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史记-孔子世家》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史记-孔子世家》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史记孔子世家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帆邑。其先宋人也。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鲁复善待,由是反鲁。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日:“东门有人其领似尧其项类阜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
2、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观殷夏礼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不多者七十有二人。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J平卒。高皇帝过鲁,以木车祠焉。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3、,可谓至圣矣!(摘编自史记孔子世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门有人其颗/似尧其项/类皋陶其房/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B.东门有人/其颠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C.东门有人其题/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D.东门有人/其貌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艺,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能,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不同。B
4、.己丑,己为天干,丑为地支,天干地支按固定顺序互相配合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C.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是古代最隆重的一种祭礼。D.世家,是史记的五体之一,主要是记载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年少贫穷,长大后求仕处处碰壁,不但在鲁国没得到任用,在其它各国也不受待见,最后又重新回到鲁国。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重要的是选用人才,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C.孔子想恢复周朝礼制,探循三代以来的礼乐制度,把三百零五篇诗入乐歌唱,礼乐教化的遗规因此有可称述。D.孔子的弟子非常敬爱孔子
5、,司马迁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格外推崇孔子,“至圣”是对孔子取得成就的完美概括。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个句子4分)(1)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译文:(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译文:14 .颜渊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孔子,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10. B11. D12. A13. (1)孔子高兴地说道:“(一个人)的形体、相貌,这不重要。他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2)我虽然达不到这个境地,但心中总是向往着它。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思想学说)至今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尊崇他。14.学识道
6、德:让人难以企及;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教学内容:知识和礼仪。【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原句句意为:东门那里站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失去主人家的狗。“其颗似”其项类”“其肩类”句子结构一致,故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AC。“三寸”是数量词,用来修饰“自要以下不及禹”(从腰以下比禹短)的具体长度。而“累累”是形容词,以为疲惫倒霉的样子,与“三寸”连用不构成实际意义,应放在“若丧家之狗”前面,修饰“丧家之狗”的具体情状,排除AD。故选B。11 .本题考查准确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记载历代诸侯之外
7、名官名人”说法有误,世家本是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本文中,孔子并非诸侯或王公贵族,但因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所以被司马迁写入世家,以表示对孔子的尊敬。故选D。12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鲁国没得到任用”说法有误。原文“及长,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鲁复善待,由是反鲁。”意为:到长大之后,曾给李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提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蕃息。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过了不多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到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
8、被围困,鲁国后来对他好了,所以他终于返回了鲁国。可知孔子最开始在鲁国担任过季氏史、司职吏、司空这些官职。故选A。13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欣然”,高兴地;“形状”,形体和相貌;“末”,不重要。“谓”,说;“然”,是这样。(2) “至”,到这种境界;“乡”,通“向”;“布衣”,指平民;“传”,流传;“宗”,尊崇。14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原文中,颜渊评价孔子的语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意为: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
9、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仰之弥高,站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指孔夫子的形象很高大,弟子从下面朝上看,越看越高大,当然这里的高大不是指身材,而是指文化形象,正所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孔夫子是从尧舜禹到文武、周公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文化法统和道统的继承者,因此孔夫子的博大、精深、高明的确是让人“仰之弥高”。此外,孔夫子对他的学生们,都是通过“循循然善诱”的方法,有次第地来实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么一套教学。对此,颜渊颇有体会,深深感觉到欲罢不能,觉得太有诱惑力了,宁愿一辈子都跟老师在一起,愿意终身侍奉,终身随之学习。而“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中的“文”指诗文典籍中的文学文化知
10、识,“礼”指道德礼仪规范,这是孔子教育学生的两个主要内容。因此,这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对孔子的评价。【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限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到长大之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提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蕃息。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过了不多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到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鲁国后来对他好了,所以他终于返回了鲁国。孔子到郑国去,和弟子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口。郑国有人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那里站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疲
11、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失去主人家的狗。”子贡见面把这些话据实告诉孔子,孔子笑着说:“他所美言的我那种相貌我可真是不敢当;倒是他说我像只失去主人家的狗,那可真是啊!那可真是啊!”孔子离开鲁国一共经过十四年又回到鲁国。鲁哀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选择大臣/季康子询间为政之道,孔子说:“特举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小人的上面,邪曲的人就会变得正直了。“季康子忧愁盗贼为患,孔子说:“如果你自己不贪,即使暴赏盗贼,他们也不敢偷窃。”然而鲁国最终没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谋求官职。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孔子考察周代对殷礼、殷代对夏礼
12、所作的变动后,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周礼借鉴了夏、殷两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从周代的礼制J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歌唱过,以求符合音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仪、音乐从此又可得到而称述记录。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授,弟子大约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经的有七十二人。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颜渊感叹地说:“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经过鲁地,用太牢的礼仪为他祭祀。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