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某某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47378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某某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某某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某某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某某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某某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某某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某某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某某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已形成共识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136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承诺,范围覆盖近90%的全球GDP、85%的全球总人口、88%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2023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对我国自身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新挑战。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下,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实现“双碳”目标创新路径,寻求绿色高质

2、量发展路径并以此加快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一、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深化“双碳”目标战略。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GDP全球占比从1994年的3.3%提升至2023年的17.39%,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从供给端看,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的传统“外延式”增长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我国生育率下降且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2023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劳动力总供给逐年减少。同时,国内经济宏观杠杆率大幅抬升,2023年我国

3、宏观杠杆率达270%,增幅达23.6%,和同等发展水平的经济体相比明显偏高,制约了投资的可持续性增长。此外,我国森林、淡水、耕地、土地等核心资源均不及全球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从需求侧看,大国开放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发展动力将发生转换。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伴随国内消费升级,低端产能日趋过剩,传统投资的边际效益日益降低,进一步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我国外贸依存度从2006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23年的31.5%,国际贸易需求疲软,也决定了我国的发展模式必须从“外向型”为主向内外并重的“双循环”发展格局转变(见图5)。进入新发展格局,传统依靠资本

4、、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进一步加快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双碳”目标下通过创新政策措施和先进技术,实现产业布局、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的有效变革,将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有效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二、我国低碳转型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双碳”行动加速推进,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低碳转型的经济基础日趋向好。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短、任务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双碳”目标面临现实挑战。转型效益短期内较

5、难显现。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现碳中和至少需要五六十年的时间相比,我国作出30年就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目前我国仍在经济上升期,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产业仍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型路径鲜有先例可循,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协调难度较大。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征突出,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难以在短时间内减轻。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占比达84.1%,其中煤炭占比为56.8%,相比2019年增长2.2%。同时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仍然不高,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仍大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制度体系尚需完善。目前,我国

6、绿色标准制度更多围绕产业目录而非经济活动来界定,绿色发展的目标尚未聚焦“双碳”以及碳减排。同时,多项制度政策虽明确重点产业与棕色产业转型要求,但聚焦产业转型的政策合力不足,欠缺产业、财税、金融、环境、气候等多方协同联动。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比较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比差距明显,很多碳减排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无法自主生产。同时,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效应不强,技术推广存在诸多障碍。三、湖南省低碳转型发展分析为助力“双碳”目标,提升金融支持经济低碳转型发展质效,2023年,湖南省政协、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和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联合开展主题为“发展绿色金融,助力传统产业低碳转型

7、发展”的专题调研,对湖南14个市(州)232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203家企业实地走访,涉及行业包括新能源、钢铁、火电、建材、有色金属、造纸、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化工、化纤及基础化工、交通、纺织与塑料行业等传统产业,获取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对广东、江苏、山西、陕西等省400余家企业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分析(见图8)o调研发现,加速推进“双碳”行动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制度建设需要强化。“双碳”转型呈现“上热中温下冷”的态势,从政策目标到市场实践仍存在阻碍因素。与国家顶层设计加速布局、地方政策逐步分解落实的推进速度相比,“双碳”目标下企业转型“热情不足二尤其高碳行业及上下游关

8、联企业反应迟缓。企业低碳转型意愿及动力不足。一方面,企业对“双碳”目标的理解较为有限。调研显示,73.91%的新能源企业感受到“双碳”政策目标影响并主动获取绿色资金支持,但仍有62.2%的八大重点控排行业以及80.31%的高碳关联行业企业对政策目标影响认知模糊。原因是企业绿色转型成本内部化与环境效益外部化的矛盾突出,转型投入对于21.12%的中型企业和33.19%的小型企业造成明显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响应“双碳”目标较为被动。调研显示,36.64%的企业尚未制定低碳转型的发展战略,39.66%的企业准备制定,企业还未面向“双碳”目标开展积极部署。制度政策宣导不到位。企业对行业低碳转型激励

9、政策普遍不太清晰,调研显示,36.21%的企业一般了解低碳转型相关的激励政策或措施,26.72%的企业对转型激励政策较少了解,9.48%的企业完全不了解。激励政策需要健全。企业享受相关低碳转型的激励政策尚不充分,从调研情况看,44%的企业未享受相关低碳转型带来的激励优惠,17%的企业享受相关低碳转型带来的激励优惠较少。由于减排压力尚未分解压实到企业,企业主动转型的动力不足。调研显示,53.54%的高碳关联企业和30.49%的八大重点控排行业尚未制定低碳转型具体实施路径,新能源行业企业仅占9%。技术基础较弱。企业低碳转型技术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已有降碳减排技术升级与推广难、专业领域人才缺乏及产品研

