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精神遗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适的精神遗产.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胡适的精神遗产陶华坤胡适师从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一个人,倘若抱定一种主义,坚持不懈,始终不渝,即便不为他人认可,也足以令人尊敬。1 .坚信只有民主制度才能造成稳定的现代国家。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如何正确评价人物?“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胡适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反对暴力革命,坚持渐进改革。胡适说“自由主义从来就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社会主义运动只是民主运动的一部分,世界潮流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汇流。”能在激烈的氛围中始终保持理性不走偏激。他对
2、中国文化的热爱,对自由民主宪政的追求,为当时的中国,指明发展方向。胡适告诫容忍异己的声音。真正自由的社会是有包容性,让不同政见不同观点的人生活在一起,让不同党派的人来担任重要职务,允许有不同声音,不同政治理想,允许无神论者、宗教信仰。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一个现代国家必须完成三重任务:国家要统一、国家要强大、国家要合理有限。前两项是国家权力建设,最后一项是公民权利建设。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要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他毕生着力提倡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帮助青年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
3、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功不可没。胡适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在提倡白话文的文学革命中,堪称先锋,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胡适受人诟病的点:提倡西化、否定共产主义、随国民党赴台。2 .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胡适曾担任北大校长,获得36个博士学位。终生勤奋,著作等身。对胡适的研究,走了一条由学术上“论胡”到政治上“批胡”而重返学术“研胡”的曲折之路。毛泽东当年在北京曾多次向胡适请教,在回忆青年生活时说,他那时就“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楷模”。胡适“不降志,不
4、辱身,不追赶时髦,不回避危险。”其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拿出证据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具体的问题下手。先研究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据一生的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办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应该可以有什么样的效果,更推想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定的(最满意的)解决,作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价值的主张,都是经过这三步工夫得来的。提倡思想独立,不盲从,不受欺骗,不用别人的耳朵当自己的耳朵,不用
5、别人的眼睛当自己的眼睛,不用别人的头脑当自己的头脑。50年代两岸同时批判胡适思想。大陆批胡为学术界的孔子,说胡适不够激进,台湾说胡适太激进。胡适与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关系“和而不同”“群而不党”。毛泽东说:“胡适这个人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3 .“战士当死于沙场,学者当死于讲台。”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者。他说“战士当死于沙场,学者当死于讲台”。1962年在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的酒会上,发表演讲,正讲到激动人心处,突发心肌梗塞,倒地
6、身亡,他的最后一刻是在讲台上度过的。妻子江冬秀听闻胡适逝世的消息,竟然昏厥过去。待她醒后,整理胡适遗产,发现除几件衣服,一柜子书,身无长物。蒋介石祭吊挽联:“适之先生千古。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胡适强调做学问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管是研究科学,研究国学,研究治国之道,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谨慎。给即将步入社会的自己的三种防身药方:第一个方子“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个方子“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个方子“你得有一点信心。”人生在于奋斗,既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对前途有起码的乐观和自信。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生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多去积累学识,增长眼界,提升格局,成功也自然会降临在你的头上。胡适对做人做事的看法和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疑处存疑。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少说点空话,多做点实事。”一个国家真正之覆亡不在于军事之失败,而在于文化学术之灭亡,为了避免国家灭亡,我们应努力致力于国家的文化学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