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六章 四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六章 四危.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六章四危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牧臣的最高最好的方法。我们说君主治国先治吏,牧臣就是治吏,管理好了朝臣与官吏,国家就能治理好。这是一个古老话题,却说到了现在,也就变成了一个新话题,这就叫与时俱进。君主牧臣最高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惩恶扬善,禁止奸邪是重中之重,奸邪禁止了正直就成了主流,社会风气就会风清正气,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自然会从善如流。没有人敢违法,因为代价巨大,自然也不想违法,不想违法自然就要守法,渐渐地守法就成为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在我们的意识中,管理就是制定制度法规,按章办事。再提高一步,奖罚分明,是非有据。但这些都是制度层面,是对行为的
2、规范与约束。韩非子从哲学的高度看待问题,抓住事物的核心矛盾与问题的实质,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治吏,重在防止臣子的奸邪与不法,让其奉公守法。在此基础与前提下要求臣子尽职尽责,进取奉献。防止臣子的奸邪与不法,就要针锋相对的坚决禁止奸邪,对不法行为严厉打击,对不法臣子严惩不待。用现实告诉臣子奸邪的恶果,让其不敢奸邪,不能奸邪,不想奸邪。用物理隔断的方式让臣子与奸邪无法联系,要做到这一点,何其之难。经济学中讲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广义来说,劣
3、币驱逐良币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胜优汰)现象。其实,这一理论放在社会中一样适用,如果君主不惩恶扬善,主持公道,那么奸邪行为就会驱逐正直行为,奸臣就会驱逐贤臣,奸胜贤汰。韩非子讲完君主的牧臣之术后,开始讲国家危害,韩非子说“彼圣主明君,不适疑物以窥其臣也。见疑物而无反者,天下鲜矣。”意思是:那些圣明的君主,并不局限于在可疑的事上观测臣子。见到可疑的事而不反过来联系到其他事,弄清真相的,是天下少见的。君主并不局限于通过调查可疑来观测臣子,说明查疑是必须的。韩非子也说得的很明确,不通过查疑弄清真相天下少有,看来通过查疑弄清真相是必须的。查疑行为本身是必须的,为了弄清真相查疑是必须的。韩非子列出
4、了四种危患:孽有拟适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此四者,国之所危也。意思是:庶子中有和嫡子行事一样的人,配偶中有和正妻尊荣相等的妄,朝廷中有和国相权势相同的大臣,臣子中有和君主地位相似的宠臣,这四种情况,是使国家陷于危险的根源。首先,这四种行为与现象是违背法规与常规,其次背后必然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第三反常规的举动背后必有反常规的人物。违背法规本身就是社会混乱的根源,凭此一点君主都要警觉,怀疑其背后有事,应该着手调查,弄清真相。【彼圣主明君,不适疑物以窥其臣也。见疑物而无反者,天下鲜矣。故日:孽有拟适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此四者,国之所危也。】人不知理定有祸,事出反常必有妖,言不由衷定有鬼,邪乎到家必有诈。不明事理不懂规矩的人一定会惹祸上身,事情如果违反常理定是有人在捣鬼,人如果反常就一定心怀鬼胎,说话做事口不对心定是有阴谋。国之所危在于乱法,事之所败在于乱规。理就是法规,常就是规则。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