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物联感知基础平台项目建设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物联感知基础平台项目建设意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市物联感知基础平台项目建设意见一、项目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一)物联感知基础平台服务搭建全市统一的市物联感知基础平台,支持大规模、多制式、多协议感知终端的接入,实现全市域物联感知设备统筹管理,同时从供给侧、平台侧及需求侧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物联设备管理、标签/分组管理、日志管理、报警事件管理、系统管理、业务管理、消息中心、数据计算平台、设备接入、搜索引擎、数字化改革门户等功能。(二)物联感知设备接入新增的物联感知设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编码;针对已建设备,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包括对接模式、数据格式、数据内容等,便于已建物联设备接入物联感知基础平台。推进各区、县(市)、市级单位已建物联设备
2、级相关数据对接,建立全市统一台账。各类物联设备类型逐步设备产品库,完善设备功能说明,性能说明。(三)数据治理及归集对接入物联感知基础平台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对数据进行全面审查和校验,保证数据质量;结合统一地址库规范要求,完善设备基本信息。对接入的数据进行编目,并根据全量全要素数据归集要求将数据推送到一体化智能化平台。(四)建设物联感知专题库建设物联感知专题库:城市公共视频专题库建设;城市安全感知专题库建设;城市建设感知专题库建设;城市交通感知专题库建设;城市环境感知专题库建设;城市运行感知专题库建设。根据省市要求支持行业定制化对接,并基于物联感知基础平台和专题库,对接一网统管对接,搭建具有各自
3、特色的应用场景。推动城市安全、城市建设、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运行等领域应用。形成城市“全域态势、预警研判、协调管控、执法督察、应急处置”等闭环管理。打造更安全、更整洁、更便捷、高效运行的新型智慧城市。(五)治理端和服务端两端透出物联感知治理端透出。贯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体化、全方位原则,按照“全景呈现常态运行情况、精准预警研判风险隐患、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复盘提出补短堵漏建议”要求,基于X政钉的可视、可预警、可处置、可闭环、可复盘的物联感知门户。依托物联感知门户及时感知、预测、研判和反馈城市实时态势和问题,面向领导者、管理者,分别实现决策指挥、日常管理和接入部署。推动物联感知与亚运
4、保隙、疫情防控、智慧消防、一网统管、生态智卫、基层治理等应用场景的协同和穿透。物联感知服务端透出。基于X里办畅通政府与社会的交互通道,实现社会共治。同时对接天地图,实现设备撒点等功能,并根据两端要求,完成必要公共组件的对接。(六)物联感知接入边界及准入建设物联感知平台网络安全建设,以等级保护制度规范和技术要求为基本依据,建立一套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外防和内控兼顾,以纵深防御、分等级分区域保护为核心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测评工作机制、信息安全通报和检查机制、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协调机制、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四项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科学、
5、有效、适中地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能够提抵御较强恶意攻击,为实现总体目标提供安全保隙。本次主要利旧原有环境安全体系,并针对物联感知平台做一定得安全能力补充建设,主要包含物联感知直连区域边缘可信防护系统服务(汇聚交换、边界防护、可信防护)。项目终验前需完成密码测评、等保三级测试、第三方软件测评、上线前风险评估、代码审计等。二、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其他标准、规范等略。三、项目建设清单序号功能模块数量单位一、物联感知基础平台服务1设备管理详见技术要求1项2标签/分组管理详见技术要求1项3日志管理详见技术要求1项4报警事件管理详见技术要求1项5系统管理详见技术要
6、求1项6业务管理详见技术要求1项7消息中心详见技术要求1项8数据计算平台服务详见技术要求1项9设备接入详见技术要求1项10搜索引擎详见技术要求1项11PC端:数X门户端要求详见技术要求1项二、物联感知设备接入1设备对接开发详见技术要求1项2设备库管理开发详见技术要求1项三、数据治理及归集1数据清洗详见技术要求1项序号功能模块数量单位2数据编目服务详见技术要求1项3一体化智能化平台对接开发详见技术要求1项4统一地址对接开发详见技术要求1项四、建设物联感知专题库1物联感知专题库服务详见技术要求1项2消防行业对接开发详见技术要求1项3数据场景应用开发详见技术要求1项4一网统管对接开发详见技术要求1项
7、五、治理端和服务端两端透出1物联感知治理端透出详见技术要求1项2物联感知服务端透出详见技术要求1项3公共组件对接开发详见技术要求1项4地图对接开发详见技术要求1项六、物联感知接入边界及准入建设1汇聚交换服务详见技术要求2套2边界防护服务详见技术要求2套3可信防护服务详见技术要求2套4政务网与云端互联光纤(2条)详见技术要求3年5等保测评详见技术要求3年6密评及密码改造详见技术要求1项四、技术要求总体要求:投标人需详细阐述物联感知平台部署方案,包括平台部署网络逻辑环境现状、网络系统架构图、安全方案、网络物理环境现状(空调、UPS、机柜的布置图、配电系统图),并详细阐述部署方案的重点及难点,确保系
