境设施、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应用成效、队伍管理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六大类23小项,评价总分值200分,三星达标分值140分,四星达标分值160分,五星达标分值180分。具体详见附件一、附件二。附件一:
3、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分值分配表评价项目评价子项子项名称分值(分)一、基础支撑环境(40分)1、信息基础设施102、多媒体教室103、智慧教室84、特色功能教室55、绿色能源36、智能安保系统4二、应用服务(IOO分)1、应用服务融合102、校园门户103、智慧教学服务154、智慧学习服务155、智慧资源服务206、智慧评价服务157、智慧管理服务15三、师生发展(30分)1、学生发展152、教师发展15四、保障措施(20分)1、机构制度62、队伍建设63、资金保障44、网络安全4五、特色创新(6分)1、课题研究22、特色应用23、创新机制2六、示范引领(4分)1、示范引领4附件二:
4、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分值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息设10信础I,1基施分(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IOM以上。3(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3(3)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和视频会议系统。2(4)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22.多媒体教室(10分)(1)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配备一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
5、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要。8(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23.智慧教室(8分)(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o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3(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3(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
6、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24.特色功能教室(5分)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STEAM教育空间、3D打印技术室等)55.绿色能源(3分)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3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分值6.智能安保系统(4分)(1)学校配备1套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2(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园
7、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2二、应用服务(IOO分)用融10应务工教务分(1)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3(2)为教师提供同步课程资源、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3(3)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应用移动终端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
8、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3(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和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为教师提供网络研修服务,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3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分值(5)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2(6)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提供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14、智慧学习服务(15分)(1)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2(2)具备“系统推荐+自主选择”相结合,实现学生在个性化学
9、习包推送,通过在线答题,在线评分,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的功能。3(3)实现同步微课,与线下课程配套,按选择教材、学科、章节、知识点组织和建立的视频课程,实现线上课程的二次学习与巩固;4(4)具备同步练习板块,让学生选择教材、章节、知识点、难度,实现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智能练习实现根据学生薄弱点,自动推送学生练习的功能3(5)具备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考试等不同学习活动的错题,可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按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归档管理的功能3慧服20智源I5.资务分(1)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4(2)充分利用国家、省、
10、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4(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4(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4(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46、智慧评价服务(15(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5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分值分)(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
11、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5(3)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5慧服15智理I八管务分(1)建有统一的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融合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走班排课、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化图书馆多种功能。5(2)通过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
12、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5(3)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5三、师生发展(30分)1、学生发展(15分)(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
13、、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2(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4(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3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分值(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32.教师发展(15分)(1)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3(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5(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4(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