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庙山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4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庙山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42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武汉庙山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目录一、调查目的二、调查时间、地点与方法13、调查方法: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相结合1三、调查结果2(-)调查现状2(五)存在的问题2四、调查思考与JtiX41、扩大垃圾分类参与者群体42、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43、提高社区管理者的政策执行能力54、加大对垃圾分类参与者的激励5五、结语5一、调查目的目前,虽然我国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不同分类的垃圾桶,但是人们并没有太过注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十分薄弱,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没有提高,垃圾分类箱在城市的所有道路上都是徒劳的。一方面,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方法和处理技术严重滞后。
2、中国在城市垃圾问题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政府部门在这一问题上的管理职责由环保部门和建设部门组成。但这两个部门在核心问题上推卸责任,行政效率低下。责任不清、多头管理、监管不力、资金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城市垃圾处理问题。鉴于上述情况,我国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存在诸多困难,仅靠政府部门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有必要协同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遏制垃圾问题的快速增长。城市社区作为政府治理过程中的基层单位,由于其特殊的定位,能够有效地发挥最直接的作用,促进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本次针对武汉市庙山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希望对庙山社区垃圾分类问题给予改善,同时也增强社区
3、居民的环保意识。二、调查时间、地点与方法1、调查时间:本人于2023年11月6日至11月20日,进行相关调查。2、调查地点:武汉市庙山社区。3、调查方法: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相结合三、调查结果(一)调查现状本次共调查了112名社区居民,其中43位男性,69位女性,针对居民垃圾分类问题进行调杳。其中能够做好垃圾分类的占比37%,很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占比22%,有41%的被采访者表示偶尔会进行垃圾分类。另外在调查过程中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较为困难和繁琐,没有时间进行垃圾分类。还有15%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属于清洁工的工作,居民不需要负责垃圾分类。武汉市庙山社区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和垃圾
4、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主要包括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目前,庙山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干湿分类,将厨底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第二步是将垃圾分为四类:有害垃圾、玻璃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废弃衣物。干湿垃圾桶覆盖整个社区,其余四种垃圾桶设置在社区指定点。社区订购垃圾桶和垃圾袋。居委会将免费向每户发放一份。垃圾袋、垃圾桶颜色不同,以此来有效区分干湿垃圾。(五)存在的问题1、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目前,庙山社区参与垃圾分类的主要人群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除这两类人群外,其他社区居民对社区垃圾分类缺乏积极性。社区
5、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意识淡薄有主客观原因。主观上,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缺乏认识,或者居民对垃圾分类行为本身缺乏关注。客观上,由于社区管理者在垃圾分类政策的监督、评价、宣传教育等方面缺乏实践,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没有得到培养。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居民受传统处理垃圾方式以及懒惰心理的影响,他们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是政府的责任,和他们无关,再加上缺乏刚性约束,导致生活垃圾分类整体参与率偏低;二是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方法掌握不全面,导致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正确率偏低,且存在正确率忽高忽低反复的现象。如很多居民都知道废纸、旧衣物等属于可回收物,但不知道被污染的废纸以及破损的旧衣物属于其他垃圾;还有,
6、有些居民只知道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但对于不含汞、银铭等重金属的电池属于其他垃圾并不知晓,仍然按照有害垃圾进行分类。2、社区居民垃圾分类认识单一由于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只能采用最粗略的垃圾分类方法,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最多只能将垃圾分为两类,在垃圾分类推广活动方面,社区居民在参与活动时对垃圾分类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目前政府还没有发布权威的教育材料,大部分垃圾分类知识是街道办事人员摸索总结的,但垃圾分类知识非常广泛,自制的宣传产品往往存在疏漏。例如,厨余垃圾是指烹调或日常饮食遗留下来的垃圾,但装豆腐的豆腐盒却不是厨余垃圾。这些都是垃圾分类难以突破准确性的原因。此外,中国市场上
7、的产品并没有标明属于哪种垃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的难度。另外一个导致源头准确率低的原因是居民的个人意愿问题。通过走访观察发现,大约有3/4的居民在社区日常活动中投放垃圾时不看垃圾箱上面的标识,基本是看哪边空往哪边扔,饮料杯、吸管、塑料袋、果壳等各类垃圾并未分类。意识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人所有的一种对现实的心理反映形式,它能最直接最客观的反应人心底对某一事物的意愿,因此反映出垃圾分类意愿也与导致源头准确率有紧密的关系。3、社区宣传方式单一目前,垃圾分类宣传主要在社区开展。社区虽然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但都停留在政策措施和分类知识的宣传上,工作人员经常通过摆放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等形
