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地区方言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峰地区方言的调查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赤峰地区方言的调查报告一.赤峰方言(一) .赤峰方言的形成(二) .赤峰方言的归属(三),赤峰方言的词汇分析(四).赤峰方言的特点1 .赤峰方言的语音特点2 .赤峰方言的语汇特点3 .赤峰方言的语汇特点4 .赤峰方言的一些特殊句式二.关于赤峰方言的调查问卷三.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确定调查的对象(选择人数最多且最具特色的2个地区)四.根据调查问卷采集最终方言五.参考文献摘要赤峰地区又称长城东段、辽西地区或燕辽市文化区,是我国的农业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交汇区,古代华夏制度、东湖制度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周围的方言融合在一起,被称为赤峰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
2、基础。中古时期,以燕京方言为中心的幽燕方言是在区域少数民族长期的密切交往中形成的。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赤峰汉语实际上是一种方言,如晋、冀、鲁、豫、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赤峰方言”通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形成了一种弱化的上述方言的语音特征与汉语普通话方言的多样性相似。赤峰汉语方言词汇属于北方方言区词汇范畴。在基本词汇方面,与普通话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在普通词汇上有明显的区别。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词异义2、异词同义3、有丰富的词缀4、有特殊的附加式双音词的组合5、有鲜活的土俗词语6、有保留的古代词7、有吸引人的外来词。赤峰汉语方言语法和普通话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有一些特殊
3、的单词和句子偶尔出现在嘴里在语言沟通。引言现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核心是现代化,包括语言和文字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语文工作。在推广普通话的大潮中,方言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在这项研究的大潮中,人们往往关注语音研究,而不是对词汇和语法的研究,注重对语言现象的研究,而轻视基础理论和语法研究基本规律。特别是一些领域的语言培训和教学内容模糊,缺乏针对性对性。本课题旨在研究和探讨赤峰方言的产生及其词汇和语法特征。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了赤峰汉语方言的意义、词汇、语义和语法基础,其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揭示了汉语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的对立规律,赤峰
4、区普通话词汇语法教学与训练的科学体系。从而提高语言培训工作的效率,本课题的研究,对成功实施赤峰地区语文工作起到了扎实的作用,有效促进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促进区域语言文字向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赤峰方言(一)、赤峰汉语方言的形成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域里,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互有差别的地方方言。赤峰汉语方言,也叫赤峰话,是汉语在赤峰地域上的地方变体的总称。它以红山区话为代表。赤峰地处西辽河上游,燕山北麓、内蒙古高原、辽河平原与大兴安岭西南截接复合部位。老哈河、西拉沐伦河横贯赤峰,奔腾不息,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北
