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和平台架构区别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台和平台架构区别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台和平台架构区别分析【摘要】为什么要刻意区分中台和平台,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有位同行领导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在我们中台研究中为什么要刻意区分中台和平台,这么做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问题,也是我们中台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非常希望解释清楚的一个问题。要解释清楚平台和中台的区别,需要从中台的本质和目的说起。中台本质上是一种架构方式,目的是为了实现复用,减少重复投入,提升效率。在中台架构中,平台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起什么作用是中台研究需要厘清楚的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也就容易理解中台和平台的区别了。中台本质和目的中台的本质是一种分布式应用系统分层架构方式。有企业直接分为前-中台
2、架构,也有企业分为前-中-后台架构。不管分为几层,这其实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或架构,只不过在企业规模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资源(数据、应用、人力等)如果无法实现复用,其交互和协作成本和代价往往是级数增长,不得不调整来实现资源复用以提升效率的方法。简单地思考一个问题:设想数据散落于不同的系统之中,这势必会带来数据的大量冗余。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系统数量的不断增长、系统交互的频繁复杂、数据量的爆炸性激增等等,仅仅冗余数据就可能会导致成数倍数十倍的浪费。前些年的SOA-ESB架构就曾尝试从业务层面的集成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ESB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从数据层面考虑,只做业务系统集成而没有触达数据,数据依
3、旧散落于各个单体系统中。ESB通过加层集成的方式来尝试解决复用问题,但加层集成的方式也使系统层次复杂化,响应链路变长,响应延迟增加,从而导致很多ESB项目并不成功。而中台的思想是包括从数据层面来重构企业整体架构,这就解决了单体系统数据散落的问题,从数据层和业务层实现了复用。另外应用系统还涉及很多的公共组件和能力,比如日志、认证和权限、配置、消息、安全等,这些公共的技术组件往往是可以复用的。这也使很多人误把平台当作了中台。虽然中台和平台在内容上有重叠的部分,但其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业务、数据、公共技术组件的可复用能力提取就是中台的能力。从而以重构的方式从架构层面彻底解决了业务、数据
4、、公共技术组件的复用问题。中台架构层次划分中台复用的粒度软件一直都在尝试实现复用,从代码复用、函数复用、类复用到组件复用、服务复用、平台复用等不同层级和粒度的复用,各有优缺点。对于分布式中台架构来说,哪种复用粒度是合适的?哪种复用粒度的价值最高?从这些年技术的发展来看,云计算解决了算力问题,使数据可以通过分布式计算来支撑大数据运算需求,有了大数据才带来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的云原生技术:容器、微服务、DeVOPS等为中台架构的复用粒度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服务化或微服务化(微服务粒度是另一个概念)。服务层级的复用粒度更适合中台架构。从数据、业务、公共技术组件层次可以推导出可复用
5、的数据服务、业务服务和技术服务,从而构建起数据中台服务、技术中台服务和业务中台服务。通过中台服务的编排而实现敏捷构建业务应用(实际就是应用C1ient端),从而支持响应企业业务的敏捷变化和变革,快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技术组件、数据、业务流程服务化以实现可复用中台可复用服务来自哪里?数据服务来自于各系统融合后的可复用数据抽象和提取,比如说客户数据,多个业务系统都会用到客户数据,因此客户数据就可以构建为可复用数据服务,从而也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其实这也是主数据建设的主要任务。主数据就是企业内共享和复用的数据,以企业主数据来构建中台数据服务,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方式。技术中台服务则来自于
