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概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床医学概论重点记忆内容:1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适应性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虚弱和疾病。2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人体的机能减退,出现乏力、肌肉关节酸痛、情绪低落、脏器功能减退等,但尚未达到诊断疾病的状态。具有双重性,可以回归健康,也可以进展为疾病状态。3疾病是人体在外界环境与内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4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月经初潮。5女子最佳生育年龄是24-29岁;男子最佳生育年龄是25-35岁。3母婴同室的确立:母亲和婴儿24h在一起,离开的时间不超过Iho4检测胎儿畸形的最佳时间是妊娠20-24周(B超)6宫颈癌的唯一
2、病因是HPV(人类乳头痛状病毒)感染。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宫颈外口鳞柱上皮交界处。宫颈癌的筛查手段是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刮片、TCT),宫颈癌的确诊手段是宫颈活组织检查。宫颈癌最早期的症状是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是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接触性出血。宫颈癌的早期病理分型也有糜烂型。因此宫颈糜烂和宫颈癌的症状和体征相似,肉眼难以判断,需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来鉴别。7对化疗最敏感的癌症是绒癌。次要选择题知识点:1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伽利略在世界上最早应用了显微镜。2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其著作希波克拉底全集是最早的西方医学专著。3古埃及的纸草文,古印度的医学书籍阉罗迦集
3、和妙闻集是内外科两大名著。了解的知识点:1、21世纪现代医学发展趋势(1)分子生物学是医学发展的带头学科。(2)医学将更广泛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学科、信息技术等学科交叉渗透,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3)预防医学得以进一步重视与发展。(4)老年医学将成为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2、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稳态与紊乱动态平衡;损伤与抗损伤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与结局因果关系交替转化;局部病变与整体功能相互影响;(5)疾病的本质与临床表象对立统重点记忆内容:1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胚胎:小于或等于8周;胎儿:8周(9周起)。2受精卵着床至12周左右是胎儿致畸期。3以末次月经的第
4、一天(1MP)推算,EDC(预产期):月份-3或+9,日子:阳历+7,阴历:+15。4症状(SyrnPtom)指疾病作用于机体,致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不舒服的感觉。5体格检查所发现的异常表现为体征,指疾病作用于机体,致体表、内在结构发生异常,通过体格检查获取的客观存在的异常表现。6发热: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7正常人一般为3637C。左右。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C。下午上午,运动、进食、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稍升高。老年人偏低,儿童偏高。口温:36.3-37.2oC,腋温:36-37oC(
5、最常用),肛温:36.5-37.7oC。8感染性发热:以细菌最多见。9低热:37.338C;中等度热:38139C;高热:39.1-41Co;超高热:41C以上。10体温上升期的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C。或以上,此期常伴有寒战,如疟疾、败血症、流感等。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此期多不伴寒战,如结核。11体温下降期的缓降型: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此期多伴大汗淋漓,如疟疾、输液反应。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12热型特点总结:稽留热:持续高热,日温差1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驰张热:高热-波动大,日温差2C。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间歇热:骤升-
6、骤降,体温有正常的时候,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严重化脓性感染等。波状热:缓升-缓降,体温有正常的时候,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骤升-持续高热-骤降-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不规则热:无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次要选择题知识点:1职业病:个体在生产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发生的疾病。2诊断性治疗:诊断难以明确时,以最可能的诊断为依据进行相应治疗,通过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从而协助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3姑息性治疗:对于无法治愈的疾病,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存质量,暂时控制病情的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没有明显的疗效。4介入治疗:经血管或机体的其他官腔
7、,在影像学引导下,应用特制的器械将物理学技术、药物、手术器械等送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特点: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但能够实施介入治疗的疾病有一定限度。5诊断是指通过病情学及其他检查手段以判断疾病的本质与名称。6外源性致热源:大分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小分子,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7吸收热:由于组织损伤或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坏死产物的吸收,导致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的发热。了解的知识点:1针对致病因素的诊断,明确提出致病的主要因素并阐明疾病的本质,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防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问诊是通过与患者或病史知情者交谈
8、以获取病史资料的诊断方法。3正常人的体温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调节中枢调控,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4发热的伴随症状有:寒战:常见于严重细菌性、病毒性感染;皮疹:多见于出疹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等。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者见于颅内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单纯性疱疹:口唇处,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感等。出血:多见于重症感染及急性传染病等肝脾肿大:病毒性肝炎、疟疾。关节疼痛:多见于痛风、风湿热等。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重点记忆内容:1咳血和
9、呕血的鉴别咯血呕血病因肺支气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出血前表现喉部痒感,胸闷,咳嗽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方式咯出呕出,可为喷射状出血颜色多呈鲜红暗红,咖啡,有时鲜红血内混有物痰液,泡沫食物残渣,胃液血液性质碱性酸性黑便若无吞咽则无有出血后痰性状多有痰中带血数日无排痰2 .咳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咳嗽由口腔排出者。肺结核是我国咯血最主要的病因O3 .青壮年:肺结核、支气管扩张,40岁以上+长期大量吸烟者:首先排除支气管肺癌4 .咳血为鲜红色:肺结核、支扩、肺脓肿、出血性疾病;暗红色:二尖瓣狭窄;铁锈色:肺炎球菌肺炎;砖红色胶冻样: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粉红色泡沫样痰:急性肺水肿5 .