5、方文明。赤峰地区又通称为长城地带东段、辽西区或燕辽文化区,是我国传统的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交错地带,自古以来,东夷系、东胡系、华夏系等多民族在这里交汇、并存,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语言与人类共生,要了解语言的起源,必须研究人类产生的初始。探索赤峰汉语方言的由来,就必须从认识原始的赤峰人开始。赤峰地区是中华古代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据考古界在赤峰翁牛特旗上窑老虎洞山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推断,一万年前赤峰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从距令七、八千年前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到四、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赤峰的先民们,或采集、或渔猎、或从事原始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在与来自黄
6、河流域和东北平原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观:中华第一龙、华夏第一村、大型祭坛、巨型积石冢、精美的陶尊图案、种类繁多的玉器群所有这些,都彰显出赤峰先民们卓越的才华,折射出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考古遗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史前文化信息,但却很难提供文字产生之前具体的语言信息,我们今天还不可能复原史前时期的语言面貌,无法了解赤峰先民的语言在当时是什么情况,但是按照考古科学的古人类复原的地域性原则,至少可以推测出,赤峰先民的语言也存在着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多民族文化在这里汇合、交流,多民族语言在这里融合、渗透。最早活动在赤峰地区的先民有文字可考的是操阿尔泰语系东胡语言的游牧民族,我
7、们从“东胡”一词中不难发现,当时多民族语言相互融合、渗透的信息,“东”是汉语,而“胡”则是这个民族的自称,有“天之骄子的意思。史记记载,当时中国北方“百有余戎”,东胡是其中之一。我们可以说远古华夏系、东夷系、东胡系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长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四周方言相交融,为赤峰汉语方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赤峰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历史上战乱造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历史上的迁都、移民、屯田、戌边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料记载,秦统一六国后,为防匈奴,派大将军蒙恬调几百万民工在燕长城之北(今红山区北、经水地、安庆沟到放汉旗下洼子一带)又修了秦长域。长城以南为秦右北平都,并用“谪戍”的方
8、法迁中原人到北方边郡充实户籍,开垦土地进行戍边。到了汉代,右北平郡仍为边防重镇,以汉人居住为主。唐贞观二十二年,唐王朝将赤峰地区划入河北道与关内道,设松漠、饶乐都督二府,宣抚西拉沐伦河、老哈河两岸的民众。内地迁入的汉族,与操阿尔泰语系的契丹等北方多民族,在不断的经济与文化的交往中,共同促进了北方多民族语言的融合。辽代为汉人涌聚赤峰的繁盛时期。唐末、五代,中原战患频仍,为避战乱内地汉民潮水般涌入丹之地,契丹统治者也乘机俘其民而归。数以几十万乃至几百万计的流亡或俘来的汉民,大多集中于契丹政治统治中心今赤峰境内。此时赤峰境内的汉民,大多来自幽燕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与少数民族的不断交往,他们所说的幽
9、燕方言的影响逐渐扩大。金灭辽后,继续强迫大批关内汉民北迁,他们和早期来的汉人加在一起,数量已相当可观。汉族文化高,人口多,汉语在赤峰地区各族语言中自然就占了优势。这种汉语就是以燕京话为中心的幽燕方言在和赤峰地区各少数民族语言长期密切交往中形成的早期赤峰话。清代为内地汉民涌入赤峰地区的又一个盛时代,其迁入的主要集道为:(1)破产徙入;(2)灾荒流入;(3)招垦迁入;(4)放垦移入;(5)公主下嫁带入;(6)匠人从工寻入等。其中多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北京及东北等地的汉人。新中国成立后,赤峰地区汉族人口除自然增长外,又出现三次涌入高潮:(1)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支边;(2)六十年代的知识青
