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医事业发展剖析与启示.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33397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中医事业发展剖析与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医事业发展剖析与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医事业发展剖析与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医事业发展剖析与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成都市中医事业发展剖析与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都市中医事业发展剖析与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中医事业发展剖析与启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成都市中医事业发展剖析与启示一、基本情况1(一)中医服务体系2(二)人才队伍5(三)中医药教育体系6(四)中医药文化建设7二、问题剖析8(一)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不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81、机构建设方面82、人才培养方面83、科学研究方面9(二)投入不足,保障制度不健全91、财政投入不足92、政策措施配套不完善103、纳入医保的服务项目少10(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适应11(四)对中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不够,中药产业链有待延伸11三、启示12(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12(二)坚持中医继承与创新13(三)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14(四)完善中医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15一、基本情况成都市已经基本形成覆盖城乡

2、、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料显示,2012年成都市有中医医疗机构916个,包括中医(专科)、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部以及民营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其中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中医专科医院1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8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5家。拥有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龙头,层次、门类齐全的中医药学历教育体系和成人教育体系;以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为龙头的中医药科研机构。成都市中医药事业在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水平、特色专病专科、科研、农村中医药工作等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十多年来发展较快,不仅

3、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而且为以后加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中医服务体系成都市形成了一批国内知名的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和中医专科医院,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14个、省级31个、市级19个。2012年,成都市中医医疗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医医疗机构数量之首(如图1所示),人均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如图2所示)和人均中医执业医师数量(如图3所示)分别排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图22012年全国主要副省级城市人均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单位:个/万人)7厂广州杭州a陂忖武汉南京济南沈阳长后青岛大爆西安潦圳图32012年全国主要副省级城市人均中医执业医师数量(单位:个/万人)在中

4、医骨科、中医肛肠科、儿科、肝病、肺病、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等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项目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成都市有国家“中医急症治疗中心中医眼底病治疗中心”和以中医为主的四川省骨科医院;有中医名家创办的中医骨伤医院和肛肠专科医院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中医专科医院。中医药在预防“非典”、治疗艾滋病及5.12汶川大地震伤员救治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成都市还大力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了三甲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中心和“四川省中医药治未病中心”的技术指导作用,举办了“中医治未病师资培训班”,共计200多人次参加了省、市级骨干培训。青羊区等(市)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建了“治未

5、病中心”,积极探索“治未病”理念有效途径和模式。成都中医医疗机构医师人均诊疗量及床位使用率均高于综合医院和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中医药在成都的深厚基础和发展潜力。城乡居民医疗意向及原因调查显示,信任中医是求诊中医的主要原因,了解中医药的占81.42%,热爱中医药文化的占87.97%,服用过中药的人达93.20%。多数人认为,中医药疗效好,能治本,没有副作用。反映出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表明中医药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图42007年中医医院服务量比较十多年来,成都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郸县已建成“全国中医农村工作先进县”,双流县成为建设单位;双流县、

6、金堂县、新津县、龙泉驿区、邛竦市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温江区成为建设单位。青羊区创建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该区的“新华经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推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列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被列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单位和“全国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和都江堰市中医医院被列为“四川省精品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二)人才队伍2007年成都市有中医药人员6847人(中医5564人、中药1283人),占各级

7、医疗机构在职人员的17.16%;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62人,占&21%;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574人,占23.0%。具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163人,占46.20%(如图5所示)。加上部、省级单位的中医药人员,成都市的中医药人员在万人以上,占四川省中医药人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全市卫生技术人员的八分之一。包括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国内知名中医药专家、教授在内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大幅上升,接近10%。与2001年比较,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分别增加5.6%和13.40%,学位结构有所改善。中医药专业齐全,有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全市有四川省名中医122名、成都市名中医58名;

8、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人、省级8人、市级54人和一批以高级职称为主的学术技术继承人。成都已形成以中医药专家、教授和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结构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和层次。(三)中医药教育体系成都市的中医药学历教育主要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依托,该校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护理、国防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和管理等12个二级学院,开办本、专科专业(专业方向)55个,在校学生万余人,拥有教授级专家400多名。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7个,和四川大学及部分高等院校,形成培养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中医药完整人才培养系统。2000年

9、开通成都市“中医药继教网”,设置栏目10个。2001年开展计算机中医药远程教育,为边远山区的中医药人员学习提供了方便。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面达100%o成都市同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委托培训中医药及其他学科博士生、硕士生和高层次人才。对乡村医生开展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已有800多人参加学习,占应培训人员的49.3%。采用传统师带徒的办法培养中青年中医,市属医疗机构已安排全国三批、省级两批、市级两批,共82名老师、94名学生跟师学习。成都中医药大学与美国、葡萄牙、德国、日本、以色列、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了

