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火针驱毒疗法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医火针驱毒疗法操作规范.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壮医火针驱毒疗法操作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壮医火针驱毒疗法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适用病种、禁忌症、操作规范、治疗疗程、注意事项、意外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壮医火针驱毒疗法的操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壮医火针驱毒疗法壮医火针驱毒疗法是将针尖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病灶处或病理反应点后立即拔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一方面借助火针的温热,经人体网络的传导,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一方
2、面通过火针的轻微烧灼作用,使体表形成细微的通道,让毒邪能够循路而出,排出体外。本疗法能够平阴阳、调气血、通道路、驱毒邪,从而达到驱毒治病的目的。4适用病种壮医火针驱毒疗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治疗包含内、外、妇科、五官科在内的多种疾病。外科疾病,如肱骨外上牒炎、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皮肤病,如慢性湿疹、牛皮癣、带状疱疹等;肛肠疾病,如肛周脓肿;妇科疾病,如产后风湿、月经失调、外阴白斑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3、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五官科疾病,如突发性耳鸣、耳聋、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翼状窗肉等。5禁忌症一接触性皮肤病传染病;一火针刺激强烈,孕妇及年老体弱者禁用;“火热证候和局部红肿者禁用;入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禁用;一过饥、过劳、醉酒状态;一精神病;,7其它不适合火针治疗的病证。6操作规范A1器械准备火针、打火机、酒精、碘酒、棉签、棉花、硫磺粉、茶油或花生油。A9体位选择6. 2.1选择原则以有利于术者施针而不致患者疲劳为原则。7. 2.2主要体位有以下几种:- -仰靠坐位
4、:病人仰靠在靠背椅上,双膝垂直于地板,双上肢自然放置在两侧大腿上,使全身肌肉放松。- -俯伏坐位:病人俯伏坐在靠背椅上,双前臂和头部伏靠在靠背椅上,使全身肌肉放松。- -仰卧位:病人仰卧在床上,四肢自然伸直,使全身肌肉放松。- -俯卧位:病人俯卧在床上,胸部垫一小枕头,双上肢自然弯曲放在头部前方,双下肢自然伸直,使全身肌肉放松。-侧卧位:病人左侧(或右侧)卧于床上,胸、腰和双下肢微微弯曲,使全身肌肉放松。A1治疗部位主要病痛部位及相应穴位。A4取穴方法6.4.1原则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
5、,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6.4.2针刺部位头部、颈项部、四肢。6.4.3穴位6. 4.3.1头颈部百会、风池、头维、印堂、太阳穴、天突、大椎。7. 4.3.2胸腹部期门、日月、太冲、上脱、中脱、下皖、气海、关元、天枢、大巨、归来。8. 4.3.3腰背部大椎到舐椎每一椎体棘突上、华佗夹脊穴(双侧)、华佗夹脊旁开15寸、3寸平行线。6.4.3.4四肢曲泽、尺泽、曲池、少海、环跳、委中、承山、足三里、商丘、中封、解溪、丘墟。A4操作方法D消毒:选定穴位后使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2)烧针:必须把针烧红,速刺速起,不能停留(特殊情况除外),深浅适度。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烧针。烧针是使用
6、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起作用。3)针刺与深度: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即迅速出针。使用火针时,必须细心慎重,动作敏捷、准确,避开血管、肌腱、神经干及内脏器官,以防损伤。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夹脊穴可刺35分深。4)针刺后如针眼渗血渗液需用消毒棉签或方纱擦拭干净并再次常规消毒。7治疗疗程57日刺1次,连续针刺1个月次为1个疗程。8注意事项1)面部应用火针要慎
7、重。因火针刺后,有可能遗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疗面部小块白瘢风、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面部不用火针。2)对于血管和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针。3)在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则应避免洗浴,以防感染。4)针后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搔抓,以防感染。5)针孔处理:针刺后如针眼渗血渗液,用消毒纱布贴敷,用胶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9意外处理。1晕针立即停止操作,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髅、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一般的小血肿不会留下后遗症,出血量大的血肿可以适当用温水热敷,或按揉局部,促使血液吸收,防止血块机化。1刺伤动脉应用消毒棉球在局部加压止血。