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 有德.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章有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说明了失德之为,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德失,韩非子的解释是为之、欲之、用之、思之。在老子看来“德”是“道”先天本有的特质,至纯至真。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面对“德”只有遵从,只有认命,绝不能自以为是、欲望贪婪、为私而用、思虑怀疑。被创造者是绝对不可以怀疑创造者的,更不能用创造者赋予的本性本能去谋不法私利;被创造绝不能另寻思想,不越界破戒。这有些宗教思想,但,实事也是,不管是宗教教义,还是国家律法都对人的思想与行为有明确严格的规定与界线,人一旦违反法规,越界破戒必然要受到惩罚。在韩非子看来人类社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国家律法就是人类
2、社会最大的“德”,社会是由人组成,个体只是社会的一部分,面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国家律法个体只能遵从,只能服从,绝不能违法乱纪、贪婪无度、怀疑反对、以权谋私。这里“权”不仅是法律赋予的公民权,还有公职权。人啊!你往哪里去?这不仅是一句宗教名言,其实,放在当下的人类社会,我们不得不为今天的生活环境担忧,按现在的发展模式发展下去,人类的命运会怎样?很多科幻灾难电影绝不是为娱乐而拍。人啊!你往哪里去?“道”与“上帝”已经为我们赋予了最佳的“德”性,我们只要遵从就可以,不需我们寻找其它的出路。绝大多数人认为有为、有欲、思考、应用,正是实践“德”就是有德,这里的“德”并不是老子的“德”,而是我们后天学习到
3、的“思想品德”,也就是好行为,比如扶老人过马路,帮助困难的人。其实,这些都是表相,我们不能将事物的表相当作本质来看,这就和现在把有钱当作成功一样。韩非子理解的“德”是指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是规律的表相。所以韩非子认为“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J意思是自以为有德,就没有德;不自以为有德,就保全了德。听起来很拧,不知道怎么解释。“德则无德”中的第一个“德”是人们自认为的“德”的表相,也就是做好事,第二个“德”是指事物的发展规律。只重视事物的表相,是我们所有错误的开始,只重视“德”的表相,用表相代替本质,让我们的发展失去了方向。其实,如果我们能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所有的表相都自然而然的出现的事,不需要
4、刻意去做。学习努力了,好成绩自然会有,而不是为了好成绩要努力学习,这是本未倒置。而且,做为学生努力学习是本分,在茫茫大海上,船长需要的是方向,而不是灯塔。这一节的最后韩非子引用了老子的原话,故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所以老子说上德不自以为有德,因此才有德真正具有至上“德”性的人,从不自以为有德,也不刻意通过“行为”来体现有“德,社会上有许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人才是真正上德之人,那些将“奉献”与“帮助”做的有声有色天下皆知的人,并不是上德之人,他们是“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表现的道德,是生怕失去道德。正因为怕失去,心里老想着反而是没有道德。有多少企业捐款捐物资,是为了那张“发票”与所谓的社会责任,还有那几篇新闻报道。按佛教教义讲应该是得者忘得,施者忘施。【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故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在公司管理中,老板总要求员工德才兼备要努力工作,其实,只要要求员工严格按公司制度与企业文化工作,老板按公司制度与企业文化管理,就是德才兼备,不只是员工,老板也会德才兼备。因为企业文化与公司制度是最大的“德。按其而为,自然有德有才。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