10、年上山下乡:(3)八十年代的打工潮。这些新涌入的外地汉民,对赤峰汉语方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赤峰地区总人口46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为大多数,30多个民族杂居的地区。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不难看出,赤峰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赤峰话”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弱化了上述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二)、赤峰汉语方言的归属关于赤峰汉语方吉的归属问题,历来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赤峰汉语方言属北方方言的东北方言;有的学者认为属北方方言的冀鲁方言。这是因为,上述次方言的一些特点仍然保留在赤峰汉语方吉中。依据1988
11、年香港朗文出版公司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赤峰汉语方言属官话大区中北京官话区的朝峰片。(三).赤峰方言的词汇分析赤峰方言词汇,属北方方言区的词汇范畴,就基本词汇而言与普通话词汇无明显差异,但在一般词汇中差异明显,与普通话比较,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词异义同词异义,主要是指同一个词,普通话与赤峰汉语方言分别表示不同或是部分不同的概念。(1)词义完全不同。例如柿子:普通话指柿子树上结的果实,而赤峰汉语方言则指“西红柿”。(2)词义部分相同。例如鼻子:普通话仅为“鼻”义,而在赤峰汉语方言中,除了“鼻”义之外,还有“鼻涕”义。对象:普通话指“恋爱的对方”
12、的义,而在赤峰汉语方言中,除此外,也指配偶,即婚后也可称“对象”2、异词同义异词同义指普通话与赤峰汉语方言词义相近或相同,但词形不同或是完全不同。(1)字序颠倒。例如刚才一才刚要紧一紧要诚实一实诚游逛一逛游(3)语素有同有异。例如:花蕊一花心儿每天一见天柳絮一柳树毛子胛骨一拨棱骨(3)语素全异反刍一倒嚼窝囊一熊种3、有丰富的词缀在赤峰汉语方言中,词缀异常丰富,除具有与普通话通用的词缀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词缀与某些语素构成了特殊的合成词,显示了赤峰汉语方词汇的鲜明特点。(1)前缓在赤峰汉言吾方言中,一些形容词前常常加上老、精、响、焦等前,表示程度深,例如:老;老深、老宽、老厚、老长精:精窄、精细、
13、精薄、精短焦:焦茧、焦绿、焦苦、焦响:响于(特别干)、响饱、响晴(2)后缀赤峰汉语方言词缀丰富,主要指后缀而言,赤峰汉语方言的后可分为单音后缀和多音后缀两大类。单音后缀巴巴作为词缀,在赤峰汉语方言中,可以用于动词、形容词。例如:用于名词:双巴(双胞胎)、结巴(口吃的人)、瘫巴(瘫痪的人)、疙巴(稠状液体干后留下的物质或印记)用于动词:挤巴、捋巴、试巴、剁巴、提巴、揉巴、撕巴、捏巴、摘巴、敲巴、眨巴、橹巴、洗巴、脱巴用于形容词:紧巴、窄巴、干巴、皱巴拉拉作为词缀,在赤峰汉语方言中常用于动词、形容词。例如:用于动词:扑拉、划拉(往身边聚敛东西)、拨拉、述拉(指责他人)用于形容词:粗拉(粗心)、稀拉
14、(不稠)悠悠作为词缀,在赤峰汉语方言中多用于动词,例如:转悠、忽悠、晃悠么“么作为词缓,在赤峰汉语方言中多用于动词。例如:估么、寻么、撒么(四处看或是寻找)、整么(找寻)乎“乎”作为词缀,在赤峰汉语方言中多用于动词和形容词,例如:用于动词:抹乎(胡乱抹抹)、嫌乎(厌弃)、虚乎(献股勤)。用于形容词:烂乎、粘乎(亲近)、邪乎(严重:他病的邪乎。)、暖乎、热乎、悬乎、近乎(亲近)棱“棱”作为词缀,在赤峰汉语方言中多用于动词和形容词。例如:用于动词:扑棱(胡乱摆动)、支棱(挺立)。用于形容词:斜棱、侧棱(不正)、立棱(整齐)“溜”作为词缀,在赤峰汉语方言中只用于动词。例如:提溜(提着:提拔a、他提溜
15、着瓶子走了;b、干的再好也提溜不起来了。)、吸溜(往口里吸着喝)(四)、赤峰方言的特点与普通话比较,赤峰汉语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较为明显,语汇次之,语法最小。1、赤峰方言的语音特点(1)、音素方面普通话共有32个音素,赤峰汉语方言中比普通话多出了M和n共34个音素。(2)声母方面在赤峰汉语方言中,部分不送气声母与送气声母相混淆;部分舌尖前音变为舌尖后音以及个别声母的习惯性误读;V在赤峰汉语方言中做声母。(3)韵母方面在赤峰汉语方言中,韵母发音特点主要表现为变圆唇音为不圆唇音;复韵母中有的音素间的动程没有,有的动程不完整;音素的位置及唇型不够准确。(4)声调方面在赤峰汉语方言中,声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调值上,赤峰汉语方言中几乎没有高平调,用“五度标调法”验音,赤峰方言的调值介于1-4度之间,音域较窄。另外,赤峰市的宁城县等地阴平的调值为“24”,阳平的调值为“33”,特点非常明显。(5)音节方面在赤峰汉语方言中,音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普通话零声母音节的前边加上了浊鼻音n作声母;二是在普通话以u开头的音节中浊擦音M代替元音u作声母。三是在普通话中n与齐齿呼、撮口呼构或的音节中,赤峰汉语言将舌面浊鼻音n取代了舌尖前鼻音n。2、赤峰方言的语汇特点赤峰汉语方言语汇,属北方方言区的语汇范畴,就基本语汇而言,与普通话语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