6、公共的技术组件,比如说登录认证,每个业务系统都需要登录认证模块。传统单体系统每个业务应用都要开发一遍登录认证,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如果把登录认证提取为中台公共认证技术服务,每个系统都可以共享使用这个服务,不但提升研发的效率,而极大地减少重复建设和投入。中台业务服务则意味着业务流程的新建或者业务流程的重构。业务服务的设计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梳理业务流程来找出流程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一个业务服务(或叫业务服务操作OPeratiOn)O例如在不同的业务流程中都会用到“客户信息查询”,这个“客户信息查询”就可以作为客户业务服务的一个操作。通过这样方式比国外某著名企业所推的DDD简单得
7、多,也更符合企业实际业务逻辑。平台支撑中台架构既然中台架构中合适的粒度是服务化,那么无论数据服务、公共组件服务、业务服务都需要有相应的平台来支撑运行。数据服务需要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或大数据平台等来支撑,公共组件服务需要诸如日志平台、认证平台、权限平台、配置平台、安全平台、消息平台来支撑,即便是服务通过编排的轻量应用客户端,也需要部署于不同的渠道来触达不同的客户,比如App、Web、微信小程序等,都需要这些平台和工具的支撑。因此我们说“平台支撑中台“,用平台能力支撑着中台可复用服务,以及前台轻量应用。从中台架构来说,这些平台、工具就是中台架构中的“后台”运行支撑平台。从架构角度,每个平台或系统都可
8、能划分为前、中、后等不同的层次,其实中台架构层次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业务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访问层、运行支撑层(包括数据存储层)”这样的架构层次划分。中台是从架构角度来说的,而平台是从技术角度来说的,平台和中台是完全两个概念。平台的架构可能分“前、中、后台“,只不过新的“中台”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涵义更广。不过从企业系统落地的可行方案来看,需要明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才能更好的去实施“中台”,才能使“中台”具备落地可行性。系统架构层次与中台架构层次中台架构中的前台或前端是“轻量应用客户端”,中台或中间层是可复用服务(可以是微服务,也可以是ESB服务等),后台或后端是支撑这些可复用服务运行的工具或
9、平台,因此可以说“平台支撑中台“。这些平台一方面支撑着中台可复用服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平台支撑着中台架构。以重构的方式,意味着企业业务系统会逐步被重构的服务和应用取代,拆分为数据服务、业务服务和应用CIient,以及基础的技术组件服务。数据实现融合,以标准化的治理的数据存储于数据库或数据平台之中,彻底解决了数据散落的问题。不再有一个一个独立的单体系统,而是实现了高度复用的中台服务和前台轻量应用客户端。根据业务需要通过服务编排敏捷响应业务变化需求。系统架构演化趋势明确区分中台和平台的好处第一、明确了中台和平台的概念和区别,在进行中台建设时就能有的放矢,不会混清。中台是从架构角度来说的,明确了中台
10、架构,也就知道了架构的前、中、后台各是什么,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建“中台”就是建设“可复用服务”,这使中台建设的目标非常明确。有了可复用服务,就能通过编排来快速构建业务应用。随着可复用服务量的增加,会带来业务应用研发质的变化。第二、松耦合了平台和中台可复用服务,明确了可复用能力的粒度。以平台作为可复用层次,则显得粒度过粗,在复用时也需要很多额外的工作。比如说消息平台,是可复用于各个业务系统的。但要使用这些平台,需要使用其提供的AP1来实现对接,AP1一旦变动,则使用这些AP1的服务就需要改变,这就带来了很多工作量。而在平台之上提取、抽象、封装一层可复用服务,源于平台而高于平台,比如“消息批量发送
11、服务”,其支撑平台可以是Kafka、RabbitMQ,ACtiVeMQ等等,则通过封装的可复用服务AP1可直接用于业务应用的编排。底层平台的变化对业务应用来说是透明的、不可见的。第三、中台和平台分离,则更好地实现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松耦合中台可复用服务和平台之间的关系,则在更容易更换中台下的支撑平台,对上层业务应用不可见,从而根据需要而采购或研发支撑平台,不再因为受制于某厂商的产品而迟迟难以有进展。第四、契合系统架构演化趋势。自云计算解决了算力问题,我们可以不需要过多关注基础设施资源。不管通过ESB集成,或者通过微服务重构,都在解决业务、数据、组件的融合复用问题。系统架构演化趋势是从单体架构走向分布式融合架构。中台服务架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布式融合架构落地方式,为企业业务系统的架构和建设提供了可行方案。-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