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南京的梧桐公开课.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90028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4南京的梧桐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4南京的梧桐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4南京的梧桐公开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4南京的梧桐公开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4南京的梧桐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南京的梧桐公开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南京的梧桐我对梧桐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梧桐更兼细雨”“缺月挂疏桐”的诗歌意境里,却不曾听说它和南京的故事。此次来到南京,正值阳春三月,鸟语花香、草长莺飞、万物复苏,阳光温而不燥,东风和而不厉,空气甜而不腻。白天在南师大学习,傍晚趁着大好春色,可以到街头走走。南京的街头,尤其是老城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梧桐高大的身影,一排排,气势恢弘,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的形状惊奇地相似,翠绿的表皮蒙着一层白霜,树干如虬龙,粗壮苍劲,浑身痂结,平添了岁月的苍桑。主干一般都不高,二三米后便向四周散开枝梗一一三个或五个,或直角,或斜角;或蓬勃向上,或蜿蜒斜飞,齐刷刷,雕刻出来一般。不仅街头,南京高校校园内,也以梧桐居

2、多,我们所在的南师大,以及附近的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东南大学都是如此。一进校门便是梧桐大道,我们在夜色中与它们匆匆相遇,但仅一眼,便不再忘却。网上报道,南京十所高校曾联合起来,在官微上共晒梧桐,还让网友猜猜哪条“梧桐大道”来自你母校?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他们竟惊奇地发现:各个校园内的梧桐之路,居然都那么相似”难怪很多网友看了纷纷留言表示“的确傻傻分不清楚”。一条路,一种树,一段记忆,成为一座城市的符号。其实,在南京的这些天,或者曾经来过南京,我们是去过一些地方的,比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比如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一一先锋书店,还有夫子庙、中山陵、总统府等等。相比夫子庙的喧闹,中山陵的静穆,总统府的

3、恢宏,先锋书店的文艺真正让人怦然心动的,也许还是要从一棵梧桐说起,因为它已融入这座城市的骨子里,即便在其它城市看到梧桐,你依然会不由地想起南京。“一句梧桐美,种满金陵城”。只因宋美龄的一句夸赞,南京城便种满了梧桐树,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资料显示,南京的梧桐,从一开始就是和历史捆绑在一起的。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种下了第一棵法国梧桐树,开创了南京行道树栽种梧桐的历史。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修筑中山路和陵园大道的时候,又陆续种下2万棵法国梧桐。梧桐,不仅为南京人民遮风避雨,也铭刻着中华儿女对孙中山先生的追思。1937年日寇屠城,梧桐默默地守卫自己的家园,当许多历史见证者逐渐年迈逝去,只

4、有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荣光。梧桐构筑的这片城市空间,连接起历史、现实与未来,曾经的创伤和苦难,如慈母宽厚的手掌,温润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严父的肩膀,扛起新时代奋进的光荣使命。南京的梧桐,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片两片,而是如云霞般的绿嶂,覆盖南京城的每一寸土地。和街头的市民聊天,讲到梧桐,他们无不骄傲地向我们这样描述:待到夏日,巴掌般的树叶缀满枝头,八九米高的树冠,伟岸俊秀,宽广阔大的树幅,绿荫深深,一棵树便如一朵硕大的绿云。入冬以后,树叶转黄,满树的金黄,似一簇簇的火云,将整个南京城映照得静穆辉煌。及至深冬,气温骤降,整树的叶子纷纷坠向地面。一夜寒风过后,早上起来便见一

5、地落叶,满目金黄。仿佛“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南师大的每一棵大树都附有介绍。从中得知,南京的梧桐,叫法国梧桐,学名三球悬铃木。悬铃木属落叶大乔木,是世界著名的庭荫树和行道树。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承载着城市苦难与荣光的南京梧桐,差点因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退出城市历史的舞台。街头市民告诉我说,南京曾经闹过“梧桐风波”。那是十多年前,因兴建地铁,有一些“法国梧桐“被砍去枝秘,只剩树干。南京市民无法割舍对梧桐的历史情怀,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逝。于是,一场护“梧”行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群众的抗议、媒体的报道、

6、知名人士的呼吁下,南京市政府最终做出回应,减少“法国梧桐”移植数量,而不是全部砍伐,才将这场风波平息下去。“梧桐风波”,是南京市民护“梧”与政府砍树多次较量中最为激烈的一次。南京市民不只是爱树,更是将梧桐当成家人,梧桐的根也早已扎进了南京人的心中,保护梧桐就是保护家园。虽然每年四月,梧桐毛絮纷飞,会引起一些人过敏,但南京人从没想到要抛弃它。每砍伐一颗梧桐,南京人都会感到心痛,守护家园的意识与文化认同凝聚成强大的力量,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共同保护梧桐。南京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一,拥有“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三张名片,然而六朝遗存大部分被损毁,偶尔能在老街的椅角音晃里发现它的踪影,明朝遗

7、址也所剩无几一一相较于北京明文化的整体保护,只有民国文化保存相对完好,是南京这座城市的文脉所在。法国梧桐与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构成的街道景观,再现了民国风貌,布局舒展,气度恢宏,是活态的“民国建筑博物馆”。梧桐,对于南京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行道树和街道景观,而是一个浓缩了市民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成为城市的记忆和象征。烈日炎炎的夏季,在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走在古树参天、绿荫遮日的梧桐树下,能真切感受到南京的热情与包容,触摸到城市的脉搏,领略其独特的魅力。相同的城市记忆,形成相近的文化心理,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当城市记忆被威胁被破坏的时候,市民就会竭尽全力保护它,演变成为一种社

8、会运动,就像南京人的护“梧”运动。共同的行动,会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同时也提升了“梧桐”在市民心中的分量,用南京人自己的话说:没有地铁或地铁绕道,南京还是南京。没有有梧桐,南京就不是南京,梧桐是南京市的精气神。从民国初年守到现在,老梧桐给这个城市的是历史,是生机,也是融入南京人记忆深处的情感。梧桐树的“去留”或许并不触及现行法律,但南京人热爱这些梧桐树的情感,是治理这座城市时必须遵循的自然法或习俗法。梧桐,是南京这座城市记忆的一种叙事方式,经历了日寇屠城,经历了南京城新旧时代的交替,在近百年的成长中,似有若无地悄声记载了有关这座城市的一段段深深的记忆。“只因一棵树,想起一座城,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道不尽的梧桐呀,梧桐2023年4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