8、式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社区活动中休闲活动的老年人还有带小孩儿的妇女比较多,有一多半的人将手册随手扔进垃圾箱。因此宣传的受众面较窄,深入性不强,不足以让垃圾分类深入到每个民众的心中。社区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分类知识的细化程度以及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还需建立更加持久、有效的宣传教育机制。4、社区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的动力目前,社区中能够长期坚持垃圾分类的居民人数较少,并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垃圾处理是一项公共事业,因此有“搭便车”的现象。垃圾分类作为公共物品,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垃圾分类具备正外部性,政府努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而产生的生态效应,将会使居民受益。从成本收益来看,很多居民认为垃圾
9、分类会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短期内无法看到明显的“收益”,这让居民不愿投入到垃圾分类中去。再者,有部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每天将分类好的垃圾准确的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中,然而由于垃圾收运设施的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在中端的垃圾运输环节,居民分好的垃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混装运输,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四、调查思考与建议1、扩大垃圾分类参与者群体首先,加强社区物业公司的参与。现在几乎所有社区都至少有一家或多家专职物业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这些物业公司对社区安全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整个社区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垃圾分类问题却无能为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激发物业公司
10、的积极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只有激发社区物业公司对垃圾分类政策的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问题。激励物业公司的方式有很多,最明显的方式就是经济激励。多方面确保物业公司收支平衡或盈余,可以迅速提高物业公司管理和处理社区垃圾的积极性。其次,要噌加流动人口和白领工作者的参与。这两类群体是社区居民中相对自由的群体,他们常常被边缘化,在社区垃圾分过多的重视,这给社区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流动人口是每个社区不可避免的、不可预测的群体,为了提高流动人口的参与度,社区管理者可以有效将启东和青客的信息绑定在一起,对流动人口垃圾分类管理和责任进行追究,同时,社区流动人口多为低收入人
11、群,根据其经济收入的特点,社区也可以采取一定的经济激励,增强他们的垃圾分类参与力度。劳动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程度一直较低,但这些群体普遍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个人素质,面对这类群体缺乏参与的情况,社区居委会以及垃圾分类宣传小组只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指导沟通,相信高素质人群一定能够有效落实垃圾分类政策。2、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社区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社区网站、社区公告栏、社区电子屏、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让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知识和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必要性。有了这些宣传方式,社区管理者还可以在社区内多放置一些颜色和标志清晰的垃圾桶,提醒社区居民对垃圾需求进行分类。垃圾分类的小标识也是一种很
12、好的宣传手段,即在社区公共展示区,将塑料瓶、纸张、金属、玻璃、旧电池等垃圾样品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标明相应的垃圾性质,并以样品展示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同时,社区还可以定期举办“社区探访日”活动。由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社区居民自愿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厂、垃圾分类收集站、垃圾回收厂等场所。通过个参观,了解垃圾分类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社区居民了解垃圾收集的功能,从而增强对垃圾分类必要性的认识。3、提高社区管理者的政策执行能力社区工作者可以有效构建社区网络平台。例如,成立各楼道委员会,其成员分别负责一个或多个楼道的通信信息统计,通过微信群、群发短信等方式建立整个楼道居民之间的信息
13、联系网络。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社区政策执行程度和政策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楼道组委会提交的信息,可以快速掌握整个社区的人际网络。通过社区网络平台,社会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向社区居民传达垃圾分类政策。目前,我国的社区有不同的生活群体。一些社区居民由于工作繁忙或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对社区垃圾处理工作重视不够。他们需要各种宣传渠道来获取信息。只有了解社区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这些居民才能加入社区垃圾分类队伍。对于忙碌的上班族和流动人口,社区可以采取短信温馨提示、海报张贴、宣传册发放等多种形式,向这些群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践行垃圾分类意识。4、加大对垃圾分类参与者的激励对社区居民的经济激励直接影
14、响到垃圾政策实施的效果。在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之初,很多居民积极采纳了垃圾分类政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有意识地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居民发现,他们是否对垃圾进行分类,对垃圾在派送站的最终处置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导致居民开始淡忘垃圾分类,后端处理的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从有效激励垃圾分类政策实施者的角度出发,对居民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使其能够长期坚持分类行为,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在对居民实施激励时,可以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物质上对一些积极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奖励生活用品,比如油、米面等,精神上的激励可以授予居民各类优秀文明称号,并在社区内部宣传,让社区居民都能够向先进个人或者现金家庭学习。五、结语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推行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程,在当代中国的治理体系中,社区治理是治理的基石和元单位。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行动,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内容,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提升小康认同度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