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二章 选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二章 选贤.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二十二章选贤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害国伤民败法的皇亲国戚一样依法处罚。韩非子认为既然君主用人的原则是举贤不避亲仇,那么刑罚的原则就应该是处罚不分亲疏,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要小瞧了这一思想,这可是在二千多年前提出的,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正是这一思想确保了中华民族的国家保持了持续的存在与统一。总之,在韩非子看来君主不管是用人还是刑罚都要坚持依法而为,就事论事,以事理为办事的原则,切不可掺杂人为因素。为了更好直白的说明自己的观点,韩非子列出了五位历史上大义灭亲的君主,这五位君主都处罚了自己的亲人,有儿子,有孙子,还有
2、兄弟,处罚亲人的原因就是他们祸国殃民,败坏法治,总之是违反了国家律法。五位君主面对违法的亲人,并没有徇私枉法,而是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处罚了他们。韩非子所列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的故事最有代表性。蔡叔,姬度,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五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蔡国始封君主,故称蔡叔度。管叔,姬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管国国君,故称管叔鲜。周成王时,蔡叔度与管叔鲜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不久便被周公旦平定。蔡叔度、管叔鲜被诛杀。周公旦,姬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
3、故称周公。是蔡叔的哥哥,管叔的弟弟。对于管叔、蔡叔的叛乱,他大义灭亲,杀了两人。韩非子讲完君主依法诛亲后,再讲君主坚持举贤不避亲仇的原则挑选贤能之士。韩非子认为“观其所举,或在山林薮(Sdu)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Hngyu)(Xie)继缠索之中,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意思是:观察圣王选拔的人,有的隐居在山林洞穴之中,有的囚禁在监狱桎梏(zhigu)之中,有的从事宰割烹调、割草放牧、喂牛等活计。看完这一节,让我想起了先秦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J意思是“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
4、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这就是“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出自杨基的感怀。下一句是:富贵当思原由,意思是如果是一位英雄,那就不要问他的来历,而当他富贵了,就应当思考他富贵的原由。君主因事理而选用人才,只看人才现在的实际情况,而不问出身出处,意为唯才适用,既然是选用人才,就要看才而不是看关系。韩非子接着解释了君主为什么不问出处挑选人才,他认为“然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意思是然而明君不嫌弃他们地位卑贱,因为他们的才能,可以彰明法度,有利于国计
5、民生,据此任用他们,君主地位得以巩固,声望得到了提高。这就是贤明君主,用人的目的很明确,选用人才是为了彰明法度,利国利民,只要能实现这样的治国目标,符合条件者皆可用。任用了这样的人才才能巩固君位,提高声望。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观其所举,或在山林薮(Sbu)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Iingyu)(xie)继缠索之中,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然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韩非子选用人才不问出处的观点,对选用者来说又是一个高要求,选用人才既要跳出自我喜好,还要摆脱社会人际关系。能做到这两点难之又难,所以成事者少之又少。失败者失败的根源在于选用人上,既按自己的喜好选用人,还用了关系户推荐的人,如此用人怎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