10、我国第一位外籍针灸学博士、方剂学博io十年来,招收培养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学生200余名,其中硕、博士研究生90余人。(四)中医药文化建设卫生(中医)管理部门和中医药机构采用多种形式,向国内外宣传介绍中医药传统文化。2001年,市卫生局、市中医管理局举办“中医药知识竞赛”电视直播晚会,在国内引起反响。2002年以来,多次参加中医药国际博览会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举办大型中医药展览,开展名中医义诊咨询活动。2004年在中医药国际博览会上,70多名省、市名中医参加“与名医面对面”活动,义诊咨询1600多人,在展会引起轰动。2005年,成都市应邀赴奥地利林茨市布展,吸引了德国、瑞士等国的人员前来

11、参观,展出持续了半年时间。广大中医药人员积极参加“科普月”、“卫生下乡”活动,深入农村、街道、厂矿为群众送医送药,宣传普及中医防病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中医药知识,宣传中医的“仁术”思想。在抗震救灾期间,不少名中医深入灾区,为受灾群众防病治病,以实际行动彰显中医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文特征。二、问题剖析成都市中医事业十多年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进步显著,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与西医医疗事业的发展步伐也逐步拉大,在医疗卫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一)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不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1、机构建设方面成都市虽然有众多中医专科医院和特色科室,但没有市级中医医

12、院,作为四川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全国的中心城市,缺少了全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龙头和基地。在一些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部分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室建设不突出,因多种原因削减了中医特色医疗项目,中医治疗手段的综合合理使用不够。2007年,医院中药收入只有西药收入的48.13%。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和优势病种的治疗,尚未形成强势,吸引力不够,服务面还不大。2、人才培养方面对中医院校学生和中青年中医人员的中医基本功培训不够,中医临床技能培训不到位。一批名老中医辞世后,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情况更加突出,一些具有特色的技术已经失传或面临失传。在农村县以下医疗机构中,中医药人员无专业学历、没有技术职称、

13、年龄偏大的情况比较突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中医人员、获得各级名中医称号的专家,以及优良的中医医疗基础设施绝大部分集中在市以上大型医院,县级医院人数很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没有,医疗服务水平差别巨大,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的医疗需求。3、科学研究方面尚未建立起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方法体系和相应标准,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过分追求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高新指标,或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脱节,或中医研究与中医理论脱节等现象。(二)投入不足,保障制度不健全1、财政投入不足2007年,各级政府对各类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132293万元,中医医院获得补助7567万元,仅占补助的5.92%(如图6所示)。

14、中医医院医的医疗收支结余为-12.96%,药品收支结余为1.78%,资产负债率达21.79%(综合医院为21.06%)。中医医院整体实力较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少创新,服务能力有限,收支结构不够合理,缺少发展后劲。2、政策措施配套不完善现有中医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体现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和管理特点,不适应中医发展。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求对中医实行政策倾斜,但并没有具体措施,难以落实。一些针灸、骨科、推拿、按摩和中医特殊疗法未列入中医治疗项目或被列为自费项目,使用受限。3、纳入医保的服务项目少2008年12月成都公布的医保支付服务价格项目共4165项,其中中医占124项,仅为2.98%(如图7所示

15、)。由于中医服务纳入价格项目少、收费偏低、医保支付项目少等原因,中医服务的项目日渐减少,服务范围越来越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病症有43种,而现在临床常用的只有落枕、扭伤、面瘫、腰腿痛等10余种,不少特殊的针法及技术面临失传。中药医院制剂利润很低,规定的加成率仅为5%。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对中西医治疗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作了同样规定,没有体现对中医服务的政策倾斜。239%其它医保支忖不善於9742%图72008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占医保支付项目情况(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适应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在蓉的中医药机构条块分割,尚

16、未形成发展的合力,加之运行机制不同,各行其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医药资源的浪费。中医、中药管理体制分离,使中医和中药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难以形成,影响了中医事业和中药产业的协调发展。中药产业由多个部门共管,种植、加工、科研、商贸等环节各有所属,没有产业推进的牵头部门,尚未形成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的推进合力。(四)对中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不够,中药产业链有待延伸由于宣传、普及程度不够等原因,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还没有达到科学认知的程度,加之对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理解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使部分人群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减弱。中医药对相关产业的参与广度、深度不够,成都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有一些推进工作,但还远远不够,如在文化、旅游、食品、日用品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