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十四五”产品质量提升发展行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溪市“十四五”产品质量提升发展行动计划.doc(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慈溪市“十四五”产品质量提升发展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慈政发202111号)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和质量强市建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本行动计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一、发展现状慈溪享有“家电之都”“轻纺基地”“轴承王国”等美誉,是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一,企业量大、面广、产品种类繁多。近年来,我市积极优化地方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我市深入实施“三强一制造”战略,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120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5家企业获得宁波市
2、市长质量奖,68家企业获得慈溪市市长质量奖。专利示范企业达到71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6家;宁波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5家。8家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商标示范企业。(二)先进标准体系更加健全。主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团体)标准208项,累计主持制定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1项,全国家电标委会中央电暖系统分委会落户慈溪;58个产品获得“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36家企业通过“浙江制造”认证,总数均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三)质量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区域产品质量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针对不同信用风险、信用水平的检查对象采取差异化
3、分类监管措施,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抽查、同步监管,区域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我市国家监督抽检合格率从2017年的78%上升到2020年的82%。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产品质量提升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总体产品质量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小企业“低、散、乱”现象普遍,整体质量责任意识不强,质量管理基础薄弱。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低价劣质无序竞争激烈,个别块状产业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二是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技术能级仍显不足。在构建检测实验设备设施、技术创新、发明专利、质量认证等领域质量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推动落实
4、企业主体责任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机制尚不完善。质量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社会共治局面还未完全成形。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进一步夯实我市质量基础,构建“以企业质量为主体,以创新驱动、优势发挥、标准引领、行业自律为依托”的质量管理系统,率先实现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响“质优慈溪”品牌,为推动慈溪加快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5、。(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质量是企业发展第一生命要素的意识。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引导、统筹协调管理、公共服务供给等作用,强化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形成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新局面。坚持系统推进,融合发展。全局性谋划质量、标准、品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为标准引领高质量,打造一批竞争力强、标准话语权大、附加值高的知名品牌,系统性推进“四大战略”协同提升,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现代化质量治理体系。坚持创新驱动,质量致胜。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数字化转型为路径,推动技术创新
6、、标准研究制定和产业化协调发展。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以高品质、高水平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全面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坚持依法治理,科学监管。顺应新形势、探索新思路、抓住新机遇、谋求新作为,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创新监管方式,以质量发展价值为导向,建立科学监管体系,压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探索完善综合执法模式和协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努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在提升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作用明显增强,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重点领域制造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特色
7、鲜明、优势突出的集聚区和示范企业。以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和“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为载体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以安全为底线、质量有保障的“大监管”工作模式不断夯实;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公共性、服务性、开放性为发展方向的“信用+追溯+监管大平台”工作体系日益完备。企业质量管理及诚信水平持续提高,质量竞争优势充分体现,质量基础作用充分发挥,质量安全有序可控,社会质量意识显著提升,质量满意度不断提高,质量发展成果有效共享。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经济发展高地。进一步完善品牌培育工作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推动慈溪产品和产业实现价值链跃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
8、、优势突出的制造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成为先进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典范。市场主体标准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准体系更加健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浙江制造”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在家电、轻纺、机械等特色产业领域形成3个以上标准化群。开展标准化专业性培训,规上企业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培训1000人次以上,整体标准化水平和意识有明显提升。实现质量治理数字化现代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浙江企业在线”“浙江公平在线”“浙江质量在线”“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浙江市场监管执法在线”等一批数字化监管平台全面
9、应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健全,质量治理数字化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数字化质量治理体系初步建成,基本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十四五”产品质量提升发展主要指标目标一览表类别指标单位2020年2025年质量建设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累计)家01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省级以上)%87.396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量(每年)批次200300“浙江制造”认证证书保有量个5898“品字标”企业家367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保有量个21412500绿色认证证书保有量个05检验检测机构数家3338质量认证机构数量家12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个13标准建设主导和
10、参与国际标准(累计)项24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累计)项4757制定“浙江制造”标准(累计)项4176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累计)项1115知识产权国内有效商标注册数(累计)万件5.718.50地理标志培育、申请数(累计)件36发明专利拥有量件24753300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覆盖率%31.635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件3150(四)发展战略实施品牌驱动战略。引导企业创建、发展和运营自主商标品牌,鼓励企业开展“浙江制造”认证和“品字标”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品质卓越、技术自主的“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群,带动行业提质增量,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在密封件、轴承、插头插座、小家电、净水器等行业中培育
11、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制造企业,并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带动整个行业规模化发展。实施标准化战略。发挥标准优势引领作用,推动行业骨干企业成为国际标准的主要参与者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主导者,不断增强慈溪企业在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加强区域特色产品标准研究,支持制定行业团体标准,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在重点产业形成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标准群。加快培育引进以提供标准化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咨询机构,增加标准化服务市场有效供给。实施管理提升战略。推动企业积极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导入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卓越绩效管理等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模式
12、,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方式。推动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做到引导质量“观”与严把质量“关”的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参评各级政府质量奖。加快健全质量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将质量责任和义务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头上,建立有效的全程追踪与终身追责体系。实施专利强市战略。全力抓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市、区)创建工作,激励区域专利创新创强,推广“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应用,促进高价值专利产出和保护,鼓励企业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国外专利,对授权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给予奖励。深化知识产权运用,积极培育宁波市级专利示范企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和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
13、。三、主要任务(一)强化质量主体责任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落实产品“浙品码”赋码工作,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落实企业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建立健全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推动企业积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投资者、合作方、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社
14、会责任。推动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检测、计量校准等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实施发证、监督、检测过程中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生产与市场的一致性。落实行业协会自律自治责任。推动行业协会加强对会员企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宣传和引导,制定行业公约,规范会员企业做到诚实守法,督促会员企业遵守职业道德,监督会员企业依法经营。鼓励行业协会利用自身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团体标准,积极申报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至2025年底,新增团体标准5件以上,拥有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达15个。(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15、严格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至2025年底,我市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保有量达到2500个。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利用质量集成管理方法,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完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支持更多的企业争创慈溪市长质量奖、宁波市长质量奖,全力支持慈溪公牛集团参评省政府质量奖,实现省政府质量“零”突破。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信息化系统、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施工匠培育工程,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以培育知识型、创新性、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强化质量教育培训,着力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推动高校、专业机构、龙头企业建立质量与标准化人才培训与实践基地。(三)加快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夯实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基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努力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重点加大对企业购(建)检测实验设备、技术创新、发明专利、质量体系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