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8351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11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2011年上半年我区遭受严重旱灾,大部分旱地农作物减产,进入7月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尤以部分地段最为严重,又形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给群众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全区各种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795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300公顷,倒塌房屋32间,损坏房屋480间,直接经济损失14623万,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一)强化组织领导,以完善的应急管理网络确保工作推进。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今年,我区重点推进了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对全区街镇、社区(村)的应急管理分管领导、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

2、急值守电话等信息资料进行了摸底落实,归集汇总并建立台账,进一步落实了责任人,强化了应急值守责任。目前,各街道、镇(局)及社区(村)的应急管理机构均已建立健全,应急工作人员到位到岗,工作制度规范有序,区域三级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二)健全工作机制,以有效的运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效率。一是规范了应急值守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值班员的职责。二是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机制。再次强调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街镇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并对信息报送范围、报送渠道、报送时间、报送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救灾救济科严格信息报送管理,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确保

3、了全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现得早、处置得及时。三是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突机制。一方面切实加强了排查和防范工作,力争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化解,争取工作主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处突机制,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分管领导、局长等都亲自到现场指挥处置,各职能部门和街、镇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及时妥善地予以处置,将损害减到最低,全年未发生处置不力或不及时现象。(三)加强预案修订演练,以科学的模式确保应急管理责任落实。为了进步提高对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前瞻性,确保临危不乱、正确应对、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降低损害,我局根据省市各级的相关要求,专门制定了宿迁市宿豫区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应急预案。(

4、四)强化宣传培训,以良好的宣教氛围提高应急工作成效。制定应急管理培训方案,切实强化了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安排专人参加了市应急办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目前.,我区各镇民政办人员全部通过自然灾害信息员培训,做到了全员执业上岗。(五)精心谋划应急宣传,以有效的形式确保应急知识普及。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是应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宣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自救应急能力的提升,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否切实得到保障。是精心组织应急宣传月活动。我局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二是积极拓展其它应急宣传渠道。各街(镇)密切配合,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有关应

5、急知识和报警电话。(六)多措并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一是加强督查。我局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在旱前、讯前、冬灾前进行督查,查看预案准备和演练情况、值班情况,同时以明传电报的形式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大检查,挂牌督办;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我局为应急工作添置了有关设备和物资,为应急处置打下了物质基础;三是开展了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组织人员认真开展了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各类风险隐含情况,建立了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三、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虽然我区的应急工作做了一些事情,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6、主要表现在: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尚待进一步健全。二是信息报送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应进一步加强。四、工作建议1、加强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个人应对方法宣传,加强办事机构建设、整合资源力量。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研判分析机制,加强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加强社会稳定局势的评估,增强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3、应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专业队伍建设,开展应急处置的日常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攻坚处突能力。增强各职能部门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时的协调配合,熟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方案和预案,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4、应加强应急救援保障的经费投入,配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

7、备,满足实战的需要。5、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对突发公共事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五、典型案例分析:7月25日13:22-19:50分,我区境内局部遭受雷电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强降雨造成我区农田受淹,道路多处瘫痪,树木断损,房屋倒损严重,其中受灾严重的乡镇是丁嘴、大兴和保安乡等,降雨量达141.3毫米。灾情发生后,区民政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出现重灾乡镇,冒雨查看灾情:受灾人口:丁嘴、大兴和保安乡42个村居,近2.3万人受灾,农业方面:全区被淹水稻面积约3200亩,其中制种稻1300亩;旱作物约9000亩;树木刮断约9400棵;丁嘴镇两处蔬

8、菜大棚1500亩被淹,大棚倒损严重。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倒房情况:因灾全倒户4户12间,损坏房屋42间其中敬老院房屋11间、以完全毁坏。大兴镇有两处厂房近2260平方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近400万元。其他方面:道路两侧的树木因拦路折断,影响交通,造成交通一度中断。雷击损毁通讯设备3台,桥涵2座。直接经济缺失万元。此次强降雨给部分村组农户生产、生活带来毁灭性打击。灾情发生后,区民政局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小组,具体如下:在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救灾工作。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生产自救,妥善安置倒房户,转移危房中的群众,危桥险路及时作了排

9、险处理,安抚受灾严重的灾民,尽最大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为最低,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2012年突发事件趋势分析一、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趋势:近几年来,全区天气变化多端,极端天气频繁,冰雹、雪灾、旱灾、低温冰冻等灾害多发并发。干旱缺水影响呈扩大、加重趋势,部分地区大旱程度之烈、持续之久历史罕见,不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居民用水、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预计这种局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继续。二、应对的措施及建议:1、队伍保障建立民政、气象、水务、农业、林业、地震、水产、交通、国土资源方面的专家队伍,及时开展灾情会商、灾区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业务咨询

10、工作。交通、卫生、电力、通信、公安以及武警、驻军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不同类型的紧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平时有针对性开展紧急救助演练,灾害发生后及时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2、信息及装备保障应加快建设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系统,完善各类数据库(包括易发生灾害地区的人口、经济状况、地理特点、河流水库、生命线工程等),采用先进手段预报灾害对特定区域造成的威胁和损失。加强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和覆盖乡、村两级的救灾通讯网络建设和管理,确保24小时内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计算机、通信设施、摄(录)像器材等装备,确保救灾工作需要。3、物资保障完善区级救灾储备管

11、理制度,增强区级调控能力,建立区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储备救灾帐篷、衣被、净水设备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储备必要的药品、医疗器械和防护物资。建立健全区级肉、食糖、粮油等重要商品以及重要生产物资储备制度,确保灾区重要商品、物资的供应。灾害多发乡(镇)应建立物资储备库(点),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可采取商品储备、生产储备与应急调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灾后24小时内送到灾区。4、资金保障区、乡财政要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安排救灾资金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逐步增加救灾资金预算。救灾预算不足时.,区、乡财政可运用预备费用于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救灾抢险等支出,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受灾地区的恢复生产。5、社会力量动员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制度,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会捐助工作。组织灾区群众参与抢险救灾工作,特别是灾后自救和互助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