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让户外活动亮起来——本土资源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运用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儿童为本让户外活动亮起来——本土资源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运用与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以儿童为本,让户外活动“亮”起来一本土资源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运用与思考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健康的体魄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根基。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乡土资源与趣味运动紧密联系起来,从这一角度来研究幼儿园户外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通过这样的实践与研究,能够不断彰显园所浓郁的运动文化,使农村幼儿园焕发出别样的生命气息。一、滋养童心,优化户外活动的“游戏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二步支架中阐明:“根据
2、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J地处农村,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乡土资源取之便捷、用之不竭、低碳环保,这些资源已然成了我们农村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所收集并使用的“香悖悖”。我园紧抓市级开放活动、省优质园复审等活动契机,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投入专项经费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我们去掉塑胶地坪,铺设悬浮地板、人工草坪;打造山坡,增设了山洞、野战部落、小水渠、沙水区、骑行区、快乐舞台、足球场、果园等游戏区域;设置了空中滑索、蹦蹦床、树桩、水车等游戏运动设施。我们利用稻草、竹子、木头、用心打造竹亭、竹屋、木屋等富有本土特色的户外活动场所,我们将“种养殖”“农家生活”“百姓舞台”等乡土元素融入到户外活动
3、中,通过“一广场、一山谷、一竹林、一果园、一农庄、一舞台、一野营、一骑行、双花园”的户外环境建设与调整,丰富了建构、表演、益智、艺术、读写等多个活动区域,给予了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利。在这里,幼儿攀登城堡、打野战、写生、童话剧展演、踢足球、探秘自然、快乐涂鸦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享受童真、童趣、童乐。二、顺应需要,展现本土风情的“资源坊”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J开发本土资源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主要是顺应农村孩子的特点所决定的,加强本土资源的开发力度,并将其作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重要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遴选资源,剖析活动价值本土资源如何
4、应用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我们经历了“谁来选”“选什么”“如何选”的探讨过程。在统计与整理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哪些资源可以用于幼儿户外活动中来?幼儿、家长、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们大班的孩子们主要倾向于板凳、稻草、竹竿、高跷、草绳等园内资源,他们用自己的表征统计记录;教师则分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描述对户外活动资源选用的思考,如:将唱凤凰、舞龙、舞狮、旱地龙舟等这些富有浓郁色彩的地方文化活动融入其中,给予了幼儿展示自我的发展空间;家长们则直接通过记录表的方式汇总了竹筛、跳房子、翻花绳等材料的玩法。结合幼儿、教师、家长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整理与汇总。同时,我们设立常态化调整补充资源的方案,全园师生及
5、家长积极参与资源收集,幼儿园资源室、资源集中营、班级资源站焕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有效运用,凸显儿童主体游戏材料是陪伴幼儿成长的重要条件。“怎样发挥本土资源的作用?”“怎样体现出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性?”这是老师在观察过程中所要关注的内容。如在玩竹筒系列游戏时,活动期初,从幼儿分组踩竹高跷、有序排队跨栏的游戏中,教师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层次性材料,所投放的跨栏都是统一的高度与宽度,未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缺乏辅助性材料,未能给幼儿提供挑战的机会。在游戏分享环节中,通过一番讨论后,幼儿设计场地、选择材料,利用纸筒、塑料圈等材料设置了场景,教师及时提供了不同高度、长度的竹筒。幼儿在调整使
6、用新材料、创设新场景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动作能力,同时萌发了创造意识。三、创新拓展,开辟儿童生长的“伊甸园”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J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如何充分彰显本土资源在户外活动的独特魅力,这是我们一直在持续推进的项目活动。我们采用大循环、小循环、混龄等活动方式开展户外活动,同一区域进行一周以上的持续活动,教师不断思考区域内容的调整更新、游戏材料的分层投放、幼儿发展的分析评价等,给予了幼儿更多学习、探究、交往的机会。如在“稻草迷宫”游戏中,幼儿从探索平面迷宫、桌面迷宫进而延伸至户外的迷宫。在“选地”“选材料”“做计划书”“初次搭建”“调整路线”“制定规则”“迷宫体验
7、”层层推进的活动中,一步步尝试、一点点积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搭建迷宫后的欣喜与自信,知道了协商、学会了交往、懂得了思考、获得了发展。同时,我园将“唱凤凰”“抬花轿”“舞龙”“舞狮”“跳竹竿”“赛龙舟”等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户外活动中,在参观草莓园、青墩遗址等基地后,开展了种植、亲子制作等实践体验活动,为幼儿参与学习探究活动提供帮助。四、倾力推进,打造园所跨越的“成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提高办园质量的落脚点最终还是幼儿园课程建设。我们将本土资源运用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展现家乡丰富的物态资源,同时激发幼儿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运动意识,发扬运动精神。为
8、此,我们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一)追随儿童发展的动态化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在儿童的行动里。”我们需要更多地读懂儿童行为,给予科学合理地支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如:中班动物园建构记是基于动物大世界主题背景下生成的户外建构游戏。围绕初次搭建中出现了“小动物的家不合适”这一问题,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在与家长一同调查寻找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中丰富了知识经验,并分组进行了“熊猫馆”“长颈鹿馆海洋馆”“大门组”的设计,最终合作完成了“动物园”的搭建。在这一游戏过程中,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提供了合作交往、学会解决问题的发展空间。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我是小小兵”“趣玩竹梯”等户外自主
9、游戏。(-)着力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在亲身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发展的。我们的课程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断拓展幼儿的已有经验。如,班本课程“别有洞天”中,这是源自一次餐后散步的偶然事件。漫步果园时,几名幼儿发现草从里有几个小洞,冒出来的洞洞一下子激起了他们探究的热情。幼儿在“遇洞”“寻洞”“玩洞”“探洞”的过程中探秘洞的形状、大小及作用,知道了保护洞洞的重要性,体验探究的乐趣。(三)推动课程建设的持续化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进行了“预设方案一一分组研讨一一集中修订一一阶段分析一一梳理汇总”的研讨过程。各班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尝试开发班本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
10、中,我们组织班级老师就课程目标、课程网络图,结合指南进行审议,分析可行性和发展性,通过教研组、园级层面的讨论提出修改建议,不断调整课程实施路径并予以优化,促使课程顺利推进。关于园本课程的建设我们正行走在从“改编”课程走向“创新”课程的路上,后期,我们将通过“研学园本课程”“外出观摩培训”“邀请专家进园”等方式,进一步厘清课程内涵、梳理课程特点、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实施课程评价、彰显课程研究成效,不断夯实园所内涵建设。课程游戏化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困惑需要我们去实践探索,如:怎样把握“放手”与“放任”的尺度,如何区分“冒险”和“危险”的差异,怎样改造课程方案我们将紧紧跟随前进步伐,在改革之路上积极实践,打造师幼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