10、发滞缓。部分控排企业已投入领先技术用于环境管理,尝试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更显著的转型效益,但面临转型技术的创新瓶颈与成本难题。企业一方面由于技术欠缺而难以快速有效转型,另一方面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承受大额的减排技术支出。尤其是高碳关联行业在绿色产品和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缺乏紧迫性。调研显示,53.54%的高碳关联企业尚未在绿色科技领域进行系统的创造活动。碳管理基础建设存在短板。受企业对碳数据管理主观意愿不高,普遍缺乏碳核算技术、方法及专业人才,碳信息披露标准和平台不健全,碳核算专业能力不强等影响,自行碳排放核算能力偏弱,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有待完善。调研显示,36.64%的企业由第三方机构承担核算工作,1

11、5.09%的企业由内部专业部门核算,48.28%的企业尚未开展核算。环节信息披露方面,40.52%的企业未开展环境等数据计量监测且未进行相应环境信息披露,25.43%的企业已监测但未进行相应环境信息披露。金融支持匹配度不足。一是融资难易程度差异明显。首先是不同行业存在差异。重点控排行业及高碳关联行业融资难度高于新能源行业。调研显示,八大控排行业和高碳关联行业分别有122%.2.36%的企业融资受到“强烈限制”,新能源行业则为零。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差异。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相对大企业处于弱势。调研显示,大型企业受到“强烈限制”及“限制较大”的比例为9.09%,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8

12、.46%和38.29%o二是碳市场建设还须强化。当前碳市场缺少长期稳定的价格预期,重点排放单位和金融机构难以对碳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估算,不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价格信号,也容易造成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金融交易基础薄弱。三是金融产品亟待创新。目前市场上绿色融资的工具及手段较为单一,产品在周期、额度等方面的设计因金融机构自身盈利要求及风险因素的考量与实际企业转型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融资供需错配。调研显示,约半数企业对中长期贷款类、大额贷款类产品需求更加强烈,同时传统融资面临的抵押物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四、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碳减排路径已经逐步清晰,主要是发电端脱碳、设备端用

13、电、能效提升和多维固碳。发电端脱碳和设备端用电主要需要制度的引导,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的实现;能效提升和多维固碳本身就是技术进步,同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制度创新。因此,在加快实现碳减排这个过程中,要加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筹兼顾,使二者能够互促互进。创新产业制度。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领作用,优化“双碳”目标下绿色产业发展标准和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分类管理,根据发展基础、转型空间、应用场景等,对不同产业制定差别化支持策略;对不同地域产业合理制定产业减排目标和路径,实施阶段性激励措施;对产业内不同规模企业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对大型企业重点激励其在产业链上的低碳转型示范和带动效应

14、,对中小企业重点在其低碳转型成本投入上给予支持。加强全国碳市场立法进程,强化减碳的刚性约束,推动形成协调机制。创新财政货币制度。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财政奖励、贴息、费用补贴、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集聚。建立多主体转型成本共担机制,聚焦企业技术革新,实施财政贴息、专项资金、降税减负等正向激励,辅以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等负向约束。以财政资金引导建立公平转型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集中投向符合低碳转型目标的传统行业。发挥货币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创新运用碳减排、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制度。制定

15、出台包括信贷贴息、债券贴息、上市奖励、保费补贴、担保奖励和风险分担等政策;实施绿色再贷款扩面放量降价、下调绿色贷款资本计量系数等激励措施;建立涵盖绿色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系统化、多层级的金融政策体系,保障绿色技术创新高效开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快丰富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充分运用信贷、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工具。信贷领域,将ESG因素、低碳表现能力等纳入授信评价体系,打造低碳引导的信贷新模式,针对碳排放权、碳汇等碳资产,创新贷款抵质押方式,拓宽抵质押品范围。证券领域,在科创板、新三板、北交所等交易板块中将绿色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准入的重要参照性或鼓励性指标,进一步加快推动各类上市企业ESG信息强

16、制披露。基金领域,探索对投向转型领域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予以合理让利。保险领域,支持保险公司扩大环责险业务规模和客户覆盖,加快创新气候风险下的新型保险体系。创新碳金融市场。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提升碳配额的交易属性,保障碳市场有效运行。构建碳排放数据共享平台,推动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数据共享。提供碳金融发展的激励政策,逐步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碳金融市场体系。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发电端脱碳、设备端用电、能效提升和多维固碳四条路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提高节能降碳效率。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整合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加大对新能源技术、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和攻关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创新节能减排技术,采用新工艺、先进技术等改变现有设备、工艺运作模式,改造节能技术推动节能减排,加快提升电气化率。创新能源利用技术,提升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