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德育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渗透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浅谈德育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渗透作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例谈德育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渗透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闪光的核心价植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育德“德乃才之帅。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是教学常规治理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现代教学对每位科任老师的根本要求,更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实施素养教育的需要。(重点词)信息技术课堂德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人师者,莫不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愉快开展为豪。然当下,
2、纵观课堂教学,我们只凝视着学生的成绩,而漠视学生的感情、态度、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成长。究其原因,因为后者需要更多感情的投入、行为的示范、细节的关注以及曲折而漫长的经过。鉴于此,我就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谈谈如何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提高自身修养,渗透德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不仅是知识渊博者,而且是道德修养的典范,每位教师自身就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常常奔波于教师机与学生之间,间或会看到一些学生将垃圾丢在电脑桌底下或夹缝之间。以往,每每看到我总是让学生捡起来
3、后放入垃圾筒,课后再进行教育,以为这样学生就能改正不乱丢垃圾的习惯了,然每次在计算机教室维护时总会看到学生陋习的影子。鉴于此,我利用巡堂时间俯身去捡,学生看到我在桌子底下、夹当中“穿梭,心理多少有点惭愧,对着捡起的垃圾我悠然地说道:“我用垃圾筒收了你们!听到我这一说,有几个学生都被逗乐了。我没再追究,但我看得出来,学生的内心已经有所触动。接下来,我当没事发生一样继续巡堂。打那以后,那些“不速之客不再出现,电脑桌下变得干净了许多。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做到“言教辅于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做到道德高尚,言行一致,处处以身作则。老师的身体言语和实际行动,能无声地向学生渗透
4、德育,潜移默化地触动学生,使其受到教育。二、加强思想认识,加强德育。计算机教室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前沿阵地,对学生来说是有别于其他功能教室的特别空间。由于计算机教室里都是精细的电子产品,因此对于计算机教室的治理更是要细致入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常常要求学生穿好鞋套进入计算机教室,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但往往事与愿违,总会有个别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看似合理的借口来解释自己没带鞋套,或者穿来一次性的塑料鞋套,课后就随地丢弃,影响了整个校园环境。一开始,我叮嘱两句下不为例就不再深究,学生欣然接受。可后来学生渐渐觉察,即使不穿鞋套老师也只是唠叨两句,所以不以为然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经常不带鞋套来上课。
5、每天放学,计算机教室的地板上总有那么白白的一层灰,总得拖个两三回合才行。痛定思痛,我在新学期开始就特意和学生探讨“鞋套的问题,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有“三怕怕灰、怕潮、怕静电,认识了我们上课穿鞋套的意义,更清楚地了解爱护计算机的具体做法;其次,我从环保和节约入手,让学生明白一次性塑料鞋套虽然廉价(零买0.5元一双),但不耐穿,没用两次就破了(按一学期15节课算下来共花费7.5元),还会严峻污染环境,因此建议学生买质量更好一点的布鞋套,虽然价格贵了点(一般2元一双),但穿一个学期没问题,算下来比一次性塑料鞋套节约了许多(可省下5.5元),通过算经济账,大多学生选择了后者;再者,通过(信息技术课
6、堂学生行为表现评价量表)将学生每堂课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将穿鞋套进计算机教室和整理桌椅、键盘、鼠标等设备作为一个学分工程,学期结束时将一学期来每堂课的评价量表汇总,作为本学科期末评定的其中一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并得到稳固,使之持之以恒。有了开学初的深刻探讨,学生比以往更加重视“鞋套问题,穿一次性塑料鞋套的人数越来越少,不穿鞋套的趋近于无,穿鞋套已经成了学生的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教室的卫生问题,减轻了计算机教室的卫生治理工作,校园里也再看不到随地丢弃鞋套的现象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环境爱护意识。三、挖掘课本资源,细化德育。任何知识都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课本也是德育渗
7、透的重要途径。结合课本资源,充分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如在教学浙江摄影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计算机)时,通过介绍计算机开展简史,让学生了解我国计算机开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感情,从而产生刻苦学习的情绪和发奋向上的进取心。我国计算机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在短时间内与世界水平相接近,尤其是巨型机的研制方面已经处于X水平,如银河系列;在硬件CPU芯片研制方面,我国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低本钱、低功耗的芯片如中科院支持的曙光系列、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神威系列以及国防科技大学的银河系列,并超过了X水平;在软件方面,360安全卫士、江民杀毒软件、金山WPS文
8、字处理软件等也处于世界的前列,从而让学生看到国产软硬件开展的期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意识。在课本中还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浙江摄影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1课(漂亮的校园)、第14课时(参观网上动物园)、五年级上册第14课(美化校园研讨会)、五年级下册第11课(身边的礼仪)等,从这些内容中渗透热爱学校、爱护动物、爱护环境、讲文明等的意识和感情教育。这些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特长觉察并制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方案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到达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的。四、注重合作探究,深化德育。要想
9、取得成功,就要学会特长与人合作。更何况,与人合作会产生一种和谐亲热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肯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比方,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编制古诗集)时,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自己上网搜集资料并设计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通常可以成立合作小组来开展学习,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再比方六年级上册第9课(旅游方案书),同样,让学生自己撰写一份旅游方案,内容包含出发前的打算、行程安排,还要考虑交通方法、票价、住宿安排、就餐、购物,显然,在短暂的40分钟内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只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分工合作,才能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
10、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认可、鼓舞,以加强学生的合作行为。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观赏他人的成果,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进而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愉快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正是为了育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闪光的核心价植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育德。我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把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导航教育的方向。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元素无处不在,我们要要讲究自然而巧妙地引导,寓德育于无形,更简单到达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