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三年级上第5册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分数三年级上第5册评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认识分数?三年级上第5册评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上午,十分荣幸观看了张齐华老师在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会上的一节苏教国标)版的?认识分数?,让人不得不叹服张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如行云流水般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一堂“简单中蕴涵“不简单的好课。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并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拟几分之一的大小。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局部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能力目标:1、 结合观察、操作、比拟、联想等活动,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几分之一。2、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和联
2、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 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 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平均分。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营造了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的课堂情境,实现了数学课堂的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双赢局面。纵观本课,如果让我用四个字来概括其特色的话,就是趣、实、活、美,具体表达在一、趣1、从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感到有趣!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
3、成的,张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十分贴进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一一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乃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呢?2、教学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学得有趣!张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一这一全新的理念。张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
4、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如,教师组织学生折一张长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1/2的,在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义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而后,让学生自由说还想表示几分之一?学生有的说1/3,有的说1/8,1/6,学生又动手折长方形、圆形或正方形,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再围绕学生自己折的各种1/4进行比拟,感受分数的本质意义。这充分表达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从而到达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二、实1、深挖教材,步步深入,表达数学的本质属性数学最内在的特性是数学本身,应该反映数学的个性,表达数学的思维魅力,如果数学课堂无法让学生得
5、到思维的快乐,得到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数学的本质力量也就无法得到表达。本课,学生对于分数的建构,经历了以下几个层次:(1)在直观的感受的根底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这是学生有意义地接受1/2概念的过程。2)安排学生折长方形纸并表示其中的1/2,把1/2拓展到不仅是一个物体(蛋糕),还可以是图形的范围,实现了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由内化到外化的过渡,并由此展开求同思考(图形一样,折法不同,为什么都是图形的1/2),剥离1/2的非本质属性,凸显了本质属性。(3)类比迁移,折不同的
6、图形,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再展示学生中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图形的涂的1/4,展开第二次的求同比拟(图形不同,为什么涂色局部都是它的1/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单位“1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平均分成了几份和“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分数的最本质的内涵。这一探究过程是全课教学的亮点,凸显数学教学最本真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根底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几分之一概念的建构。2、正确处理接受和探究的关系,关键之处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新课程虽然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能自主探究的,有些知识仍然需要自学书本,教师讲解。张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第一次学习1/2时,教师讲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并采取多人说,互相说等方式,稳固1/2的具体含义。学习分数的各局部名称时,教师让学生自学书本,并在小组里说说分子、分母各是几。学习分数的读写法时,引领学生书空并介绍书写的先后顺序,这都继承了以往好的教学传统,同样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三、活1、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学生一旦走进生活,就容易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容易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研究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生活的意义,享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