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强城振兴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强城振兴发展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药强城振兴发展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强城建设,更好维护人民健康,根据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等,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战略,聚焦中医药强省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治理高效、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2、打造一批中医药服务高地,构建更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建设的重要支撑。二、重大工程任务(-)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1聚力打造中医药医疗服务高地。支持中医药医院、中医医院作为依托医院,积极争创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推进中医医院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优势作用,加快推进中医药医院疫病防治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突发公共
3、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带动提升区域内中医疫病防治能力。2、持续强化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聚焦中医药诊疗特色突出的优势病种,发挥专科专病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持续提升中医药综合防病治病能力。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简便易行、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药治疗新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辨证施治。将中医院的骨伤科、老年病科、脑病临床医学等30个左右的专科创建为中医优势专科。将中医院的脾胃病科、肿瘤科、风湿病科等10个左右的专科建设成为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到2025年,所有三级和90%以上的二级公立中医类医院按标准建设康复科。3、不断夯实基层中医药发展基础。加强县级
4、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3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3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列入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开展中医馆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实施名医堂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名医堂项目,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推动名医团队入驻,服务广大基层群众。100%的县级中医医院建成两专科一中心,20%的中医馆建设成为旗舰中医馆。4、制定并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加强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兼顾年龄特点、职业特点、季节特点、地域特点、疾病特点,研究推广治未病干预
5、方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加强中医治未病科普工作,实施并推广国家发布的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发挥针刺、热敏灸、艾灸、拔罐、推拿、膏方、茶饮等多种中医特色方法,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养成中医健康管理的习惯。结合疾病谱和地域特点,再制定推广5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5、构建中医药数字便民和统计体系。开展中医类医院信息化基础达标建设,鼓励中医类医疗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积极为患者提供在线便捷高效
6、中医药服务。完善中医药健康医疗相关直报、统计系统,优化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中医药数据中心、信息服务(智慧监管)平台和中医药综合统计网络,将各级各类中医药服务机构纳入平台与网络,并与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和中医药信息平台有效衔接,逐步联通各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稳步推动中医药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中医药部门综合统计制度、中医药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医药大数据中心(信息平台、智慧管理平台)建设。(二)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1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中西医联合诊疗模式改革创新。在综合、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推广有机
7、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将中西医协同发展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加强西学中培训,建设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药知识(西学中)学习平台,扩大中医技术运用范围,推动中成药和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广泛运用。鼓励组建中西医结合专科专病科室制定实施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积极创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布局建设市级项目,示范引领中西医结合医疗水平整体提升。推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扩大试点病种和试点范围。2、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试点。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疑难
8、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重点,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试点,促进中西医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和中西医医疗技术优势互补,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三)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1强化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中医临床研究基朔口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深化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三级实验室建设,在中医药领域培育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医教研产协同创新、共享资源,共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一批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引导其围绕中医药科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健康需求锚定研究方
9、向,开展持续深入研究。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运用一批临床诊疗方案。鼓励建设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在成果转化受益分配、团队组建等方面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2、强化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保护。依托中医药研究院现有数字平台,建设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充分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古籍文献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古籍数字化挖掘,打造中医药古籍数字化服务应用产品。积极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物定级、建档、备案工作,加大濒危珍贵古籍保护修复力度,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及利用能力。3、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研究。开展
10、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方案研究、中医药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临床循证研究及评价研究,大力推广国家筛选的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中医理论的原始创新,阐明作用机制,助力临床精准诊疗。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研发一批院内中药制剂。4、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展中医特色诊断治疗装备研究,研发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装备、中医特色疗法智能化装备、中医治未病现代化装备。开展中药品质智能辨识与控制工程化技术装备研究,研发推广中药材生产与品质保障、中药饮片智能炮制控制与调剂工程化、中成药制造核心工艺数字化与智能控制等技术装备。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共性标准等可度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和应用转化
11、,开展中医药技术装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示范。(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1、积极培育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定期开展市级名中医和基层名中医评选活动,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继续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的高年资中医师带徒制度。推进国家级、市级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鼓励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设置传承工作室。强化中医专科专病临床骨干人才和中药特色人才培养,依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开展基层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实现基层中医药人员轮训全覆盖。新建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新增一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规范中医住培日常管理,弓I导住培基地开展教
12、学评比活动和师资培训,提升培训同质化水平。2、实施中医药优秀和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中医临床(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西医学习中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等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项目。组织开展中医管理、急诊急救、疫病防治、麻醉、中药、中医护理等骨干人才培训。组织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参加西医学习中医高级人才研修班和西医学习中医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训班,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为重点,面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西医学习中医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在全省遴选建设一批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3、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
13、养力度。保持本科层次中医药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总体稳定,根据需求逐步扩大培养规模,加强定向就业履约。到2025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再培养500名本科层次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全员培训,培养5000名以上掌握中医技术的实用技能人才。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6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4、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动中医药人才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更加注重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按程
14、序支持符合条件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医古文代替外语作为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考试科目。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需求合理确定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规模,在全科医师特岗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鼓励中医药人员服务基层,推广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按规定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在国家和市级重大人才工程、人才项目评选中,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推荐和支持力度。(五)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1提升中药材种业质量。支持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扩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存库、种质资源圃,新建种质资源圃。建设大宗地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支持中药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化中药材种子
15、种苗公司,整合主产区繁种育苗资源,在适宜区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探索建立种业商业化平台,发展良种培育扩繁、设施育苗、工厂化育苗等制种育苗产业,中药材种子种苗供应率达到40%左右。完善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数据,建立重点区域常态管理机制。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在大宗中药材主产县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打造特色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全面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普及应用生态种植技术,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不断提升中药材品质。加快开展名贵药材或中药重要原料药材的养殖和基地建设。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溯源系统,建立中药材全产业链溯源系统,完
16、善覆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储存、市场流通等各环节的追溯体系,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促进形成中药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标准化种植率达到80%,产量达到170万吨,中药农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左右。3、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在中医药大学及中医院等地相关企业建设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挖掘与传承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以国内精制中药饮片企业为标杆,以传承古法炮制技艺和现代化生产技术应用为方向,全面提升传统中药饮片炮制加工质量水平,培育壮大中药饮片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发展具有特色的精致中药饮片产品,打造大宗道地药材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加强常用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等研究,制订中药材标准、中药炮制规范和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标准和加工技术规范,鼓励生产企业研究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内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