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扛起产业扶贫重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扛起产业扶贫重任.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扛起产业扶贫重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吹响了全省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的总攻号角。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各项决策部署,打好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关键战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要举措的扶贫思想,省委、省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第一硬仗精心部署,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产业扶贫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力打赢产业扶贫硬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产业扶贫重要论述,焕发“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强大精神。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能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在脱贫攻坚中把产业扶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通过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避免贫困户短期内收入得到增加、长期却没有产业支撑持续增收的现象发生。产业扶贫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J我们要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培育差异化
3、比较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避免一哄而上、同质竞争。要按照全产业链的理念发展产业,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拓宽贫困户就业和增收渠道。产业扶贫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推广良种良法、开发特色产业,需要一定经营规模,也需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也不是随便一家一户就能干得了的J“当地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好推动作用,新型经营主体是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纽带,是促进产业扶贫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重要保障。产业扶贫的着力点应放在打造有带动脱贫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上,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能否带动贫困户作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必
4、备条件。产业扶贫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针对“有的人发展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倒是很积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养懒汉”“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脱贫致富贵在立志”。我们要把产业扶贫的着力点放在培育贫困户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上,坚持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激发贫困群众的信心和斗志,让贫困群众内心热起来,脑子活起来,身子动起来,最终靠自己双手摆脱贫困。充分认识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优势,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久久为功长抓不懈。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必须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
5、条底线,对于92.5%都是山地和丘陵的山区省份来说,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山地资源,发展山地农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贵州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为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交通物流条件的明显改善,大物流大市场格局逐步形成,为山珍名品走出大山创造了基础条件。近年来,全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发展迅速,茶叶、辣椒、火龙果、刺梨、蕙仁等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蓝莓种植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四位,蔬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七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扶贫产业的选择有利于发挥贵州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
6、案把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和“一县一业”作为全省农业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来抓,就是基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我省一年四季都可生产蔬菜,特别是发展夏秋冷凉蔬菜填补了东部沿海地区夏季高温无法生产叶菜类蔬菜的空白。“贵州绿茶”开创了省级茶叶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先河,茶叶发展的雄厚基础不可复制。全省生态家禽品种资源丰富,13个地方优质特色家禽品种通过国家认定,家禽重点县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我省是食用菌发展最适宜区域,可实现食用菌周年多品种生产,采收期达8个月以上,发展优势非常明显。我省是全国四大道地中药材产区之一,40个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
7、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之说。播州辣椒、施秉太子参、兴仁慧仁米、水城猫猴桃、罗甸火龙果、关岭黄牛、黔北麻羊、从江香猪等一批“一县一业”正向全产业链推进,效益突显。扶贫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在推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5年来,贵州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带动466万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农业产业扶贫带动83.5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当年脱贫人口总数的69%以上;蔬菜种植面积累计1687万亩(次),产量2463万吨、实现产值860亿元;茶园面积717万亩,产量32.7万吨、实现产值362.4亿元;生态家禽出栏147亿羽,蛋产量23.46万吨,产值126亿元;食用菌种植规模10.6亿棒、产量57万吨
8、、实现产值55.69亿元。到2023年,通过产业扶贫将实现147万贫困群众脱贫。找准产业发展的关键突破环节,推动产业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业绩。当前,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阶段,面对28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明确了下一步产业扶贫的工作重点。对照“八要素”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各地推进“八要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一些地方存在产业选择不精准,一哄而上、同质化、同期化现象时有出现;技术服务和培训农民存在覆盖面窄的问题;产业扶贫子基金到位率、使用率低;生产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亟待提升;产销对接不到位;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现象。各地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八要素
9、”的深刻内涵,以问题为导向,把“八要素”的各项要求落细、落小、落到实处,尤其是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抓好产销对接,强化销售渠道建设。一是畅通销售渠道。继续强化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食堂等的直通直供直销工作,确保“农校对接”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比重不降低;继续推进电商扶贫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产业扶贫蔬菜销售专区”建设,确保相关优惠政策落地。二是开展宣传推荐。组织经营主体参与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重点瞄准北京、上海、杭州等目标城市,开展茶叶、蔬菜、食用菌等推介展销。三是发挥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在对口帮扶城市开设农产品销售中心,引导帮扶城市
10、中有实力的企业在贵州共建农产品直供基地。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形成“拳头”产品。对6度以下,500亩以上的连片农用耕地进行摸底,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优势产业进行规划布局,整合涉农资金用于贫困地区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提升单位产出,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工作,提升产品品质和质量水平,让贵州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泉涌”天下。培育壮大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招商优惠政策,围绕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条编制招商项目,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加大项目设计和招商对接,从省外引
11、进一批优强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组织企业参加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确保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00家以上。在合作社发展方面,要加快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建立省市县三级合作社示范体系,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合作社脱贫带动能力。建立生产销售大数据平台,精准实施指导产业发展。共享整合现有数据和资源,搭建全省主要农产品生产销售大数据调度分析平台,准确掌握全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布局、数量规模、品种结构、经营主体、销售去向和价格等信息,动态监测分析,定期发布主要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品种布局等信息,为各地指导科学调整种植茬口,对接产品销售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