8、统整体可用性和可靠性。投标人需详细阐述物联感知平台系统架构设计,包括与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及四横四纵两端架构结合,提供系统架构图,并详细阐述整个平台架构的合理性、重点及难点,满足平台建设需求。投标人需详细阐述物联感知平台与XX各区、县(市)、市级单位等已建感知系统的对接、数据交互融合对接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并不仅限于对接模式、对接内容、数据格式,设备报警闭环处置,设备在线状态等,并阐述对接方案中对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的描述。投标人需详细阐述物联感知平台全量全要素归集方案,基于XX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如何进行数据归集,包括数据种类、数据规范、数据共享方式,满足数据需求方对数据离
9、线共享、实时共享需求,并阐述归集与共享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的描述。投标人需详细阐述本次物联感知直连区域边缘可信防护系统方案,如何与现有政务网、的安全无缝衔接,提供安全系统架构图、可信防护工作原理。投标人需详细阐述导则及标准制定的方案,包括导则的预编制的规范性、完整性、涵盖内容及XX特色。(一)物联感知基础平台服务1、性能要求(1)系统页面响应3s以内;(2)复杂数据统计查询7s以内;(3)可保存的数据最大空间至少为T级;(4)管理平台支持同时在线用户数不少于200人;(5)日数据处理量不低于1亿;(6)页面兼容3类以上浏览器;(7)平台需支持平滑升级;(8)支持百万级设备数据接入。2、可
10、靠性要求(1)核心服务采用微服务的分布式部署实现负载均衡,容错机制等,单点故障可自动切换,不影响系统整体可用性。(2)系统需具备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以及数据的处理情况,实时预警报警,及时了解系统的整体健康情况,故障情况的能力。(3)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支持7X24小时连续运行,年平均故障时间G天,操作错误不会导致死机或系统异常退出现象,如果出现系统异常,系统恢复时间小于4小时。3、功能要求(1)设备管理 需支持对接入平台的设备的基础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备增删改查,在线离线状态、运行状态/属性获取等相关功能,需支持批量增删。 需具备设备物模型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
11、于:定义物联网设备在平台上的数字化表示,包括属性定义、服务定义和事件定义等。 平台需具备设备影子模块,实现设备最新状态在云端的备份及指令下发至设备的功能。(2)标签/分组管理 需具备标签和分组功能:实现为不同产品、设备或设备分组贴上不同标签,然后根据标签实现分类统一管理。 支持对设备进行群组和标签管理,通过有效分组和批量管理,减轻设备管理成本。 一个标签可以关联多个设备,一个设备也可以关联多个标签,用户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管理。通过设备详情,可以快速查改设备的标签信息。 支持按照区县以及场景进行默认分组展示。(3)日志管理 需具备平台访问日志功能,平台操作日志功能,并支持查询平台用户使用平台的
12、访问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访问页面、访问时长等字段。(4)报警事件管理 需支持通过配置功能管理报警信息的触发条件,与“规则引擎”联动,实现对具体设备条件触发对应具体报警事件的完整功能。 需支持识别出告警后,将告警事件推送给对应的干系方,可以是预定义的下游系统、告警接收地址、短信接收人。 需支持通过接口获取告警记录处理结果,对已完成处置告警变更告警状态,实现报警处置闭环。(5)系统管理 支持完善的人员分级权限控制,和数据分级权限控制功能。 支持与X政钉2.O统一用户体系对接(含X政钉组织架构体系),实现在平台建设组织、单位、部门到员工的完整信息表,并可支持快捷定位到具体组织内人员。(6)业务管理 对
13、所接入单位平台进行管理,提供各接入平台的业务基础信息查询、修改、删除、业务调整等功能,并支持产品数统计、业务设备数统计、实时在线设备数、在线设备统计、实时报警信息、实时报警统计等功能。(7)消息中心 需支持查看系统通知消息、告警消息、订阅消息、运维消息等类型。(8)数据处理服务要求 基础处理能力,支持实时处理、离线统计、任务调度。 数据标准管理,支持数据编码标准,命名规范。 数据质量管理,支持质量配置规则、数据质量监控、数据质量评估报告O 数据服务管理,支持服务AP1管理、数据服务监控、服务流量控制; 场景联动,支持基于设备测量指标、告警状态、设备状态等多种触发条件的规则引擎,支持报警事件生成
14、,报警事件联动。 支持将物联感知数据转发到其他服务器、系统等,便于数据的存储,应用和共享。 支持高实时性,高并发,可伸缩,可分布式的设备连接服务,支持发布、订阅相关服务。 支持数据高效读写,高压缩比存储。(9)设备接入 需支持平台级联和设备直连功能。 平台级联:需支持接入市级单位,各区县已在线的第三方物联感知平台,支持接入完整物联网功能。 设备直连:需支持多网络(1oRa、NB-IoTs2G/4G、ZigBee、Wi-Fi、宽带有线等)接入、多协议(MQTT、COAP、TCPUDPHTTPHTTPS1WM2M等)接入,具备通用性接入能力。(10)搜索引擎要求 需具备统一平台搜索入口,细分可检索内容,确保平台已有基础资源均可被检索到。 平台需支持数据分析统计功能,能够将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支持形成统计报表,可通过自定义分组,实现查询不同业务、不同分组的统计数据。可根据不同条件生成物联网设备的在线状态、历史告警事件、通知反馈结果等报表并具有导出功能。4、PC端门户要求物联感知平台需包含PC数字门户建设。数字门户需展示区/县、市单位设备接入,运行数据概况,接入趋势图,数据统计分析,平台使用情况分析等。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