10、小量咯血:100m1日;中量咯血:100500m1/日大量咯血:50OmI/日,300m1次或无论咯血量多少伴窒息者。6 .支气管肺癌的咯血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间断痰中带血,少有大咯血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多于剧烈咳嗽时痰中带血7 .伴随症状:胸痛:肺炎球菌肺炎;呛咳:支气管肺癌;浓痰:支扩、肺脓肿;黄疸:肺梗死;进行性消瘦:支气管肺癌、活动性肺结核次要选择题知识点:1疼痛:指致痛物质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痛苦表情于机体的防御反应,具有保护作用致痛物质:乙酰胆碱,5-羟色胺,酸性产物8 .可分为3类:(1)皮肤痛:位置浅表,定位明确,多呈锐痛,灼烧痛,来自体表内脏痛:位置深在,定位不
11、明确,钝痛,胀痛,绞痛,灼烧痛,来自内脏牵涉痛:急性胆囊炎的右肩背部痛,心绞痛的左肩部,左上肢痛9 .头痛:(1)颅内血管病变:急剧头痛伴意识障碍而无发热(2)颅内病变:深在而弥浸的头痛(3)蛛网膜下腔出血:剧烈头痛伴颈痛(4)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胸膜刺激症:最剧烈(5)高血压,血管性,发热性疾病捐动性(6)颅内占位性病变,鼻窦炎:清晨明显(7)偏头痛:为一侧头痛,女性偏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关,麦角胺可缓解(8)伴随症状:剧烈呕吐:颅内压增高,呕吐后头痛减轻见于偏头痛脑膜刺激症:颅内感染意识障碍:脑出血等10 胸痛(1)青壮年多见于胸膜炎,心肌炎等,老年人多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肺癌(2)劳累,情
12、绪激动:心绞痛,心肌梗死(3)咳嗽,深呼吸胸膜炎,肋间神经炎胸壁损伤(4)胸壁疾病:多部位明确,局限,伴有压痛(5)炎症性疾病:红肿热,功能障碍(6)心绞痛,心肌梗死:胸骨后波及心前区,向双肩部,左上肢放射(7)心绞痛:压榨性,紧缩感(8)食管炎:灼烧样(9)伴随症状:咳嗽,咳痰: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力衰竭略血:肺炎,肺癌,肺结核吞咽困难:食管疾病(10)诊断性治疗:心绞痛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急性心梗及其他不缓解胸壁神经性疼痛扃部注射普鲁卡因后缓解气胸:胸腔穿刺可抽出气体且胸痛可部分缓解11 腹痛(1)阑尾炎疼痛是右下腹转移性腹痛(2)青壮年多见于急腹症,消化性溃疡,老年人多见
13、于腹腔内肿瘤儿童多见于急性腹症及胆道蛔虫症(3)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上腹口割样,烧灼样痛(4)急性胃炎,胰腺炎:中上腹持续性疼痛或阵发性加剧(5)胆道蛔虫症: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6)胆石症或泌尿系统结石,胃肠痉挛:阵发性绞痛(7)急性弥漫性膜炎:持续广泛性腹痛(8)胰腺炎:可由暴饮暴食,酗酒,不洁饮食诱起(9)胃下垂长时间站立加重,肠炎:排便后可缓解,消化性溃疡与进食有关(10)伴随症状黄疸:肝胆胰腺疾病及急性溶血呕吐急性胃肠炎,伴有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血便:鲜血便见于急性菌痢,肠梗阻塞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消化性溃疡。了解的知识点:1.大量咯血主要见于空洞性肺结
14、核支气管扩张症慢性肺脓肿重点记忆内容:1呕血的病因:其中以消化性溃疡引起者最常见,其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可由非留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也可引起)2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约5m1;黑便出血:约60m1(50-70m1);呕血:约30Om1(胃内积血).3中青年患者,慢性反复性上腹痛,有周期性与节律性,见于消化性溃疡;中老年人,上腹痛无规律,且伴厌食、消瘦见于胃癌。4黄疸:胆红素浓度增高34.2mo11;隐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在17.1-34.2mo11之间,而临床上没有出现皮肤粘膜的改变;正常胆红素1.717.1mo14非结合胆红素(UCB)为脂溶性,不溶于水,不能
15、通过肾脏滤过,尿液中不出现,也称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CB)为水溶性,能通过肾脏滤过,也称尿胆红素5黄疸:先巩膜后皮肤,近角膜缘处轻,远角膜缘处重;含黄色素的药物或食物反之。6(1)溶血性黄疸:皮肤颜色浅柠檬黄色,粪便颜色深黄色,急性溶血血红蛋白尿(酱油色),慢性溶血贫血明显,多脾肿大,TB升高,以UCB升高为主,CB多正常,无皮肤瘙痒;(2)肝细胞性黄疸:皮肤颜色黄色,粪便颜色变浅或正常,尿液颜色深黄,TB、UCB、CB均升高,尿胆红素(+),伴皮肤瘙痒。(3)胆汁淤积性黄疸:皮肤颜色深黄或黄绿色,粪便颜色白陶土色,尿液颜色深黄如浓茶,TB升高,以CB升高为主,尿胆红素(+),伴皮肤瘙痒。
16、7阵发性绞痛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无痛性进行性黄疸见于胰头癌;右上腹剧痛、寒战、黄疸为夏科(CharCot)三联征,多见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次要选择题知识点:1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34.2mo11),致使巩膜、粘膜和皮肤染成黄色,称为黄疸。了解的知识点:1呕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血色鲜红或混有凝血块;量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呈咖啡渣样、棕褐色。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或幽门以下部位出血,柏油样便(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所致)或黑便。2一次出血400m1:头晕、心悸、眼花、畏寒、乏力800-IOOOmI:急性失血症状,脉搏增快、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皮肤苍白等1200-1500m1: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